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生不逢时(启书有益生不逢时)(1)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古人说:人生很是艰难,必须反复折腾。

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名叫袁黄(字了凡),写过一本《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他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践行。因为这本书,让袁黄和王阳明并列为明代两大思想家。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是一种什么样神奇的人生呢?我试着用最简单的字句,对这本差不多一万二千余字的文言文进行一下总结。

话说当年,袁了凡先生访高僧云谷禅师于栖霞山中,并对坐一室,三昼夜心中末动一念。云谷禅师很诧异,问他:“施主厉害了,是啥力量让你做到的呢?”了凡先生说:“人生没意思。我的命运已被孔先生算定,事事皆准,折腾毫无价值。我现在心态十分淡定,只想安静地混吃等死。”

禅师说:“我原本以为你是一块白金,结果却不料是一坨废铁。你坐好,听我给你讲点宗教知识,颠覆你的三观。”然后,禅师针对“命数的可逃不可逃,命运是否天已注定”这个问题,给袁了凡先生一个精准且改变其一生的答案: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意思是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努力做善事(或者恶事),命就把他没办法,拘他不住,由此命可改变。

事后,袁了凡先生自佛前发弘愿后,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直到他七十四岁仙逝,他的人生道路完全摆脱了孔先生原来的预测。正所谓:


“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便能违天之孽,享其所作之福。”


要说大唐诗人中的倒霉人员,除了贺知章善始善终外,几乎无一不是。如果非要在其中选几个垫底的,那不能少了陈子昂。

要说起来,这位陈子昂先生也算是一个政治家,曾经担任过皇帝的贴身秘书。但他工作十分不顺,人生坎坷颇多。不晓得惹到了啥,先后两次从军,两次遭贬,两次下狱,最终含冤而死。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断努力后才发现,竟然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悲催的人生呢?板凳坐好,强势围观。

话说大唐高宗皇帝龙朔元年(公元六百六十一年),发生了多件大事。

这一年,因为高丽不听话,高宗皇帝委派左骁卫大将军何力、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将军刘伯英、蒲州刺史程名振等,分道进兵,杀敌三万余人,收拾得相当到位。

唐高宗于广州创设市舶使,派专官充任,总管海路邦交外贸。

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檄周王鸡文》,把高宗惹毛了,高宗皇帝觉得他挑拨王子之间关系,果断把他开除公职。

……

当然,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些在当时看来不大起眼的小事。比如,陈子昂出生。

要盘点一下这位陈子昂同学的家世,那必须有得一摆。

他的家乡,在四川梓州(射洪县)武东山。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土豪之家、地主之家、十分有钱。这老陈家,一直尊崇儒家,还喜欢道术,甚至还有点行侠仗义。

自陈子昂往上数二十八代,是西汉时期右丞相陈平,他为刘邦取得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自陈子昂往上数十代,是汉朝尚书令陈祇,功勋卓著。自陈子昂往上数六代,是新城郡守陈太平,兄弟三人都是江湖大哥,颇受尊重。自陈子昂往上数四代,是道士陈方庆,他得到了墨子养生宝典真传,选择武东山隐居。此后,陈家世代居住在此。

陈子昂的高祖陈汤,曾经担任过主簿,遇到国家动荡,不搞了。陈子昂的祖父陈辩,没有做官,但是颇有名节,人人敬仰。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为人十分慷慨豪侠,喜欢扶贫,他甚至将自己的粮仓打开用以救济灾民,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弄得官府压力很大、十分尴尬。

陈元敬声名远播,很多豪杰跑来归附。一时间,让他成为名扬朝廷的西南大豪。他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次性合格,被授予文林郎。但他竟然拒绝上班,反而在家修炼道术。

这种家庭,简直就算是“米罗兜”。陈子昂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贫困,也不知道什么叫缺钱。他的主要生活,一度是打牌、斗鸡、钓鱼、唱歌、旅游……各种随行潇洒(浪荡堕落)。

陈元敬一看儿子这种对待生活的方式,十分捉慌。想到自己家族从隋朝以来,除了钱,只有钱,没有一个人靠着读书成名成家,搞出个一官半职,整出点大的动静。他觉得,儿子陈子昂必须要认真读书,只有这个,才是出路。要不然,老陈家完了。

为了儿子高效学习,他专门找了一个书童陪读。这下可好,正中下怀。这书童成了陈子昂的“枪手”,天天帮他做作业、写文章。书童成了陈子昂的影子,帮他读书。然后,陈子昂帮书童耍。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好像没毛病。

转眼就到了十八岁,陈子昂竟然这样坚持“学习”了好些年。

这天,他依然外出各种嗨,然后让书童穿着他的衣服,背对着门窗,认真读书。耍累了,他路过一处学校,听见老师说:“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一事无成。只有文化人,才能流传千古。钱,买不到知识。有文化,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君子……”

这一番话,竟然让陈子昂很受触动。他突然觉得,自己这种偷天换日的态度,实在是毫无意义。于是,他决定和书童对换,做回那个刻苦学习的自己。

这个过程,父亲竟然毫无觉察。这些年,他都在潜心修道,从窗外打望儿子,觉得在读书,就很是欣慰。完全不谙遭欺骗了好几年。

真所谓“浪子回头不得了”。没出几年,他博览群书,俨然换了一个人,文章写得极好,竟然有司马相如的味道。

光有文化还是不行的,必须积极参加大唐的公务员考试,这才能证明是不是真的有才华。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搞成了呢?

他给父亲说:“爹,我要去京城寻求梦想,你支持一下?”

父亲喜出望外:“我儿终于懂事了,你随便飞,路费我出。不搞出点名堂,莫回来。我给你托了一个硬关系,这次一定搞成。你随便放心。”

陈子昂很诧异:“我们家远离京城,好多年没有出过大领导,哪来的硬关系呢?”

