一转眼,上网课已经将近一个月了。

李老师先是发现一些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听课状态肉眼可见地在不断恶化。

为了保障网课的效果,李老师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重新做了PPT、课前预习任务单和课后巩固作业卷等。

可是时间长了,一些学生的心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波动,开始敷衍、甚至逃课。

李老师每天都要打至少10个电话,去开解去催促,家长和孩子嘴上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挂了电话依旧我行我素。这让李老师颇感无力,不禁感叹:“苦口婆心是最苍白无力的教育了。”

周五晚上,学校发了一条通知,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视频家访,安抚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而且需要留下截图凭证,统一上交学校。

李老师心里有点“呵呵”,如此不信任老师们!殊不知很多老师已经在做这样的工作了。

但是到了周六,李老师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学校规定的名单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送温暖。虽然有很多已经联系过了,但依然需要走一遍流程。

打完视频电话,李老师觉得自己的眼睛花得更厉害了,手机也没电了。李老师赶紧把手机充上电,准备闭上眼休息一会儿!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想要一句感谢的老师(1)

电话又响了,李老师怕学生有问题,赶紧又拿过来查看。

原来,是同事吴老师发过来一条信息,说心里很难受。

这是一个很内敛却豁达的老师,李老师心里一紧,赶紧拨了电话过去。

同事说,晚自习视频会议期间,有一个学生直接开麦很不客气地说:“老师,麻烦你把作业卷的教师版发我一下!我要打印!”

同事回复说:“作业卷上的问题都是课堂上讲解过的内容,分条缕析讲得很清楚,课后就是要你来巩固课堂内容的,需要自己写上去的。再说,课件已经发给大家了,而且上课视频有回放,如果不懂的话可以私信问我,或者看回放的。”

结果学生根本不买账:“老师,你出的作业卷间距太小了,我写着累死了,眼睛都快瞎了!”

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看热闹,一时间,同事觉得被冲撞了,有点生气,就说:“我发作业卷是Word版的,你觉得间距小,你完全可以自己调整一下再打印!”

可是,学生还是理直气壮:“难道老师您就不能给我们调整好了再发吗?”同事满腹委屈,无奈笨口拙舌,直接说:“我不调整!”

结果,那个学生立刻更生气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意见都不能采纳?您是我们的好老师吗?”

视频里的学生虽然静音着,但一个个脸上都是喜闻乐见的看戏表情,连班干部也没有一个出来为老师说一句话的。

同事直接气懵了:“我不是个好老师!”……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想要一句感谢的老师(2)

关了视频会议,同事越想越寒心:

“我每天都顾不上自己的孩子,都是在给他们服务。想着很多学生的同步资料没有带回家,就又给他们做了任务单和课后的笔记框架,这些本身就是额外的工作啊!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然后排版调整,尽量是整页整张,而且间距都是单倍间距,只是字号是五号,稍微小点,但我用的和他们的是一样的啊!虽然不免有点瑕疵,但不至于到了需要指责的地步吧?

虽然是诉委屈,但同事的声音很慢很平静,甚至还带着一点笑意。

接着话锋一转,同事又问:“李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太过于矫情了?连一个小小的意见都不能接受?也许就是间距太小了?只是我自己不觉得?

李老师心里不禁也有点难受了:“我一点没觉得!你不要这样怀疑自己!提意见和提建议还是有区别的,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提也是有区别的。咱们老师什么建议都能接受,但不是什么意见都要接受!合理了,当然要接受。不合理或者过分的要求,也可以拒绝!有些孩子,要让他们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惯着他们!这也是一种教育!”

这番话似乎让同事想起来了更多的委屈:“咱们学校订的同步资料题目过于陈旧,又不允许学生统一购买其他资料。所以,我只有利用周末和没有晚自习的时间给他们重新出配套的训练资料。周末的话,我每天要在电脑前坐至少八个小时。现在我的腰背颈椎都难受的要命,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像是背着一座山一样。暑假前还一直眩晕,医生说就是需要休息,可是一开学还是硬扛着往前推进。”

同事越说越难受:“我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去想着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高效,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做工作。这些额外的工作量很大,出好了资料之后,我还要去打印,然后一份一份按个儿订在一起,再发到他们手里。但没有一个学生和我说一句‘老师辛苦啦’。这倒也无所谓,但是因为一点可以自己解决的瑕疵如此不讲情面地指责我,我实在有点心寒。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想要一句感谢的老师(3)

