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年间,初唐F4成名不久,在首都长安城相聚合照,一面举办着粉丝招待会,一面和中央组织部的官员上下往来,个个希望着飞黄腾达,有所作为。时任吏部侍郎的李敬玄对这大唐第一男子偶像天团喜欢得不得了,天天给这几个小鲜肉点赞转发加评论,时不时将"初唐四杰"的微信公众号推荐给身边的同事亲友们。

这件事很快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轰动,当然也惊动了号称"儒将之雄"的裴行俭。这裴行俭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军政两界都有官职,打仗更是了不得,是大唐有名的常胜将军,杨炯那首《从军行》就是以裴行俭出征西北为背景写的。更了不得的是,这裴行俭还有一双识人的"法眼",据说只要看一眼,就能预测某人前途如何。当时,苏味道(苏轼先祖)、王勮(王勃二哥)还是无名之辈,裴行俭给他们相面之后,便说这两个小伙子以后都在中央组织部做高官,后来果然被他说中了。

妈呀,这裴行俭的眼睛是开了光呀。

有一次,李敬玄把这几位小伙子介绍给了裴行俭,老裴瞄了几眼,就预见了这几个小伙子将来就没啥前途,当时几个人还不信。但几十年后才发现,结果还真让他给说对了,你说巧不巧。《旧唐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时有后进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引以示行俭,行俭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是时,苏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调选,行俭一见,深礼异之。仍谓曰:"有晚年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其后相继为吏部。皆如其言。

——节选于《旧唐书·裴行俭传》

后来,世人根据初唐四杰各自的结局,将当年裴行俭见初唐四杰的场面戏剧化。说裴行俭对这几个年轻人,各有评价。

王勃,文章写得挺好,就是一天到晚摇头晃脑,自我感觉好得没办法,十句话里七八句离不开浮夸与炫耀自己,很容易出事啊。

杨炯,闷声不响,脑子看着不太灵光啊,人是挺老实的,就是不太会说话,估计最多当个县令,不能再多了。

卢照邻,人长得挺帅,但你看他头顶发黑,面有死气,估计离吸毒(当时应该叫丹药)不远了,而且脸色暗沉,不日怕有大病之灾啊。

骆宾王,骄纵自大,自恃奇高,还死要面子,估计难逃牢狱之灾啊。

没办法,都说中了。

之前的三期,分别讲了王勃、杨炯、卢照邻不一样的"绚烂"人生,很多朋友们肯定也猜到了,这期是初唐F4的终结篇了。没错,今天就好好聊一聊"四弟"骆宾王,悄悄告诉你,其实骆宾王是这支乐队里年纪最大的。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1)

七岁咏鹅

说起来,七岁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年纪,历史上多少人在七岁那年就闹出了动静。项橐(tuó)七岁为孔子师,汉武帝七岁成为太子,司马光七岁砸缸震动京洛,而骆宾王七岁那年也做了一件事,在教育界名垂千史。

如果说我们小时候接触到的第一位诗人是谁,相信很多人会说是骆宾王。多少年了,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咏鹅》一直都是必背古诗,现如今一些幼儿园也开始要求背诵。论起粉丝量,骆宾王绝对排在中国诗人的Top前3,没办法,一年就几十亿的印刷量,从小就在我们纯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大唐建国后不久,骆宾王就出生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附近,那个时候没有雾霾,到处山清水秀,是有名的别墅区。村口有个池塘叫骆家塘,风景秀丽,年幼的骆宾王经常在河边嬉戏。

还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看见这小娃娃长得十分灵光,就问骆宾王玩不玩"王者荣耀",看不看《小猪佩奇》啊。骆宾王当时一脸懵逼,心里的OS估计是"城里人真会玩"。但懂礼貌的骆宾王还是回答客人说我喜欢写诗。客人听了估计是想笑,七岁的娃娃还写诗,尿不湿还差不多,但是不能笑,就看骆宾王怎么写。骆宾王领着客人在骆家塘边上转悠,小脑袋一晃,有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18个字,把白鹅戏水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

客人听了简直不可思议啊,连声夸奖神童啊神童,祖父更是高兴,孩子能干家长脸上有光啊,连忙亲亲抱抱举高高。很快,骆宾王七岁写诗的故事传播开来,骆宾王一下子变成了大唐TFboy,红得发紫,紫得发黑啊。天下父母以后打骂孩子也终于有理由了,你瞧瞧人家都会写诗,再看看你这怂样,就知道吃。估计家长嘴里这句话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现在想想,自己小学一年级背"鹅鹅鹅"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这首诗竟然是一个比我还小的毛娃娃写出来的,情何以堪,丢人啊,关键是这首诗还要继续传承下去,不知道每年那么多孩子知道真相后会不会痛心啊。