父亲说:“我找的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这关系硬不硬?”听了后,陈子昂觉得好像有哪儿不对,但仔细一想,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

这个春天,必须要走了。那些当年的狐朋狗友兄弟们,最后一次过来喝酒吃饭唱歌。想到可能很久才能见面,临别之际,他写了一首《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兄弟们,我走了,我会想你们的。但他觉得感情没有表达到位,顺便再写了一首《春夜别友人之二》: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我这次去,一定要搞出点名堂来,你们等我,要保持联系。

一场饯行酒喝完,带着大家的祝福与希望,他独自一人,踏上了追寻梦想的路途,一路向北,直指帝都。




经历了长途跋涉,终于在大唐高宗皇帝永淳元年(公元六百八十二年),春天,二十一岁的陈子昂抵达了帝都。

站在帝都的城墙下,他才意识到了自己曾经居住那个小城的渺小和憋屈。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才是大城市应有的气象。他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有哪天,我能留在这工作、生活,就巴适(完美)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因为现在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必须去做,那就是混出点名堂先。

为什么必须先混出点名堂才能参加考试呢?这里面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背景。

大唐的科举考试,可以说是考生和监考及阅卷老师之间的充分信任,坦坦荡荡,完完全全见得光。考生是不用“糊名”的,籍贯、名字、家族传承等主要信息,是暴露在外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阅卷老师一看这些资料,呀,这人是我老同学的侄儿的邻居的兄弟,应该考虑一下。或者是,哦,这人是我仇敌的女儿的堂哥的亲家,必须整下去。

当然,大多数人都愿意是前者,愿意“被照顾”。

作为一个“朝中无人”的乡土书生,如何才能和朝廷命官扯上关系呢?对于陈子昂而言,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先把名气搞大,大到阅卷老师都听说过且十分器重、不忍拒绝甚至无法拒绝那种。

于是,他选择了大多数考生都会走的“老路”,那就是“干谒”(普及知识,谒读页)。具体操作方法是把自己认为得意的原创文章整理成卷宗,将其献给那些有名望(地位)的人,借助他们的肩膀,被转发、被推荐、被出名,然后上位,成为网红,最后整出名气来。

他看中了一个人选。这位导师名叫王适,是京兆府司功参军(卫戍区政府秘书长)。尽管这人官职不大,但是人缘十分广泛,粉丝众多,全国各地都有。加之他文章写得十分了得,在京城名气很大。

选定目标后,陈子昂开始准备自己的作品。这时期大唐的文学作品,普遍追求隋朝时代流行的骈体文章,辞藻各种华丽,听得鸟语花香,然而内容十分空泛,回味一想,感觉又没有写啥实质性名堂。陈子昂不喜欢这种,他悄悄改变了写法,不再流于形式,而重于内容。

他送上了自己的《感遇诗》系列。内容很多,随便举个例子《其一》: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王适看了陈子昂送来的文章后,大呼过瘾。高兴之余,还专门转发朋友圈:“这小伙子不得了啊,正宗潜力股,是一块当教授、当导师的料!” 将来一定混出名堂!

《旧唐书》其《文苑传中·陈子昂传》记曰:


“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有了这位导师的“转身”,陈子昂名声大振。借此机会,他又结识了更多的高级干部和文化圈内的高手,经常和他们一起吟诗唱歌,相当融洽。

阵仗搞得最大的一次,是在东都洛阳的高氏林亭。

这年正月,当朝名士高正臣在自家的高氏林亭搞坝坝宴,邀请了三十多位文化名流参加,坐了好几桌,陈子昂也是嘉宾之列。这一伙生活中并无利益冲突的文人见面,十分融洽,那是相见恨晚,纷纷喝酒、赋诗。

高兴。陈子昂当场写了一首《晦日宴高氏林亭》: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

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

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文章一出,大家争相传阅,点赞不停,并纷纷转发。

所有参与人员都写了文章,不久就收集了一大本。这个必须整一本诗集才行。大家一致推选陈子昂作序,他实在无法推辞,于是动手写了《晦日宴高氏林亭并序》(三百七十八字)。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


夫天下良辰美景,园林池观,古来游宴欢娱众矣。然而地或幽偏,未睹皇居之盛;时终交丧,多阻升平之道。岂如光华启旦,朝野资欢,有渤海之宗英,是平阳之贵戚。发挥形胜,出凤台而啸侣;幽赞芳辰,指鸡川而留宴。列珍羞于绮席,珠翠琅玕;奏丝管于芳园,秦筝赵瑟。冠缨济济,多延戚里之宾;鸾凤锵锵,自有文雄之客。


这文章一出,大家更加服气。一时间,这本书几乎脱销,洛阳几乎家家一本。

这下粉丝彻底暴涨。

名气有了,现在就差一个机会。

对于公务员考试,陈子昂是充满信心的。所以,当大家都在熬夜复习功课的时候,他竟然在钓鱼、打牌,到处游山玩水,表示毫无压力。

考试那天,陈子昂一气呵成,文不加点,第一个交卷。连监考员都惊呆了。害得其他学子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高手?