李老师的眼光很高,但对这个同事还是非常赞赏的——默默无闻,但对学生是一腔赤诚,可以委屈自己,绝不亏待学生。

早些年一起搭班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她,而且她每天都神采奕奕。虽然她没有什么荣誉称号,但也淡泊不在意。可是这些年,明显地感觉她低落很多。

她个人很努力,做事情也力求完美,同时又很有思想,经常会在正常的教学之后给学生讲名人传记,讲励志故事,引导学生的正确追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早恋情愫等,是一个用心的教育工作者。

她尽量地提高课堂效率,少布置书面作业,这就意味她的课堂准备要更充分全面深入,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把教学效果最大化。这一切付出都在大家看不到的幕后!

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的校刊征集文章,她所教学生的作品数量占比将近七成。负责编辑的老师还私底下和李老师感慨:“吴老师的学生作品好多啊!本来想着筛选掉一些,但每篇文章的质量都很高!实在不舍得删掉,最后还是一并都录用了。所以,这一期就像是吴老师学生的专刊一样了!”

谁了解同事在背后是如何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指导修改的过程呢?

当李老师开玩笑地把编辑的这些话转给同事的时候,同事苦笑着说:“你们看到的是满篇的荣誉,我看到的却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啊!

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因为一点点的瑕疵,抹杀了她这么多的付出,李老师心里也很沉重。

所以她必须表达自己对同事的肯定:“你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一个学生代表不了所有人。我上次还看到你们班拍照片,是校刊发布的时候,二三十个学生拿着赠送的校刊笑逐颜开的,那都是你的功劳啊!他们心里一定是感激你的!”

同事悠悠地说:“李老师,和你说实话,我已经没心劲儿了。说出来,可能你都不信。那些文章从初稿到终稿的变化,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一个一个面对面地修改立意和结构,至少两三次,然后还需要我一句一句地润色。每天晚上我都在干这些!那天发校刊我也很高兴,但是您知道吗?整个过程,没有一个学生和我说一句‘谢谢老师’!本来也不是为了施恩,但这些付出对于我本人来说也不是轻易完成的,这个过程也是很沉重的。当这些沉重的付出被忽视的时候,我心里的确有点不平衡。”

最后同事又自嘲道:“就像现在一样,事后我又会反思:是不是我不够豁达?是不是我过于斤斤计较?学生的那一句‘感谢’那么重要吗?我这样的老师是不是就是心胸狭隘?哎,精神内耗啊!”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想要一句感谢的老师(4)

挂了电话,已经晚上11点了。因为吴老师说,她还得把明天的课堂内容再过一遍。

李老师一点也不怀疑吴老师明天上课的时候依旧会像往常一样兢兢业业,她只是有点心疼这样的老师!

想要一句“感谢”的老师,就不高尚吗?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老师需要如此卑微了?

尤其是那些“非名师”们,他们长期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无暇顾及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不关注职称评比的条件,没有时间去上那些表演课,也没有本事去编那些脱离教学的课题和论文。教学十多年,还是初级职称,荣誉称号更是寥寥无几。

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打听那些“荣誉等身”的名师们教哪个班,然后纷纷各显神通、趋之若鹜。而对那些上了年纪的“光杆老师”,天然带着一种有色眼镜:“教学十几年,还是一个初级教师,这业务水平应该不太行吧?”

这些误解的杀伤力对于这些淡泊的老师来讲,其实不算什么。

因为当一位“非名师”,是他们的主动选择,绝非是被动淘汰!

他们完全有机会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一关一关地打怪升级,需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荣誉和职称虽然不易,但对于这些有思想又肯努力的老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是,他们依旧选择优先关注教学第一线,优先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各种要求的夹缝中,依旧坚持着最质朴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理念——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非天才类型的人而言,坚定地选择一个方向并且决心把它做好,无疑要放弃另一块面包。所以,在李老师看来,这样的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更加值得信赖!

他们经受住了评职称带来的增加工资待遇的诱惑,却纠结在了一句“感谢”上!

这似乎有点可笑?可是李老师只觉得可悲!

#木奉纪事##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