次年秋天,骆宾王参加童子试,再一次给全国观众带来了高潮,一首《玩初月》惊艳世人,现在读来这首诗还颇有韵味,似乎还有点哲学的赶脚。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不得不说,骆宾王绝对是大唐开国初年最闪耀的那颗新星。8岁年纪,已经是全国诗词大赛少儿组的两次冠军。相对比,我们这年纪还在看着猫和老鼠,听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再一次情何以堪,丢人啊。

所以有些人说,有的人一辈子努力的天花板,或许还不及某些人出生的起跑线,不得不说,有时候真的有道理。命运啊,说不好,猜不透。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2)

颓废青年

或许是由于父亲早亡,家境逐渐衰落,骆宾王就格外懂事。后移居兖州,年纪轻轻就才学过人,不久便进京参加高考,想着能一改寒门之前途。

然而,幸运女神并未眷顾这位不幸的神童。才气逼人的骆宾王竟然名落孙山,众人纷纷议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长安日报的记者和首都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迅速忙碌起来。

有人说骆宾王只是徒有虚名,才学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有人说是骆宾王恃才傲物,不把主考官放在眼里,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也有人说是骆宾王没有后台,那个年代,科举制还没几年,bug多得是,暗箱操作,走关系送礼物的不胜枚举,寻常老百姓想考公务员还得排队呢,哪怕你是个天才。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骆宾王也没召开记者招待会,我们胡乱猜想也没什么用。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嘛,下次再来。

可是,骆宾王也不知怎么的,是意志消沉,还是愤懑难解,竟然日渐颓废。《旧唐书》中曾记载"然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曾经的一代神童,如今竟然堕落成为了一个不良青年。你可是读圣贤书的圣贤人啊,怎么想到你竟然出入游乐场所,整日与市井之徒斗鸡、赌博等等潇洒,你爹的棺材板快盖不住了呀。恐怕,公安局的几位大哥也是磨刀霍霍向宾王了。估计第二天,街头卖报小孩就在喊:号外号外,才子骆宾王醉酒打架进去了。

从中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些很现实的东西,若你连最基本的温饱,甚至最卑微的苟且都没有,谈个狗屁的诗和远方;若寒门士子想去追求诗和远方,一开始很可能不会意识到,你需要竞争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情商、关系、朋友圈、财富、权利等等;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跌倒后爬不起来,就此颓废。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3)

情商捉急

当然,一天到晚吃喝嫖赌也不是个事啊,总得有个三四五分人样,否则那些屏蔽和取消关注的好友还怎么来往,升官发财又要等到猴年马月。

灰溜溜的骆宾王,背起行囊,准备返乡谋出路。途中与道王李元庆相遇,两人相聊甚欢,道王也十分钦佩骆宾王的才华,因此你情我愿,签订了劳动合同。骆宾王获得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在王府中做起了临时工,时不时给王爷起草公文,也算是个文书吧。这对于才华横溢的骆宾王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因此从事这样的工作,简直不要太爽,员工干得开心,老板十分器重。

3年的劳动合同快到的时候,道王爷见骆宾王在文坛的地位也有了,就给骆宾王敲黑板了,说小骆呀,你可以写个"个人自传",把身高体重三围履历等交代一下,也好让中央组织部给你重新安排职位。本王爷我呢,很是稀罕你,会给你说说话的。

这要是换做平常人,是几辈子修的福啊,这么好的老板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几个啊,给你谋出路,还给你开后门,绝了。

但是,我骆宾王是谁,七岁写诗,八岁扬名,大唐第一男子偶像天团的老大,还用得着写这个?于是,断然拒绝了道王爷的一番好意,"个人自传"没写,倒是写了一篇《自叙状》,其中有几句甚是精彩: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

——节选于骆宾王的《自叙状》

这里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如果做官是自我吹嘘一番,和菜市场上那般吆喝几声就可以的话,我实在没那个脸皮去升官发财,这不是我一个读圣贤书的人会做的事。往大的来说,这是从基层腐败啊,往小的来说,这不是君子行径。所以,告辞,老子不干,转身唱起了"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要说这时候道王爷是什么心态,肯定是又气愤又尴尬,好心当作驴肝肺,还被挖苦,骂我厚脸皮,不是君子,我他妈是小人啊,给脸不要脸。