自古以来,人这个名堂,在社会上走动,都必须要学会低调。这一回,生活给陈子昂严重地上了一课。

因为太过张扬,他引起了大家的深度怀疑。一时间,舆论极为不利,说是陈子昂多半是哪位高官的亲戚,这次必胜无无疑。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长在找领导送礼的同时,都顺便把陈子昂用来怀疑一番:那么早交卷,答案还写得万无一失,多半是遭漏题了。

哦豁!陈子昂落榜,理由是作弊。

陈子昂几乎气死。他打算去找主考要个说法,但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气愤。他心里十分清楚,多半是遭人背后烧了壳子。

能怎么办呢?就当买个教训吧。

考试失败,陈子昂十分郁闷。下一步生活咋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于是一个人独自上街,东走西走,竟然到了一处闹市。有一处交通极为拥堵,里三层外三层围得狗都挤不进去。陈子昂踮起脚尖一打听,好像是一位老人在卖古琴。

老头说:“这是汉代名士蔡邕的作品,五百年历史,来之不易。开价一千两,不接受还价。”然后就坐在原地,任凭众人指指点点,强势围观。

陈子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去一看,果然是好东西。古琴包浆完整,岁月的痕迹熠熠发亮。

他看着这琴,竟然想到了自己。这么好的东西,竟然无人能识,不觉十分悲凉。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策划,给老人说:“大爷,千金买古琴,值得。我要了,来,这是支票。”

大家目瞪口呆。竟然还有这种土豪?于是围上来询问情况。

陈子昂说:“这个古琴货真价实。千两银子,其实点都不贵。我打算明天搞一个单人音乐会,让大家感受一下这千两银子古琴的天籁之音。门票免费,地点位置已经发给各位,座位有限,不要迟到哦!”

不需要打广告,消息就像轮番转发一样,瞬间就飞到了京城各处。连城郊耕地的老头都听说了:有一个帅哥,十分有钱,十分有才,明天要搞免费音乐会,乐器是那张价值一千两银子的古琴。

这一日,院子里内外聚满群众,强势围观。陈子昂端坐其中,大家静静地等他的音乐会开搞。

好不容易时间才到。只见陈子昂举起古琴,往地上狠狠一砸。

“嗡”的一声,这张古琴发出了最后的声响。

大家哗然。

陈子昂说:“这个弹琴对我来说,毫无技术含量。我根本不在乎这个,音乐玩得好,又如何?不如文章写得好。各位看官,既然来了,我给大家看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绝对比听音乐有价值。”

趁着大家都在继续蒙圈的当口,他安排人开始散发自己编印好的文学作品。于是,大家手捧文章,持着各种心情,慢慢看。

就有一位读书人高声吟诵着陈子昂的《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众人围观后,赞叹不已:“这是相当优秀了!”

然后又有人唱出了他的《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众人又一次齐声喝彩:“厉害了,小伙子!”

大家把陈子昂的文章带了回去,各种转载,转发。一时间,点赞无数。陈子昂一下成为了网红,根本压不住台那种。

这一波神一样的操作,效果比预想的要好。现在的陈子昂,感觉简直是运气来登了!




人这个名堂,要想成为网红,全靠勇敢地走出第一步。

现在陈子昂依靠一把古琴“炒作”,一炮走红。后面的事情,几乎就是顺理成章。名气终于传到了当朝首席执行官唐睿宗耳朵里。

睿宗皇帝正在因为人才缺乏而心焦,咋听得这种江湖传言?马上发通知,要求陈子昂进宫面圣,说重要事情。

见面测试后,发现陈子昂果然名不虚传。皇帝问:“你这么能干,为啥不参加我的公务员考试?”

陈子昂为难地说:“我大老远过来,就是为了参加这个考试。上次考试我第一个交卷,答案无懈可击。但主考官说我提前偷看了题目,给刷下来了。我还正为这个事情怄气呢。”

皇帝说:“竟敢有人乱搞?那谁,御史,马上给我查清楚汇报,除恶务尽,绝对追责到位!明天我特意给你安排一次考试,就在我这办公室,我亲自监考,你发挥出真实水平,我看看你到底行不行。”

当天晚上,陈子昂十分激动。然而,复习是不可能复习的,诗书文章全在肚子里了。他照旧喝完酒,并一觉睡到天亮,空着手来参加考试。

和上次考试一样,一气呵成,短时间内交卷。

皇帝一看,竟然还有这种人才,当场钦点为进士。这次公务员考试,算是高规格通过。

大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六百八十四年),十二月。上一任皇帝唐高宗在洛阳驾崩。武则天下诏,要求护送灵柩到长安下葬。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把太上皇灵柩从洛阳送回长安,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违反“四风”,相当奢靡和浪费。

这时候的陈子昂,虽然被皇帝录取为进士,但还没有经过组织部的考核和任命,严格算来,还不算正式公务员。但他针对这个问题,自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亲自写了一篇《谏灵驾入京书》(一千五百五十一字)。其中有句子是这样写的:


赖以宗庙神灵,皇天悔祸,去岁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饿之馀,得保沈命,天下幸甚,可谓厚矣。然而流人未返,田野尚芜,白骨纵横,阡陌无主,至於蓄积,犹可哀伤。陛下不料其难,贵从先意,遂欲长驱大驾,按节秦京,千乘万骑,何方取给?况山陵初制,穿复未央,土木工匠,必资徒役。今欲率疲弊之众。兴数万之军,徵发近畿,鞭朴羸老,凿山采石,驱以就功,但恐春作无时,秋成绝望,凋瘵遗噍,再罹饥苦,倘不堪弊,必有逋逃,子来之颂其将何词以述?此亦宗庙之大机,不可不深图也。


文辞直白,言辞恳切。虽然洋洋洒洒一千五百多字,但总结起来,就只有一个意思:把大行皇帝的灵柩长途运输安葬,这种做法太过浪费,不科学,要不得。

文章发表后,很多朋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有人甚至直接给他说:“兄弟,你这回死定了!”

万幸,当时比皇帝地位还高一层的太后武则天,是一个十分大度的人。她收到陈子昂的建议书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桌子赞叹:“真乃奇才也!”

于是马上安排人发通知,要陈子昂进宫,要亲自接见。

陈子昂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到了金华殿。武则天详细询问了基本情况后问:“你对国家建设有啥好的意见和建议没?”

