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论语·子张》记载,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跟谁学习大概是这位公孙朝先生的话里有嘲讽孔子并非名师高徒的意思,子贡也毫不客气地予以反诘:“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崩坏,还在人间贤者理解它大的方面,不贤者了解它小的方面,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夫子哪里不能学习?他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里孔子的老师是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里孔子的老师是谁(孔子有哪些老师)

历史里孔子的老师是谁

据《论语·子张》记载,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跟谁学习。大概是这位公孙朝先生的话里有嘲讽孔子并非名师高徒的意思,子贡也毫不客气地予以反诘:“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崩坏,还在人间。贤者理解它大的方面,不贤者了解它小的方面,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夫子哪里不能学习?他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这一段文字,给了我们两个信息:一、当时一般人都不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二、孔子的学生(包括子贡)也承认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之所以这样,除了孔子青少年时代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的确没有拜过名师之外,还有可能是,孔门弟子有意不提孔子的老师有哪些人,为的是把孔子塑造成横空出世的“至圣先师”。

事实上,孔子承认,自我并非生而知之的“天才”,他只是一个因为喜欢古代典章制度,所以努力去钻研、了解的人。小时候学习各种“鄙事”(大约指吹拉弹唱、驾车、射箭之类技艺),十五年立志学习古代礼仪典章知识,五十年以后研习《易》,无不表明,孔子是一个学习上不知满足的人,而且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孔子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可以肯定,他也是一个为了获取知识可以“不耻下问”的人。

孔子的学习,固然相当程度上是自学行为。但是,这不等于说,孔子一直没有向他人求教与学习过。孔子很可能只是没有正式、长期地拜某个人为师,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私淑前贤、短期求学、向他人学习某一项具体技艺之类的事情,孔子做过不少。换言之,孔子的学习道路上,可能不曾有过狭义的老师,但广义的老师肯定是有过的——事实上,还有过不少位。下边我就分类略作介绍:

乐曲老师。孔子最爱学习的是乐曲,包括器乐与声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齐国的时候,跟齐国的宫廷乐师谈乐曲,听到周朝的宫廷乐曲《韶》,喜欢得不得了,立即拜齐国的宫廷乐师为师。学习演奏《韶》的几个月时间里,因为全身心沉浸于美妙的乐曲之中,连他平日里最爱吃的肉的味道都闻不到了。可惜的是,这位教孔子演奏《韶》的老师没有留下姓名。不过,另外一位教孔子弹琴的老师,却留下了姓名,他就是鲁国的师襄子。师襄子在宫廷乐队中的专业是击磬,但是,他也很擅长抚琴。孔子就曾经跟他学了一段时间抚琴,直至把一曲《文王操》彻底掌握并深刻理解。《论语》记载,孔子跟人一块唱歌,假如觉得别人唱得好,就会让人重唱,自己学会之后,再跟人合唱。遗憾的是,这些教过孔子声乐的老师,都没有留下姓名。教过孔子乐曲的,还有一位周朝的大臣苌弘。《大戴礼记》有孔子到周“学乐于苌弘”的记载。

其他技艺的老师。有一次,达巷党人嘲讽孔子,说他博学无所成名,孔子说自己掌握了驾车技术。孔子还说过,自己年轻的时候,身份低贱,因此学会了不少雕虫小技。合理想象,孔子学习这些技艺,都应该是有老师的。

为人、思想方面的老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如下一段话:“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严事”,就是心怀敬意地对待,实际上也就是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以他们为师。有的学习他们的为人品德,有的学习他们的思想观点。这其中,老子是曾经对孔子作过当面点拨的老师,临别之际,还语重心长地送了孔子如下几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接受了老子的一番教导之后回到鲁国,孔子身价提高了不少,投到门下的学生明显增加了。《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感慨自己年老体衰,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显然,周公是孔子思想方面最重要的老师。他的礼乐治国思想,就来自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