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直在关注焦作十七中女教师举报学校职称评选“黑幕”的事件。
该姚姓教师称,其所在学校今年有6个晋升高级教师的名额,共有17人符合评审条件。
在17人当中,她排名第2。
没想到,在最后的投票环节,姚老师最终被淘汰,排名第16名的老师却成功晋升。
姚老师的视频在抖音上发布后,引来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热议,有关部门也表示将要进行调查。
据最新的视频显示,姚老师说调查组告知她此次高级职称评审中不存在任何违规现象,且称结果只对她口头通报,不会对外发布。
而新京报记者就此向当地教育局进行电话采访时,得到的回复是调查组正在调查此事,“肯定会对外公布”。
其实无论这件事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都已经把中小学教师评职难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
正如有教师网友评论的那样,姚老师的遭遇是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有过的遭遇,只不过她有勇气把这件事捅出来而已。
02
当前中小学教师评职中一个最大的矛盾,是有名额限制。
一个学校的教师可不可以参评高一级职称,不是看教师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而是要看这所学校有没有名额。
比如规定一所学校只能有30%的高级职称,名额满了的话,其他教师除非符合极其严格的破格条件,否则就算够条件了,也不能参评。
想要评职,只有寄希望那些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退休、调走或死亡才行。
这就造成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学校的教师可能年纪轻轻就可以评上高级职称,而在由于历史原因高级职称存量比较多的学校,可能直到退休也没有机会。
03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也专门说过这个问题,所谓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打个比方说,运动员也有技术等级,百米跑多少秒是二级运动员,多少秒是一级运动员,多少秒是运动健将,简单明了。
但如果有名额限制,很可能新队员的成绩都跑到了十秒以内,却仍然还是二级运动员。
这未免有些荒唐。
对于教师职称,不应该有名额限制,在设置好各个级别的晋升标准后,只要符合标准就自然晋升。
现在的公务员职级制,大体就是这个样子,教师完全可以借鉴。
晋升的条件在那儿摆着,你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即可。
不能晋升也只是因为资历或能力不够,谁都没有怨言,不会怀疑有什么“黑幕”,更不会去投诉。
以姚老师所在的焦作十七中为例,全校共有17名教师符合晋升高级教师的条件,但只给了6个指标,所以才出现投票定胜负的情况。
如果没有指标限制,那么17位教师都能顺利晋升(准确地说是参评)高级资格。
这样的话,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矛盾。
04
可能有人会担心,一旦放开职称名额,大部分人老师都评上高级职称,会带来不少弊端。
一是高级职称人数的暴增会增加财政压力;
二是过早评上高级职称会形成职业懈怠,大家都纷纷脱离教学一线;
三是高级职称过于集中会带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这些问题,其实都有办法解决。
对于前两点,可以通过评聘分开解决。
评上了职称,但想要兑现工资,要受名额限制,需要向一线教学岗位倾斜。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财政压力问题,还能够解决评上高级教师就不在一线任课的问题。
至于影响教育均衡的担心,实际上是多余的,那些优秀教师就算评不上高级职称也照样优秀,教育资源并没有改变。
相反,如果那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评上了高级职称,由于学校人才济济不能聘任,他们可能选择去薄弱学校任教。
这样,其实比在薄弱学校里面降低条件“矮子里拔将军”评成高级教师,更能够带动教育均衡。
05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见过太多教师评职过程中的悲喜剧。
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已经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龄,还天天和一帮孙辈的孩子们摸爬滚打。
论能力,他们最强,多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取得的荣誉证书一个档案袋都装不下。
述职时,那些站了一辈子讲台,面对学生一节课都滔滔不绝的老师,很多却哽咽流泪,说不出话来。
他们是激动,更是委屈,甚至,里面也有屈辱。
他们不是因为能力不够,不是因为工作不认真,只是因为名额有限,僧多粥少,其中一些人注定直到退休也评不上高级职称。
他们失去的,不仅有应该提高的收入,更有本该属于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希望有朝一日,评职的名额能够放开,不要让老师们带着遗憾离开讲台。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