陈子昂终于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开始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一直谈到廉政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听得武则天十分满意。

武则天说:“不需要组织部考察了,我现在任命你为麟台正字(秘书省中层干部,负责书籍的校对等)。小伙子,好好搞,我看好你。”

吹牛打草稿。大唐文人卢藏用在《陈子昂别传》中这样描述这一段历史: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重点是武则天这一段“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的评语,让陈子昂一下子红遍大唐。一时间,关于陈子昂的书籍,几乎脱销,一书难求。

陈子昂正式开启了公务员生涯。

感谢历史机遇,让他遇到了开明的武则天。不但没有因言获罪,反而当上中央机关干部,拥有了话语权和建议权。

话说大唐则天皇后垂拱元年(公元六百八十五年),武则天正式干政,拥有了皇帝一般的实权。这一日,她召集会议,共同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法。

陈子昂难以抑制满腔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谏政理书》(二千八百一十五字,很扎实)。最后一段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臣闻天子立太学,可以聚天下英贤,为政教之首,故君臣上下之礼,于是兴焉;揖让樽俎之节,于此生焉:是以天子得贤臣,由此道也。今则荒废,委而不论,而欲睦人伦,兴礼让,失之于本,而求之于末,岂可得哉?况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天子之政而轻礼乐哉?臣所以独窃有私恨者也。陛下何不诏天下胄子,使归太学而习业乎?斯亦国家之大务也。


武则天看了陈子昂的材料后,感觉理论功底扎实,但可操作性不强,没有采纳。也没有提出批评意见。

这一年十一月,武则天单独召见陈子昂,要他现场作文,针对当前国家治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陈子昂文不加点,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唐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写了《上军国厉害事》(二千六百三十三字),共包括出使(派遣干部到各地巡视,考核基层干部,了解民间疾苦)、牧宰(重视选人用人,要人岗适宜,综合考察)、人机(停止武装打仗,加强教育,让群众修生养息)三条。

在文章最后末尾,是这样写的:


臣子昂言:臣本下愚,未知大体,今月十六日,特奉恩敕,赐臣纸笔,遣于中书言天下利害。天之降命,敢不对扬?而孤负圣恩,万一无补死罪死罪。谨率愚见,封进以闻,尘听玉阶,伏阙累息。臣子昂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武则天看了陈子昂的建议,连连点头。但她所欣赏的,是陈子昂的文采,并不欣赏他的政治思路。武则天认为,文章写得好,但忽略了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所以,仍然没有采纳。

两年之内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三次召见和询问,这是莫大的政治荣誉。陈子昂坚定了为国家献计出力的信心和决心。他发了一个傲娇的朋友圈《答洛阳主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结果虽然重要,但过程也重要。陈子昂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至于高层领导是不是真要采纳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天意。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




大唐垂拱元年(公元六百八十五年),六月。铁勒九姓同罗、仆骨等部叛唐。朝廷下令金山都护府都护田扬名带金山道十姓部落讨伐,一举成功。十姓部落首领居功,请求调动到京城工作。但武则天后悔了,责怪部队没有按照既定安排进攻,自作主张,竟然在途中顺便攻打了回纥,引起了国际矛盾,拒绝了他们的请示。

陈子昂听说这事情后,觉得这种搞法要不得,不利于民族和谐、国家发展。于是,果断写了一篇请示《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二千二百六十三字)。建议朝廷包容,允许十姓部落中的优秀人员入朝为官,这有助于控制(新提法,叫做管理和服务)少数民族: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往难追,十姓无罪,不宜自绝。今若妄破回纥,有司止罪扬名,在于蕃情,足以为慰。十姓首领,国家理合羁縻,许其入朝,实为得计。

……况夷狄代有其雄,与中国抗行,自古所病,倘令今有勃起,遂雄于边。招集遗散,收强抚弱,臣恐丧乱之众,必有景从,此亦国家之大机,不可轻而失也。机事不密,则必害成,圣人之至诫。今北蕃未定,降者未安,国家不早为良图,恐坐而生变。


他还提出了很多富国强兵的意见建议,比如调兵到河西附近各州经营农业等。这些建议十分中肯,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朝廷并未采纳,以至于多年后,少数民族的事情一直没有摆平,吐蕃骚扰大唐边境一直不断。

大唐垂拱二年(公元六百八十六年),徽州(位于蒙古)都督受突厥势力的威胁加收买,起兵搞事,参加叛乱,一路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震惊,安排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率领军队征讨,左补阙乔知之担任代理侍御史,到部队监军,陈子昂随行前往。

为什么陈子昂作为文官,也去参加平叛战争呢?这是因为大唐的官员晋升制度,对于立下军功的人员,将会加官进爵。这是一个建功立业机会,陈子昂申请到了幕僚(秘书)职位。

边塞的风光,让陈子昂大开眼界。黄沙苍茫,人烟惨淡。高层打架,自己不参加,却安排这些无辜的老百姓去干得你死我活。这些参加战争而横遭厄运的生灵,谁还记得?谁又会在意他们的生死?陈子昂写下了《感遇三十八首之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凶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陈子昂的这种写作风格,语言质朴苍劲,直击时政,关心群众疾苦,一改齐梁时期流行的浮艳虚饰之风,开启了有唐一代边塞诗歌的先河。

这一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所向披靡,百姓纷纷投靠,以大唐胜利而告终。

工作期间,陈子昂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这首《感遇三十八首之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这年九月,战争顺利收官。陈子昂回到长安。

自前线归来后的三年多时间,陈子昂越来越发现,武则天习惯刷新存在感,不停地搞事情,要么就是对外发动战争,要么就是对内滥用刑法,完全不管别人感受。但朝堂上下,个个心知肚明,却不敢明说,生怕惹祸上身。

但事情总得有人来说才对。陈子昂实在是看不下去,决定当这只出头鸟,先后写了很多意见建议,包括《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二千二百六十二字),《谏用刑书》(二千零九十六字),《谏刑书》(一千三百二十三字)等。简直是鞭辟入里,文采飞扬。让武则天多少有些触动。

