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氏是清和源氏的一族,是新田义重三男义范,被封于上野国多胡郡山名乡。自称山名三郎,并改姓山名氏。
因支持足利氏,而受重用成为四职之一。至山名氏青时,任丹波、和泉、山城、但马多国守护。 当时日本分为六十六国,山名家族势力染指达十一国之多。被成为“六分之一殿”。
但“福兮祸所伏”,因山名势力太多庞大,引起幕府将军足利义满警惕,利用家族围绕惣领职位的内讧来削减,从而刺激山名氏发动叛乱。果然氏青与侄子山名满幸错估形势,于明德二年(1391),一起举兵对抗幕府。
六分之一殿
足利义满命细川,田山,大内等共同讨灭山名。早就眼红的各势力群起攻之,结果氏清战死,山名家势力急剧衰落,只保有但马和伯耆两国。
至山名持丰时期,因讨伐杀害将军足利义教的赤松满祐立下大功。成为备后、安艺、石见、备前、美作、播磨的守护职,山名家势力再度扩大。
但也因此与幕府管领细川胜元(持丰女婿)对立,胜元派的畠山政长和宗全派的畠山义就之间围绕家督继承权的斗争越发激化。终爆发应仁之乱,这次大乱也正是开启日本战国时代的序幕之战。
东军控制将军足利义政、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天皇,西军则控制义视和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之重孙,双方均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贼军。双方谁也无法战胜对方一时陷入胶着。
因战乱而引起的盗贼横行,使京都荒废。再加上随着战线拉长,众大名远离自己的属地进行作战。到了文明五年(1473),山名宗全、细川胜元相继病逝。导致东西军产生强烈的厌战情绪。
文明九年(1477)十一月十一日,大内政弘终于撤军回周防,西军在事实上瓦解。幕府为了祝贺“天下静谧”进行祝宴,使维持了十年的应仁之乱终告完结。山名政丰继承家督后,外有出云尼子氏压迫,内有山名家分裂,山名氏再度衰退。
守护政之与其以尼子氏为后盾的叔父元之之间的对立更为激化,并导致伯耆国内的势力分成了两派,邻国的势力也被卷了进来,伯耆进入了战乱了状态。
当时支持守护山名政之的是山名氏一族的总领但马守护山名政丰及其重臣垣屋氏,而支持山名元之的除了尼子氏之外,还有东伯耆的有力国众南条氏和播磨、备前、美作守护赤松政则。
文明十二年(1480)八月十二日,垣屋军攻击山名元之等人据守的円山城,两天后双方又在和田山激战《垣屋文书》。二十八日,政之进军竹田,元之方的南条下总入道战死,元之则逃到美作的奥津企图东山再起。
九月八日,和久岛河原之战中政之再次获胜,扫平了东伯耆的反抗势力,又于十一日进军西伯耆,攻击法胜寺城和久坂城。十四日,于法胜寺城下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最终政之军获胜《田总文书》。至此,山名政之与反守护方的元之斗争中以胜利告终。
长享元年(1487)七月,毛利次郎拥立山名政实,联合若樱鬼城主矢部山城守发动叛乱。延德元年(1489)九月五日,德丸河原之战及十一月的私部城之战中,双方激烈交锋,最终毛利军败北,毛利次郎在私部城自杀。被其拥立的山名政实也在逃到若樱矢部馆后,与矢部山城守一起自杀。
永正十年(1513),本文的主角山名祐丰出生于但马出石城,父亲为山名致丰。其八岁时,父亲病逝。因叔父但马守护诚丰无子嗣,被收为养子。祐丰聪慧勇敢,深受诚丰喜爱。
根据《伯耆民谈记》所载,尼子军入侵伯耆是在大永四年(1524)五月,经久率军从出云杀入伯耆,短时间内便攻下了七座城池,很多国人众退往国外,史称“大永五月崩”。
尼子经久挑起山名澄之对抗守护山名尚之,使山名氏再度分裂。西伯耆的山地地带日野郡则被尼子氏掌握。日野郡是有名的鉄产地,并与出云、备后、备中、美作等国相邻,乃是日本中国地区的交通要冲。
尼子氏在西伯耆的支配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免除了经久寺的段钱等课役,还改修了日御碕神社而向伯耆会见、汗入、日野三郡课以栋别钱等等。天文元年(1532)五月,尼子氏开始进攻美作和播磨。此时经久已经年迈,率领尼子军的是其孙尼子诠久。
天文五年(1536),病重的山名诚丰将家督与但马守护之位让予祐丰。面对一心上洛野心勃勃的尼子诠久,祐丰如何将分裂的山名家重归一统,又能否抵抗住尼子的蚕食,请看下篇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