好在王爷肚里能撑船,没和骆宾王一般见识。骆宾王于是收拾铺盖,失业人员怎么办,家是最好的港湾,准备回老家吧。

没办法,人有时候骄傲些可以,但你基本的情商还是要有的吧,说话客气点,起码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这或许也注定了骆宾王一生不顺,性格使然。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4)

归隐兖州

告别道王府,骆宾王回到了兖州,或许是看淡了官场的功名利禄,骆宾王在兖州这个第二故乡修身养性,寻找心灵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依靠,过起了寄情山水的归隐生活。生活过得不富裕,却也逍遥自在,和朋友们喝喝酒,打打牌,有事没事吹个牛皮,看个美女,岂不痛快。

还真被说,远离世俗之后,骆宾王写了许许多多的山水怡情诗,不时发出"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等感叹。同时,年岁的增长和生活的拮据让骆宾王的心境逐渐变得成熟与孤寂,将一些条件的艰苦与人生的惆怅写进了诗文当中,这也让其达到了一个文学创作高峰。

但是,生活有时候就像女朋友一样,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随着经济条件不断下滑,面对自己和家人年老病痛,处于中年危机的骆宾王不得不意识到,下岗失业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诗和远方。在现实面前,骆宾王开始低头自我反省,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幼稚和自大,因此时不时在地方杂志公开发表文章蹭蹭热度,动不动四处奔走,给地方政府的领导送条香烟买瓶酒,递上一份简历,希望着重出仕途。然而,丝毫没有结果。

做官遭贬

时来运转,多年的关系经营终于让骆宾王看到了曙光。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前往泰山封禅,骆宾王因为文采出众,接到当地文化部的命令,要他写篇文章,歌颂高宗英明和大唐盛世。

骆宾王于是加班加点,多方斟酌,修改错别字和忌讳词语,写出了一篇《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呈给高宗皇帝。这篇文章,文采飞扬,把皇帝的功德和大唐的繁华写得是天花乱坠,高宗估计在梦里都要乐出声来。

要说这拍马屁其实也是一门技术活,不能像姑娘的大腿那样又直又白,而且还要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收敛含蓄。骆宾王此举真的是干得漂亮,还是那句老话,马屁拍的好,票子不会少。高宗立马封骆宾王为奉礼郎,进京报到。不久又封为东台详正学士,有点今天文化部科级领导的意思。

本想着在首都好好干,准备三五年在长安付个首付买个房,结果还是出事了。没干多久,还是犯错误了。没办法,留职察看,好好反省反省。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5)

充军边塞

现实中,命运往往不会眷顾那些底层的小兵。骆宾王当官犯错,且遭人排挤,甚至被人挤出长安,无奈从军边疆,担任军中文职,辗转西域和巴蜀。在巴蜀期间,跟随姚州道大总管南下平蛮,担任过武功主薄,可以说在那个年代,骆宾王算是走基层走得最多的干部之一。

面对西戎北狄,面对沙场铁血,也让骆宾王逐渐成为了初唐的边塞诗人之一,而多年的苦寒出塞经历,又何尝不是骆宾王辗转不顺的人生写照呢。

那年,吐蕃犯边,大将裴行俭率军出征,想让骆宾王担任军中幕府。如此邀请,骆宾王却只能拒绝,为啥,自古忠孝难两全。当时因为要侍奉母亲,所以向裴行俭呈上了《上吏部裴侍郎书》,论起孝心,除了《陈情表》以外,这一书也足以让我们感动至深。

尽管不能跟随大军出征,但骆宾王依旧想建功立业,那首《从军行》便是他内心最真实的独白: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八卦事件

各位朋友们是否还记得上一期讲卢照邻时,分享的那件风流往事吗?这边就要讲讲在巴蜀期间,骆宾王多管闲事了。

某一日,骆宾王在某某八卦网站上看到,失恋少妇郭氏苦苦等待自己的情郎归来,一心等待那个男人来娶她过门,然而春去春归来,那个渣男迟迟未归,郭氏等得都哭成个泪人了。评论区内吵得热火朝天,有的说赶紧找下家,有的说感情这种事要等,有的说这怕不是个一夜情故事啊。