大唐垂拱三年(公元六百八十七年),武则天突然想征讨吐蕃(没有原因,就是想打)。计划派兵先到四川,再从雅安进攻生羌,然后以生羌地区作为根据地,攻打吐蕃。

陈子昂一听又要发动战争,而且是连续好几个战争,心中十分焦虑。他竭力反对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果断写了一篇《谏雅州讨生羌书》(一千三百八十七字),总结了七条理由,上奏武则天:


乱生必由怨起,雅之边羌,自国初已来,未嚐一日为盗;今一旦无罪受戮,其怨必甚;怨甚惧诛,必蜂骇西山……昔后汉末西京丧败,盖由此诸羌,此一事也。

且吐蕃桀黠之虏,君长相信而多奸谋,自敢抗天诛,迩来向二十馀载,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嚐败一队、亡一矢……今迺欲以李处一为将,驱憔顇之兵,将袭吐蕃,臣窃忧之,而为此虏所笑,此二事也。

事有求利而得害者……蜀侯果贪其利,使五丁力士凿山通谷,栈褒斜置道于秦,自是险阻不关,山谷不闭……至今蜀为中州,是贪利而亡,此三事也。


第四,一旦打通蜀地的道路,就相当于帮助强盗修建了通道,整个四川都可能被侵犯。第五,四川物资丰富,牺牲四川取得西羌,得不偿失。第六,在四川开战,老百姓的安逸生活要被彻底打乱,担心有人从中搞怪贪污,浑水摸鱼。第七,四川人不擅长打战,边境无法有效防守,容易被外族侵占。

意见建议写完,最后一段,写了希望:


臣闻古人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图其安则思其危,谋其利则虑其害,然后能享福禄,伏愿陛下熟计之。


这个材料上报后,陈子昂已经在心里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武则天不当回事,看之而弃,则战争爆发,民不聊生。这场战争将在四川开打,那是陈子昂的故乡。他想着家乡的父老极有可能生灵涂炭,十分悲痛抑郁。写了一首《感遇三十八首之二十九》: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一回,武则天认认真真看了陈子昂的建议后,主动放弃了征讨吐蕃的计划。

这是陈子昂为官多年,写的多篇进谏材料中,第一次被高层真正完全采纳的意见建议。原来,文人也可以解救民生疾苦,化解国家危难。陈子昂十分激动。

这个事情过后,武则天对陈子昂刮目相看。他开始觉得,这个陈子昂不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还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于是,就开始经常召见他,商议国家治理的大事情,听取意见建议等。

但是,对于陈子昂经常性地引用古代事例来说道理,拐弯抹角,不是很耿直的表达方式,武则天十分老火。他专门给陈子昂说:不准再这样讲话,必须直接、果断、说人话。

对于治国的基本方法,二十九岁的陈子昂写了一篇《答制问事八条》,包含了“勿用酷刑,整饬官吏,任用贤人,去疑存信,广进言路,论功行赏,息兵安民,抚慰宗室”等八个方面。

这又一次“敲打”领导,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武则天看了后,觉得很有道理,深以为然。没过几天,提拔陈子昂为右卫胄曹参军。




大周(女皇武曌)天授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年),九月。文武百官及社会和各重要行业代表等,共计六万多人,联合上表,隆重请求已经独立摄政五年的太后武则天即位担任皇帝。唐睿宗紧跟政治形势,也写了一封请示,主动辞职,并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姓武。

这个十分“隆重”的请求,武则天“被迫”批准。于是,她改国号为周,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式登基女皇帝。

有很多事情的成功,实际上离不开团队运作。大家懂的。

虽然表面上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却不尽然。尽管大家对于武则天独揽朝政的问题已经逐渐习惯,但对于她当皇帝的事情,一时间还是难以接受。

想当年,武则天才把持朝政不久,徐敬业就当了出头鸟,作为代表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被武则天稳妥地“和谐”处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而言之,一切反对力量,都是纸老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根本挡不住的。武则天的才华,根本就是为皇帝这个职位而生。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全部占齐。

当年,他和高宗皇帝并称“二圣”,参与朝政治理二十四年,得到了很多高级干部的拥护。就连高宗皇帝临死时都留下遗诏说:“有事情,找武后。她办事,我放心。”

陈子昂对武则天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武则天称帝,他认为这是改变人生的重要机遇,必须要发挥一下自己的作用。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支持武则天称帝的队伍中。具体的表达方式是,满怀热情,写下了《上大周受命颂》(一千一百五十四字),写得那叫一个文采飞扬。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天命神凤,降祚我周。彩容有穆,其仪孔休。惟我有周,实保天德。上帝临命,纂承皇极。人曰天右,有皇女希。造天立极,缅然猷徵。赫我皇帝,迺先厥微。匪天之命,凤鸟谁归?因生锡氏,革号循机。岂不顺乎天而应乎人?帝曰俞哉!


