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七律诗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一些写景的作品,像《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机警有趣;《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更是清雅绝俗的佳句。

而写爱国情怀的作品,读来更令人感到无比振奋,像《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雄壮苍凉,令人动容;《病起书怀》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下面这首《夜泊水村》,也是陆游七律中的佳作,写出了一种英雄壮志、白发催人的无奈和苍凉,极具代表性。

陆游的四言绝句100首(写下一首苍凉悲壮的爱国诗)(1)

这首诗写于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当时作者已经五十八岁了,此时的作者,正处于被罢官在乡的时候,虽然可以寄情于山水田园,但诗人心中报国的热情,却一丝一毫也没有消减,反而变得老而弥坚。一天晚上,陆游停船于一个临水的村庄旁,在夜色中,诗人陷入了沉思,一种深感两鬓斑白,却壮志未酬的愤懑涌上心头,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经典的《夜泊水村》。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诗人首联写被赋闲在家,无法抗战的落寞情怀,“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颇有勇力,曾深入敌后考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本就是他真实的写照,可现在诗人腰间羽箭已经凋零,无疑是因为退居乡野太久的缘故。倘若,国内太平,诗人万不会有这种感慨,现实情况是“燕然未勒铭”,《后汉书》记载窦宪北伐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创下赫赫伟功,而现在胡虏未灭,大功未成,诗人不得不“太息”一声了。这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愤的情感基调。

陆游的四言绝句100首(写下一首苍凉悲壮的爱国诗)(2)

颔联抒发了一种“廉颇未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此处运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的话,两鬓萧萧,仍然豪气干云,渴望驰骋于大漠之中,这也是诗人所愿,可惜没有“汉武帝”来信任他、褒奖他。第二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说东晋南渡后的各大臣,每次饮酒相聚都要痛哭山河凋零,只有王丞相勃然变色,说“当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有一种大无畏的进取精神!陆游此处,是对那些只会痛哭不知进取人们的鄙夷,同时也体现了自己一腔进取、老骥伏枥的精神气概!

陆游的四言绝句100首(写下一首苍凉悲壮的爱国诗)(3)

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诗人深感岁月蹉跎,但是报国之情、爱国之意,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尽管个人的生命是渺小的、短暂的,但只要国家有难,万死犹轻,“一身”的渺小与“万死”的鲜明对比,当真是掷地有声,令人动容!可惜岁月不在,年华逝去的伤感,又不得不令人感到难过,悠悠苍天,谁又能知道陆游的痛苦呢?感慨岁月蹉跎的诗歌很多,但像陆游这样因报国无门而悲愤感慨的,却是少数,因此读来自有一种宏大的气象。

陆游的四言绝句100首(写下一首苍凉悲壮的爱国诗)(4)

尾联以景结情,突出表现了一种寂寥的水村景象,“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回忆再壮怀激烈,感慨再愤懑无常,也只是诗人自己的情绪,现实的情况,是诗人只能醉卧在船中,听着汀州中归巢的大雁,流下滚烫的泪水。以景结情,本就十分苍凉,诗人痛苦的内心,因这萧条的景象,变得更加沉痛。

理想与现实,悲歌与沉闷,这是陆游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如同他许许多多的爱国诗歌一样,读来为之动容,正因为这强烈的爱国情怀,也让陆游的诗歌,永远不朽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