骆宾王细细打听了一下,原来竟然是自己的好兄弟卢照邻干的好事。这就不行了,老子必须管管,是我未过门的弟妹啊,不能委屈她了,哥哥这就来。

于是骆宾王找到了郭氏,和她一起约了一顿火锅,郭氏一吐苦肠,骆宾王好打抱不平,写下了《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将自己的好兄弟一顿臭骂,始乱终弃,朝三暮四,花心大萝卜,乱搞女粉丝,臭男人不负责任。一时间,文艺圈里闹得沸沸扬扬,可怜的卢照邻有苦说不出,具体原因请看上期详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闻一多先生曾评价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骆宾王确实有点多管闲事,人家卢照邻和女粉丝在某个灯红酒绿的街区发生的风流往事,你瞎掺和什么劲,放在现在,两杯啤酒都可能发生一夜情。

事实也证明,在异性面前,男人都是大猪蹄子,重色轻友太常见了。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6)

锒铛入狱

好了,让我们把脑补的画面切换回来,继续正经地讲。

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终于从基层爬了上去,补为长安主薄,后担任朝廷侍御史,官至六品。骆宾王一想,嘿嘿,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了。

但是,请大家记住我前文讲到的一个词"性格使然",骆宾王这一辈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次被他那恃才傲物的性情所害。在长安办公室屁股还坐热,骆宾王就被弹劾进去了。有人说是骆宾王多次上疏,暗讽武则天专权谋位;有人说是和同僚处不好,被人弹劾诬陷,又涉及贪污;也有人说是皇帝看他不爽,就干你了。事实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就像今天的贵圈乱得很,但可以肯定,如果骆宾王知道收敛一点,长点记性,哪会那么容易有小板凳坐呢。

关键是骆宾王还不服气,天天叫"爸爸冤枉啊",还写下了一首《在狱咏蝉》用来自证清白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借蝉来表达自己是高尚的,是纯洁的。然而,在万恶的旧社会,你这样是叫破喉咙也没人答应的。

暮年造反

或许是老天多少还可怜这无辜的孩子,骆宾王入狱的次年,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有一种惊喜叫作"大赦天下",有一种快乐叫作"重见天日"。吃了一年的牢饭,两鬓斑白的骆宾王颤颤巍巍走出监狱,猛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感叹道: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骆宾王出狱之后,没有官复原职,但是在第二年,就被贬到浙江台州去县丞。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骆宾王早已对官场产生厌恶,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是王者,但是遭遇高考落榜、怀才不遇、出征边疆、遭人陷害等一系列事情,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被玩弄的青铜,因此辞官不干了,开始四处游玩。

公元684年,武则天小姐姐废了唐中宗李显,改立睿宗李旦为傀儡皇帝,自己专制朝政。同时,在大唐的南方,开国元勋李勣(原姓徐)的孙子徐敬业以扶持李显为口号,在扬州起兵造反,为光复李唐,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没有几天就聚集了数万叛军。一把年纪的骆宾王知道以后,开心开心极了,想着机会来了,于是赶赴徐敬业大营,顺理成章成为了叛军董事会的一员,担任起董事会的行政秘书长。

而这一次,骆宾王彻底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千古一骂

在董事长徐敬业的要求下,才华横溢的骆宾王打算用笔尖当作枪头,直插敌人的胸膛。在满腔悲愤和抑郁中,骆宾王写下了轰动天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原文有点长,就不复制粘贴了,链接已经放于文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放心食用,学习一下怎么优雅地骂人。

之前讲王勃时提到《滕王阁序》与《讨武瞾檄》一起被后世誉为"骈文双壁",可见骆宾王的超凡才华。而《讨武瞾檄》也并非凡物,慷慨激昂,扬名天下,千古传诵。文中辱骂了武则天这个出身低下的小贱人,违背伦理道德,和高宗父子关系不清,此外杀人如麻、丧尽天良、人神共愤,还六亲不认、杀害手足同胞、乱搞男人,竟然还想谋权篡位,啊,呸。

文章将武则天骂得狗血临头,甚至秒杀了当年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打倒他娘的武则天反动派"。

当武则天刷到这条朋友圈的时候,面不动容,《新唐书》中记载武则天还在笑。想必武则天看到这篇文章时,一定觉得十分过瘾,有理有据啊,自己都恨不得把自己给干了。但是这毕竟是骂自己啊,必须要生气,不行不行,我要好看,我要漂亮,不能生气不能生气,要克制。哎呀,太喜欢武则天小姐姐了。