他还写了《大周颂命颂四章并序》(含《神凤章》、《赤雀章》、《庆云章》、《甿颂章》)。每一篇都是对武则天歌功颂德之作。一起来围观其中两篇代表。

先围观一下《庆云章》: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熏。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应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再围观一下《甿颂章》:


周道赫兮天宝开,八方协公兮万国来。

天人应兮雷雨作,声教殷兮宇宙回。

璇图宝兮称万岁,神皇穆兮昆仑台。


反正,陈子昂是靠定武则天这棵大树了。他的感觉是,武则天上位后,自己的光明前途即将到来。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武则天成功上位,多次召见陈子昂商量国家大事,也虽然陈子昂的文章十分切中厉害,且文采飞扬。但是,武则天始终觉得有人会反对自己、算计自己,严重缺乏安全感。只有自己的思路,才是最可靠的。所以,他并没有太多考虑陈子昂的意见和建议。

陈子昂很是失望。热心贴上冷脸的感觉,陈子昂最懂。但是又能如何呢?他也很无奈。

不久,陈子昂的母亲病逝。按照大唐规定,他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

对于他而言,回家守孝,相当于隐居。暂时离开纷扰的职场,他到达了久违的乡下。他十分怀念当年在边关打仗的岁月,专门写了一首诗《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给当年的战友乔知之: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三年守孝的时间,其实很快。陈子昂又回到东都洛阳,继续在原岗位上班。他才发现,这三年,竟然趁着自己没上班,国家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服务)上。则天顺圣皇后长寿元年(公元六百九十二年),吐蕃、党项、天竺、羌族、龟兹、碎叶等,闹事的都给镇压,顺应的都给收买,全部成功摆平,尽皆归附。

则天顺圣皇后长寿二年(公元六百九十三年),以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代表的五千多人,又一次联合上表,请求武则天加封尊号“金轮圣神皇帝”。九月,武则天接受尊号,大赦天下,并举行了盛大的典礼仪式。

她打算带有文化的学士游览龙门,让这些人参加活动、饮酒赋诗,选出其中写得最好的,隆重赏赐。虽然陈子昂职位不高,但文采很好。所以,他也在被邀请之列。

大家游览完毕,纷纷交作业。担任总裁判的上官婉儿接到的第一篇写完的诗,是左使东方虬的《咏春雪》。武则天觉得,这篇文章才思敏捷,才华出众,于是宣布把锦袍赏赐给他。

结果,作业收齐一看,足足有三十多篇。上官婉儿点评结果显示,写得好的前三名分别是梁王武三思的《应制诗》、太子詹事沈佺期的《从幸香山寺应制》、考功员外郎宋之问的《龙门应制》。

当众阅读展示后,大家民主评议,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作品写得最好。于是,武则天予以奖励。

一时间,这个活动被推向了高潮。

武则天突然想起,咋个陈子昂的文章没有上榜呢?于是问上官婉儿:“老陈的作品拿来看看?”

这篇文章,上官婉儿已经看过。里面全是对武则天各种批评和不满,完全是一首牢骚文章。她真心觉得不宜展示,但现在武则天点名要看。于是,上官婉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念出了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之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上官婉儿念完,心里的想法是:老陈啊,虽然你文章写得爽,但这回要遭死定了。

果然,一念完,全场哗然,气氛开始不对。武则天面色凝重,她问狄仁杰:“怀英啊,你觉得如何?”

狄仁杰说:“老陈的文章很耿直,说陛下广建佛寺,十分劳民伤财。陛下不要生气,他这些都是老实话!他这是在为民请命,为国家着想。我们国家需要这种敢于说大实话的干部。朝堂上,也需要有不同的声音。陛下宽宏大量,老陈这种干部,应该得到重用。”

武则天连连点头:“说到我心坎上了!”于是,亲自奖励陈子昂一条龙珠玉带,并提拔他为右拾遗(主要职责是给皇帝建议,举荐干部)。

虚惊一场。大家擦去脸上的虚汗,全场鼓掌。




按理说来,陈子昂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后,应该平步青云、顺风顺水。

其实不然。

前途和命运,到底把握在谁手中呢?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事情发生在大周(女皇武曌)天授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年),三月。话说陈子昂的好战友乔知之在边疆工作三年后,终于返回京城。本来想过几天安稳日子,却不料,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竟然起了逮猫儿心肠。

武承嗣布了一个局。他邀请乔知之去参加他在家举办的宴会,特意嘱咐,必须把小妾窈娘带上。一家人嘛,重要的是整整齐齐。尽管乔知之明知有鬼,各种不愿意,但人家是王爷,手中有着生杀大权。不去?不行。这是命令。

宴会结束,乔知之被支走。然后,窈娘被以教导歌姬化妆为理由(借口)给留了下来。

窈娘打死不从。武承嗣试着想靠近那个啥,但窈娘十分贞烈,根本无法拢身。于是把她关了几天禁闭。却不料,乘着看管空虚,窈娘自杀了。

竟然不配合?还以死抵制?到手的鸭子飞了。王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年四月,武承嗣随便搞了一个谋反的罪名,罗列了相关“事实”,让乔知之下狱。然后,给杀了(在封建社会,权力达到一定层次,法律就完全成了摆设)。

作为乔知之的老战友,陈子昂十分气愤。他完全了解其中因由,于是逢人就说乔知之死得冤枉,制造舆论,希望可以平反。

权力这个事情,看起来很是玄妙。但简单地说,就是谁的官大,就得听谁的。有些时候,只需要关注现象,事情的真假已经完全不重要。

没几天,武则天就收到举报信,说是陈子昂和“逆党”来往十分密切,试图造反。武则天安排御史(中纪委)一查,果然发现陈子昂和很多朝中大臣有密切往来。

既然有往来,就肯定有利益交接。之所以查不出利益交接的证据,那是因为伪装得好……这理由看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似乎总有一些说不出的味道。

无所谓了。现在也不管你是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往来,不如复杂的事情简单处理,全部“假设”为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懒得审讯,直接下狱。

不服?整你,整服气为止。

关在监狱的陈子昂,着实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有的解释都被当成了狡辩。陈子昂十分伤心。这么浑浊的官场,说好的法治呢?说好的为好干部撑腰呢?说好的不让老实人吃亏呢?

