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期决策是指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继而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人往往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认知对跨期决策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方面关于认知和跨期决策的研究结果多数仅局限于金钱奖赏领域,而对在金钱损失领域认知对跨期选择的影响鲜有涉猎。另一方面,研究者多采用选择的诱发模式,较少有人采用匹配模式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时间描述方式(日期/延迟)也会对跨期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认知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时,这一点也不能忽视。
而且,多数研究者仅采用虚拟的金钱奖励和损失来进行研究。很少有人试图探索对于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个体在真实情境下是否也会出现类似于虚拟情境下的判断和决定。
因此,考虑到收益损失的不同情景,以及不同诱发模式和时间描述方式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不同认知水平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在进行虚拟实验的同时,引入真实情境综合来探讨以认知反应测试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综合探讨以认知反应测试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和以往测量认知能力的方式不同,认知反应测试短小精悍,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且不依靠自陈式数据。
已有多数研究证明认知反应测试的绩效与认知能力之间有显著地正相关,是认知能力的良好预测指标,因此本研究采用认知反应测试来作为认知能力差异的校标。
美国研究者Frederick研究表明认知反应测试和其他测量认知能力或认知风格的方法,如美国高考SAT/ACT、认知需求量表等之间有显著地正相关。为了验证这一结果,证明CRT是否和高考成绩、NFC之间有关联,因此我们有了研究一。
智力越高的个体可能越有耐心、更有远见这一观点,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来了,但是研究者并没有针对这一点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以往研究只是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没有就认知能力和跨期决策的关系进行系统探讨。
虽然近期有研究者开始逐渐关注这一论题,但他们的研究都较为片面。基本上以往的研究者只是关注到了以选择模式作为诱发模式,而忽略了匹配模式这一诱发模式对研究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
正如前言所说,不同诱发模式会对人们的跨期决策偏好产生影响,有研究认为选择模式下的延迟折扣率要高于在匹配模式下。因为我们不能忽略不同诱发模式对跨期决策所造成的影响,更不能忽略在研究认知能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时,不同诱发模式可能会带来的结果差异。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时间描述方式(日期/延迟)也会对跨期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认知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时,这一点也不能忽视。而且,多数研究都是只在收益情境下进行,较少在损失条件下进行和收益情境对等的研究。
但是研究证明人们对一定概率的物质或金钱损失比对相应概率的相同量的金钱或物质的收益更敏感,跨期选择在不同决策效价下的神经机制并不对称。针对以往这些研究的不足,我们进行了相关探讨。
认知反应测试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认知反应测试倾向测量认知反应,即测量个体克制住报告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的能力。
认知需求量表则倾向于测量个体是否愿意投入周密的思考以及能否从深入的思考中获得享受,是个体从事并享受努力的思考活动的倾向性。而高考成绩则是测量个体的学术成就。
认知反应测试、高考成绩、认知需求量表等都是测量认知能力或认知风格的方法,他们的测量结果都是从某一或某几个方面来反应个体的认知水平。
研究一中认知需求量表和其它几个测量认知能力或认知风格的测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这几个测试很可能测量了某些相同的因素。
虚拟决策情境下认知能力与跨期决策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时间描述方式是延迟还是日期,收益条件下,低认知者的延迟折扣率基本上均显著高于高认知者。而在损失条件下,虽然也表现出低认知能力者的延迟折扣率高于高认知者,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在收益条件下,低认知基本能够预测更高的延迟折扣率。这一点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表现为认知能力越低者越倾向于即时奖励,表现出短视,没有耐心和不愿等待。
根据双系统理论观点,个体有两大认知系统:系统一的加工进程是快的,容易的,凭直觉和启发式的;系统二的加工进程则是慢的,费力的,需要沉思和基于规则的。
Frederick认为以认知反应测试任务为基础的认知反应能力和系统二有关,其所测量的认知能力更倾向于是指个体抑制住报告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的能力:系统二能监控系统一的输出。
当被试试图去解决CRT中的问题时,系统一会产生一个快速、直觉的选项,系统二的任务则是监测系统一的输出,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推翻系统一的输出。之所以有人倾向于回答那个直觉性的答案,是因为系统二“偷懒”。
然而,有的个体就具有很好的认知反应能力,他们的系统二能及时发现直觉选项的错误,覆盖系统一所得的结果,通过恰当的计算来解决这些问题。
认知反应测试的得分低意味着认知系统中系统二不能有效的监控系统一的输出,从而导致了个体得到一个快速凭直觉的答案。因此,这样的个体相对于得分高的个体会更加没有耐心,不愿意为了未来的利益而等待。
实验三采用选择的诱发模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收益条件下,高认知者和低认知者在延迟折扣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在损失条件下,低认知者的秩均值在不同延迟时间水平上都要大于高认知者,表明在损失条件下,低认知者比高认知者有更高的延迟折扣程度。而在收益条件下则没有这种现象。
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发模式对被试的跨期决策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在匹配的诱发模式下,以认知反应测试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更加明显。
Ahlthrecht和Weber研究也发现,选择和匹配模式下延迟对个体的影响有所差异,他们通过对延迟结果的估计,结果发现只有在匹配模式下发现了个体耐心的增加,而选择模式下没有发现这一现象。
Tversky认为是因为个体在做决策时,被试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工时间和金钱这两个维度的。选择模式下时间维度的重要性要大于在匹配模式下,因此会有更大的权重,匹配模式下则恰好相反。
真实情境下认知能力与跨期决策的关系
决策领域一直存在一个重要的争论:在虚拟决策任务中被试是否像真实生活情境中那样思考权衡做出选择。这个问题在跨期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些跨期选择任务中有时人们会不切实际不计成本地做出选择和推迟。
因此,一些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虚拟决策产生质疑,认为虚拟选择可能仅仅反映决策者的态度和观点,在虚拟任务中未必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选择行事,去承受和体验奖惩及其时间延迟。
在研究三中,采用真实的金钱跨期选择任务,对比不同认知水平群体的跨期选择行为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低认知者更倾向于选择可较早获得但数额相对较小的奖励选项,而高认知水平的个体则更倾向于选择需要延迟获得但金额相对较大的奖励选项。
这说明,不仅在虚拟的金钱决策情境下,在真实的决策情境下,个体的认知反应水平在跨期决策中都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和低认知者相比,高认知者的系统二更能有效地检测系统一的输出,具有丰富认知资源,具备较好的对基本刺激驱动的动机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控制能力。
在做决策时会更加深思熟虑,会在两个不同的备择选项中,特别是在两个选项奖赏金额数量的差异相对较小时,认真权衡利弊进而审慎地做出较为理性的决策。
而低认知者在决策过程中系统二不能有效地检测系统一的输出,不具备足够的认知资源,由于缺乏耐心且比较短视,只看到了当前利益对自己的诱惑,在对即时和延迟选项进行权衡比较时会缺乏耐心,不愿为了远期的利益而付出时间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