于是就发问了,你们这帮大臣是吃屎的吗?这么有才华的小哥哥怎么可以让他投靠敌军的。风在吼,马在叫,武后在咆哮,武后在咆哮。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说话,像极了今天群聊里面领导发话,鸦雀无声,好尴尬啊。

没办法,宰相出来背锅,支支吾吾,半天没说话,武则天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你他娘也给老娘滚!群聊再次陷入尴尬。

再来看看骆宾王,和徐敬业大老板创业没到三个月,就被武则天按在了地上摩擦摩擦。突然想起了那一句,"宾王创业未半而中道失踪"。徐敬业兵败之后,骆宾王就成了失踪人口。全国发出通缉令,寻找这位失足老人,但是没有找到。

论起骆宾王造反,我们无法评论对错。然而成王败寇,谁胜利了,谁就有资格来说。你不成功,没人会去听你讲大道理,你成功了,放个屁都是香的。

骆宾王晚饭吃的什么(你们只知骆宾王会鹅鹅鹅)(7)

悬案传说

关于骆宾王去了哪里,挂了没有,历史上有很多猜想,而千百年来这一悬案终究没有得到破解。

中国是个文化之地,自古以来不乏艺术创造,就像电视剧《琅琊榜》最后,梅长苏到底如何,电视剧中暗示的是已经故去,但是作为铁粉的小编对这个结果坚决不接受。于是,更喜欢另外一个未播出的结局。琅琊阁内,蔺晨公子端坐在茶几边上,默默看着飞流泡茶,完毕后端起茶杯,微微一闻,便将此茶递向了身后的屏风。从屏风的后头,伸出了一只手,接过茶杯,只是人未见,却若已见。

很多年后的一天,诗人宋之问来到杭州灵隐寺游玩,那晚借宿寺中。月光皎洁,四下无人,寂静安逸,宋之问于是骚兴大发(诗兴大发),漫步长廊,开始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刚刚吟出这两句,宋之问便无法接下去了。正在苦恼之时,黑暗中传来了脚步声,一位老僧提着灯笼迎面走来,见宋施主愁眉不展,便问何故啊。宋之问一一道来,老僧微微一笑,紧接着说了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说完,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提灯离去。宋之问在老僧的启发下,一气呵成,完成了《灵隐寺》这首名诗。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一早,宋之问向寺中僧人询问这位老僧是谁,众人皆不知,后询问方丈大师,才得知,此老僧便是骆宾王,今晨已下山云游。宋之问匆匆下山,在山脚处见一片水塘,一群白鹅嬉戏于水面之上,塘边三两小孩正在歌唱"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宋之问见此场景,露出了微笑。远处,一位老者,回眸一笑。

纯属改编,瞎编乱造,娱乐一下。

初唐四劫

纵观骆宾王的一生,说他是初唐四杰中人生阅历最丰富,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恐怕都不为过。一辈子,咏鹅、写诗、成名、做官、辞官、贬官、罢官、出塞、从军、八卦、归隐、坐牢、造反、骂娘、吐槽……估计让他上百家讲坛,这牛皮七天七夜都吹不完吧。

然而,骆宾王多少吃了自己恃才傲物的亏,一生难有大的作为,正应了裴行俭的预言。但终归是心系李唐江山,面对武后窃国,不堪忍辱,怒发冲冠,讨武曌檄,千古流传,多少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敬仰。

横看初唐四杰,不禁想起网上曾有人说过是"初唐四劫"。这兄弟几个,都是年少成名,不同凡响。王勃未冠入仕,名动千古;杨炯年少成名,边塞诗成;卢照邻,文坛骄子,才气过人;骆宾王,七岁咏鹅,诗坛奇才。然而天妒英才,个个下场悲惨,王勃英年早逝,杨炯抑郁半生,卢照邻病中了断,骆宾王坎坷悲惨。有个人自己的原因,也是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放眼初唐,此四人无疑是最闪耀的诗坛之星,只可惜,他们并不像天上的繁星,光彩夺目,反倒是匆匆过客,一瞬即逝。

"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是啊,他们的出现也正为我们打开了那扇盛唐之门,让我们能看到李杜文章,群星璀璨。

时代创造了我们,我们也在创造时代。

有趣的历史千千万万,"三点水谈"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