还好。武则天没有下手杀他,大约关了一年多,给放了,而且还官复原职。官方没有给任何说法,被逼急了,说了四个字“工作需要”。这是官场最有内涵的四个字,很多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这四个字简单解释。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陈子昂心有余悸。但总算是活了出来。

他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给武则天写了一篇《谢免罪表》(文章很简短,只有三百三十字)。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表态要继续效忠:


臣宜肃恭名节,上答圣恩,不图误识凶人,坐缘逆党,论臣罪累,死有馀辜,肝脑涂地,不足塞责……臣伏见西有未宾之虏,北有逆命之戎,尚稽天诛,未息边戌。臣请束身塞上,奋命,庭,效一卒之力,答再生之施,庶陛下威命,绥服荒夷,愚臣罪戾,时补万一。若臣获死锋镝,为厉犬羊,古人结草,实臣恳愿。不胜大造再生荷戴之至。


这篇文章中,不仅有着对武则天的忠心,还有着对劫后余生的惊惧。

他竟然想的是国家边疆问题还没有完全摆平,希望能在这个方面为国出力。

确实也是,这几年,边疆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则天通天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六年),因为东北营州都督赵文翙(普及知识,读会)欺负当地少数民族,把酋长当奴仆,在其闹饥荒时,不安排扶贫救助,搞得当地维稳压力很大。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和大舅哥(妻兄)诚州刺史孙万荣对这种现状各种不安逸,在当年五月,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崇州,顺手把赵文翙杀了。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武则天安排大将军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带兵征讨。

没想到,客场打不赢主场。唐军过分轻敌,毫不戒备,只顾勇往直前,最后直接进入对方圈套。叛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人不多,但搞得唐军全军覆没。

武则天大怒。她下令从囚犯以及平民中,选拔骁勇善战者补充到军队,并安排建安王武攸宜带队,前往摆平。

陈子昂果断应征,他参加了武攸宜的队伍,并担任军中参谋。虽然不是在一线冲杀的军官,但他发挥着自己的文职才能。由他主笔,写了《上军国机要事》(一千九百三十二字)、《为建安王誓众词》(四百一十七字)等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军这一次效果比较显著,契丹首领李尽忠被杀,孙万荣逃跑,带领叛军继续骚扰河北。武攸宜乘胜追击。

在大军进攻到黎阳时,陈子昂遇到了正在担任洛州参军的宋之问。两个本来就是老朋友,现在前线见面,更是惺惺相惜,于是无话不谈。

那天晚上,月明星稀,二人外出散步。宋之问问陈子昂:“兄弟,你看这场战争,啥时候才能打完?”

陈子昂陷入了沉思。战争,是他不想见到和经历的,而现在,不经历、不参与,不行。他没有正面回答宋之问,而是写了一首《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战争迟迟没有结束,武则天十分心焦。孙万荣卷土重来、来势汹汹,一时间,唐军竟然没有将领能够抵挡。逼慌了的武则天,想起了当年大败吐蕃的王孝杰,于是,命他带兵十八万前往征讨。不料,王孝杰带领的部队,又是客场作战,竟然又中了埋伏,十八万军队,全军覆没,片甲不留。好不悲催!

当武攸宜的部队到达渔阳,打算和王孝杰会师,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听闻了这一悲惨消息,整个军队彻底捉慌。陈子昂十分悲痛,写了一篇《国殇文》(四百二十四字),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最后几句写的是:


壮士虽死精魂用,凶丑尔雠不可纵。

我闻强死能厉灾,古有结草抗杜回。

苟前失之未远,傥冥雠之在哉,呜呼魂兮念归来!


十分悲壮,十分动情。

武攸宜吓坏了,再也不敢动兵。一时间,部队心灰意冷,陷入僵局。陈子昂很着急,果断向武攸宜提建议:“老大,皇帝叫你带兵,你要认真对待。目前部队遭你带偏了,要出大事的。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这停止不前,到底是闹哪样?我建议你挑选可靠的人来担任将领,用我们的长处去打击敌人的短处,这才是出路。”

不谙,武攸宜各种不服。心想,你一个小小参谋,竟然对我指手画脚,严重的不讲政治。但又转念一想,这家伙的建议有时候皇帝都要采纳,不如听听,万一有用呢。

陈子昂接着说:“你如果信得过我,就给我一万士兵,我亲自帮你冲锋陷阵。就问你敢不敢?”

武攸宜一听,原来是这个建议,觉得脸上十分挂不住,这不是批评我能力低下么?于是冒火了:“你的职责是写材料,不是指挥打战。难道我部队没人了?现在还轮不到你指手画脚,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权。否则,我追你的责。就问你怕不怕?”

陈子昂想:你官大,你歪些。惹不起,确实怕。现在触了一鼻子灰,只得怏怏退下。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还是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看文件,写材料。但他每天看见前线军队失利的消息,心如刀绞。他坐不住了,当年在皇帝面前赌下的咒,现在是实现的时候了。于是,他又跑的武攸宜的办公室,捶桌子,强烈要求带兵上前线。

武攸宜气得吹胡子:“你能干完了,干脆你来当主帅?现在起,你不要当参谋了,来当指挥官,如何?废话少说,明天起,你干军曹职务,各人认认真真当办事员,不要多事!”

陈子昂彻底失望。这种被人无端低看、无端怀疑,让他十分伤感。

现在的情况,自己就好比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没有的。跟着这种猪一样的领导,能搞成什么事?他一气之下,开始执行“不主张、不反对、不负责”的干事策略。

人这名堂,一旦心死,就彻底拐了。

陈子昂如同大多数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能干事的办事员一样,不管那么多,先混过去,再说。




工作最大的不顺心,莫过于想做的事情做不成,做着的事情又不想做。

陈子昂心情各种郁闷。

这一日,他闲着无事,骑着马,没有给主要领导请假,随意溜号,打算走天涯。一路向北,一不留神,就到了幽州。

这里有古城墙。轩辕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硝烟似乎还未散尽。人在时间的面前,显得那么的弱小和无助。于是,他写了一首《轩辕台》,用以怀古: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有人看不明白,问:陈老师,你这诗的格局不对嘛,感觉少了一句?至少凑个四句吧。你这三句是几个意思?

