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东北农村走出来,一路向南,求学求职,离家越远,思乡的心越切回家需要坐火车,可长距离乘坐火车起初对于我来说并不美妙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铁路往事的感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铁路往事的感悟(我与铁路三十年)

铁路往事的感悟

我从东北农村走出来,一路向南,求学求职,离家越远,思乡的心越切。回家需要坐火车,可长距离乘坐火车起初对于我来说并不美妙。

1989年,我14岁,第一次与火车打交道。听说暑假的时候,奶奶要去叔叔服役的部队探亲,作为长子长孙,我当然有理由强烈要求陪同前往,大人拗不过我,于是我兴高采烈地坐上了佳木斯驶向牡丹江的火车。高大威猛的绿皮蒸汽机车,怒吼前行。打开车窗,坐在座位上的我无比骄傲与自豪,心里盘算着回来后如何跟村里面没见过大火车的小伙伴尽情炫耀。窗外除了我熟悉的庄稼地,还有小城镇。我对这一切充满好奇。略感遗憾的是,我那唯一的白衬衣沾上了车窗外飞进的黑黢黢煤灰。上午9时上车,晚上6时到,下车后,我有些疲惫。那次长途旅行,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5年,我考上大学了,小村里轰动了。离家时,父亲还在陪前来祝贺的亲友喝酒,他的一个同学用车送我去坐火车。9月的黑龙江已是相当凉爽,由于车厢拥挤,我浑身冒汗,抵抗车厢内热浪的同时,还得紧紧守护着书包里借来的学费。到了我求学的小城安达,感到十分困倦,冲淡了我成为天之骄子的喜悦。

从那以后,我频繁地与火车打上了交道。由于火车票价低廉、适合学生消费,我每学期都选择坐火车回家。上大学的时候,从家里到学校的车程较长,我除了偶尔在火车上与同学谈谈天说说地,似乎就没有其他方式用来消磨时间了。

大学毕业后,我一个人到天津闯荡,每到过年,都要考虑回家的车票。由于春运一票难求,我得想尽各种办法买回家的票,能有个座儿就满足了。

记得有次回家,是同住单身宿舍的兄弟几个采用人推肩扛的方式把我推进了车门,在车门关闭的瞬间,我把手里拎的天津特产大麻花扔了出去,实在太挤了,没法带。由此,我对乘坐火车产生了忌惮。

为了减少坐火车回家的次数和舟车劳顿,我把父母从东北老家接到了天津。可是,2018年,我不得不回老家,这源于一个承诺。儿子3岁那年,我一时兴起,告诉儿子,等他8岁时带他回东北老家,儿子就一年一年数着。

进入暑假,回家之旅启动。老家的高铁尚未开通,飞机要中转,而且时间都在晚上,孩子半大不小,妻子怕热、怕冷又怕挤,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选择了火车。这次的准备工作出奇顺利,虽然直达高铁还没开通,可列车已经提速,时间压缩了很多。购票也方便了,网上购票,坐在家里就全部搞定,而且还买到了软卧。我感受到铁路发展的巨大变化。

告别天津立秋之日的闷热,全家兴冲冲地登上北去的火车。第一次坐卧铺的儿子兴奋不已,对火车充满了好奇,一上车就不停地提出各种关于火车知识的问题。车厢空调开得很足,让我们一路都很舒爽,车厢里随时可以喝上热水。躺在床上,看着下载的电视剧,我的心中不由得感叹:软卧车厢就是好,能坐能躺人还少;空调凉快枕头软,开水随供如厕好;车厢里面有插座,后悔带着充电宝。

入夜了,一家人吃饱喝足,洗漱完毕,相继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包厢里有灯光,睁眼一看,妻子还在看手机。

窗外,一列动车组列车飞驰而过。我突然间想到,再过几个月,我的家乡也要通高铁了。到时,我一定带家人再来体验。

时光飞逝,在三十年的与火车相伴中,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拖家带口的中年人。铁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我的生活越来越好。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铁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梦想,她像一道白色闪电,带着全国人民,向着富强、文明一路飞奔。

(作者供职于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