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大家分享了一篇关于高粱的文章,说的是高粱曾是平原地区的主粮之一,当时很多农民都有种植它。但是在近些年高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下降。
其中也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纷纷表示自己的家乡确实没什么人种植高粱了。同时还有些网友表示,不光是高粱种植的少了,现在连“谷子”种植的也少了。
确实谷子是我国古代“五谷”之首,过去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种植,说它是北方地区的主粮也不夸张。但也是在近些年它就逐渐被淘汰了,如今种植它的农民也少了很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谷子”是什么作物?刚听到谷子这个叫法的时候,笔者这个南方人还有点疑惑,把它当成了“稻谷”,因为在南方很多地方就是把稻谷俗称为“谷子”。可是在北方地区谷子却是另外一种作物——粟,把它去壳加工以后就得到了小米。在南方地区一般都是把它称之为“小米”,或者是粟米。
粟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粮食作物了,它在我国的栽种历史非常悠久了,有学者研究发现粟米在国内的栽种至少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在新时期晚期就已经把它当成主要粮食作物来食用了。从外观来看,这种作物特别像野生的狗尾巴草,实际上它就是由狗尾巴草人工驯化出来的。
在人类的初期是以捕猎为食的,就是捕猎其他的动物为食。后来才逐渐发现一些植物也可以食用,于是就开始吃各种野果、野菜,之后就出现了粮食作物。
而且早期的粮食作物很单一,并且烹饪的方法也很简单,像黍就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后来粟米出现了并且很快去到了黍的地位,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候,粟米的种植技术突飞猛进,这个时期也发展到了兴盛,国内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它,并且它也一举成为了“五谷”之首。
之所以当时粟米能领先其他的粮食作物,成为最受青睐,并且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那是因为粟米不光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很符合当时人的烹饪方式。
当时把食物当时直接放到锅里加水煮着吃,就像现在所吃的稀饭一样。而且粟米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干粮食用,像明清时期北方地区常见的窝窝头就是用粟米制作而成的。当然了,粟米还能用来酿酒、做醋等。
谷子被淘汰的原因分析笔者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里都会种植粟米,这在当时还是很常见的粮食作物,到了清明节还会用它做粟米粑粑吃。
平时的话,则会用粟米来煮粥喝,一般早上,或者晚上都是喝粟米粥,毕竟几十年前粮食的产量不高,大米只有在中午的时候才吃一顿。而在后来逐渐种植粟米的人减少了,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种植了,笔者认为是下面几点原因。
首先,它种植要比小麦、高粱等作物麻烦多了。
虽然粟米是一种耐贫瘠、耐干旱的作物,不需要像水稻一样种植在水稻田里,而且还是怕涝的作物,可是这种作物的管理起来却是比较麻烦的,至少要比高粱、小麦等作物麻烦一些。
先是在苗期的时候,它的种子细小,出苗比较困难,出苗以后还要及时间苗,不然颗粒多了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而有些没出苗的还要及时补种等。就连采收的时候,它也是比较麻烦的。
其次,粟米的产量不高。
粟米不光是颗粒少,而且产量也是很低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这种作物的产量更是亩产难超过100斤的。别看现在有些农民种植的粟米亩产能有三四百斤,可这是在开国以后新培育和选育出来的品种了。
不光是它的产量低,到了成熟的季节,粟米就是各种鸟类最爱吃的一种食物了。如果看管不当,基本上就全部都给喂鸟了。笔者小时候就曾经常去地里看护粟米,但只要人一离开,成群的鸟类就会来偷吃,让农民的损失惨重。
最后,粟米的热量低,不太适合当主粮吃。
在以前很多人种植粟米,也基本都是用它来煮粥、做干粮等食物吃,在早上、晚上,或者是偶尔来充饥,很少是直接把它当主粮来吃的,就是因为它的热量不高,饱腹感不强,至少不如小麦、水稻的热量高。
在后来北方地区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粮,南方地区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粮的饮食习惯,粟米也就开始边缘化了,一般也就是用它当杂粮偶尔吃吃,比如早上煮粥喝,或者是在食物不足的时候用它当饥荒粮吃等。
而在近些年我国农业飞速发展,粮食产量明显提升了,就连早上、晚上都能吃大白米饭了,也就不再需要吃小米粥充饥了,因此对粟米的需求量少了很多,好些农民就不愿意种植了。
就像村里一些老人说的那样,现在宁愿去购买,也不愿意自己种了,就是因为辛苦又不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