陈子昂说:心情不好,只写三句,再写一个字都觉得多余。你非要讲究诗歌格局,那我后面再写几个你更加没有见过的,让你长见识。

陈子昂又到了战国时期燕国都城、赫赫有名的碣石宫。曾经辉煌的皇宫,现在只剩下一个荒芜的院坝,周围全是荒草。那曾经闻名天下的黄金台呢?现在毛都没有。再辉煌的历史,在时间面前,也是弱不禁风。想到这,他又写了一首《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陈子昂说:莫谈诗歌格局,还是只有三句,就是这么任性。

他在幽州台遗址上,遥想当年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给那些有志之士提供了很多机遇。而今自己,也算是满腹经纶,却似乎生不逢时。皇帝不信任,反而害得身陷囹圄。上级形同草包,根本不识货,妒贤嫉能。打算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他不但不听,提反而将自己降级降职。

这个幽州台,给了陈子昂一种旷世的孤独感。人生前途在哪?谁能知晓?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的孤独和渺小。他写了一首震撼千古的佳作《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居然不讲究对仗,没有对偶,字数都对不齐整。但是,竟然没有人再对他的诗歌格律提出质疑。所有的读者,都已经被彻底震撼。

这首看似并不遵守严谨格律的诗,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清代黄周星在《唐诗快》卷二中评论说:


“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神。”


这首诗,被称为“汉魏风骨”的代表作品,彻底变革了齐梁的浮艳纤弱之风。

陈子昂黯然失落,而武攸宜仍然不敢动作。契丹孙万荣取得了战争胜利,然后南下,进犯幽州,简直是势如破竹,难以抵挡。战争,最终还是在武则天的干预下,答应了突厥的条件,借助他们的力量帮助摆平。

无论如果,还是算顺利收官。战争完毕,回京。一切回归正常。

但是,陈子昂变了。他彻底断绝了对仕途的念想。经历了太多,他想通了。这一生,要以“归隐”来结束。

他在《感遇三十八首之二十》中这样写: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有了思想,就要付诸行动。他开始大量阅读道家书籍,研究道家学说。一度与陆馀庆、赵贞固、卢藏用、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等人走得很近,共同研究道法。被时人称为“方外十友”。

他在《与韦五虚己书》(一百六十字)中这样直白地说:


夫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子昂其如命何?雄笔雄笔。弃尔归吾东山,无汨我思,无乱我心,从此遁矣。


这算是下定归隐的决心了。

然而,他始终还是放不安心。总觉得,还应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则天圣历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八年),五月。陈子昂根据实际情况,又写了一篇《上蜀川安危事三条》(六百五十二字)。针对四川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这篇文章,得到了武则天的点赞。武则天又恢复了他的右拾遗官位。

但这时候的陈子昂,已经接近心如死灰。他对武则天不再有信心。几个月后,他给武则天写了一封信,以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为由,提出了辞职。

武则天似乎知道这天迟早会到来,但感觉好像来得早了一些。她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老陈这人很有文采,但说话太直,很多建议脱离实际。但他对朝廷和我的忠心,还是值得肯定的。”于是,做出了一个十分优待的决定,允许陈子昂辞职,但继续享受右拾遗生活待遇。这就相当于带薪退休了。

回到乡下的陈子昂,真的就做到了归隐山林吗?其实不然。他仍然心忧天下,难得心中太平。这期间,他曾经写下一首《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潜居。

时岁忽兮,孤愤遐吟。

谁知我心?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想要放下,如何又真的放得下。

在家乡射洪县武东山,陈子昂悉心照顾着多病的老父亲。本来打算动手写一部《后史记》,但由于第二年父亲陈元敬病逝,陈子昂心情大受打击,就此搁笔,这部书,也就成了残卷。

他在父亲的坟前,修了一座小茅屋,天天守灵。想起父亲的经历,和自己的狗血人生,一次次失声痛哭。

这还不算结束。落难的陈子昂,却遭遇了人生最后的大劫。

他的耿直和不避讳,让诸多朝中大臣如鲠在喉。加之晚年的武则天,已经决定将皇位归还老李家,这让武三思十分郁闷。他恨不得把反对自己的干部全部整死,当然,必须包含陈子昂。

武三思支使梓州朱州官以“附会文法”为借口,将陈子昂监禁,使他身败名裂,无脸还朝。朱很犹豫,感觉这个路线斗争不好瞎掺和,便安排射洪县令段简来具体操作,罗织罪名。这个段县令是一个十分的赃官,而陈子昂家又是当地传说中的豪富,他想借机贪财,于是格外卖力。

陈子昂素性高傲,不善于在逆境里周旋和抗争,自我保护能力弱,再加上父死不久,忧郁伤身疾病连连。在狱中,他愤然写成《宴胡楚真禁所》。不料,却成为一首绝命诗: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

清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第二天,他将这首诗传出县衙监狱。然后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大凶。陈子昂仰天长号:“天命不佑,吾其死矣!”

又急又气。当晚,年仅四十二岁的陈子昂因脑溢血,死于县衙监狱。

次日,射洪金华一万余居民,得知陈子昂冤死,悲痛万分,竞相问候段简家的所有雌性。并自发罢市三日,抗议段简。没过几天,段简在百姓的咒骂中,无缘无故死了。

无人愿意为他收尸。人一旦伤了心,给钱不行,给高价也不行。有些事情,钱是摆不平的。

有些东西,并不会随着生命的完结,而结束。

白居易是陈子昂的超级粉丝,他在《伤唐衢》中写道: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他还在《初授拾遗》中写道: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杜甫也是陈子昂的超级粉丝。他在《陈拾遗故宅》中写道:


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

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

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一代文宗,就此一生。这一千多年走来,在射洪县金华山,感觉他,似乎并未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