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后的首个周末,Costco上海店热度依然不减,这背后的大赢家也属于平安银行信用卡。

在同业还在等待之时,平安银行信用卡快速捕获市场良机,成为Costco大陆独家会员信用卡合作伙伴,制造了一个“爆款”产品。

此次能提前“押宝”成功,也是平安银行信用卡发展速度和市场嗅觉的一个缩影。作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尖兵”,这些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发展速度领跑同业。

这离不开背后科技的力量。从平安银行信用卡的策略来看,金融科技作为一件利器,AI技术在平安银行信用卡领域成熟运用, “金融” “科技”令产品更懂用户需求,有效激活了客户的潜在价值,增强了客户粘性。

“平安速度”的缩影

1976年创办的Costco是主打会员制的大型仓储式大卖场,201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企业;在电商大潮中逆势增长,2006~2016年10年间市值增长1.7倍;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称为“最值得学习的零售商”,被巴菲特称作“芒格‘到死都不会卖’的神奇超市”,雷军的“低价优质”思路也受到了Costco的启发。

与在国外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一样,Costco在上海开业后也是火爆,最近几天人气依然不减,很多消费者在抱怨“挤挤挤”。话说回来,Costco的开业在上海引发热潮,自有它的道理。质优价廉永远是王道,它在美国的口号就是“量大、质优、价格低”。

平安costco会员费199(平安Costco会员卡爆红背后的神秘力量)(1)

Costco的毛利率只有11%左右,普通超市的毛利率则为15%至25%。据说在Costco,商品毛利率一旦高过14%必须汇报CEO,再经董事会批准;如果商品在别的地方定价比在Costco还低,就会下架。

与火爆的现场相呼应的是,平安银行信用卡Costco会员信用卡也成为“网红”,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平安的市场嗅觉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其实,双方合作成功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服务理念的契合。Costco注重会员价值,与平安银行信用卡给客户提供极致服务的理念一致,因此互相成为选择,互相匹配。“平安银行和Costco都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一理念上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表示。

据我们了解,这次平安信用卡Costco会员信用卡之所以成功,还和平安集团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有很大关系。在得知Costco入驻中国的计划,谢永林亲自带队与Costco方面接洽,最终双方达成了这一合作。

前面已经提到,Costco的毛利率低于其他商超,它盈利并不是追求商品差价,而是通过会员费用来赚取利润。作为一家会员制超市,想要获取进入Costco购物的资格,享受普遍低于其他卖场的商品价格,则必须持有其会员卡。

平安costco会员费199(平安Costco会员卡爆红背后的神秘力量)(2)

办平安会员信用卡就相当于Costco会员卡,凭卡购物。有了平安银行这张联名信用卡,消费者不需要办理会员卡也能享受到同等的权益,而且还有诸多的优惠。

该会员信用卡分为金卡、白金卡、钻石卡三个等级,一卡两用,在享受相应信用卡权益的同时,这一系列的信用卡能够直接代替会员卡使用进入全球的Costco门店。其中,入门级金卡年费约300元/年,首年免年费,且刷卡消费满6次,可减免次年年费。

这不是平安银行信用卡第一次“押宝”热点成功。除了零售领域之外,平安银行推出包括同花顺会员信用卡、汽车之家会员信用卡、平安曼联红魔白金卡等多款合作信用卡。对于年轻族群,则推出了其“由你卡”产品体系,今年上半年新增了QQ钱包、Hello Kitty、女性卡、“消除联萌”卡面,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优等生”的答卷

这也是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速度的一个缩影。平安银行的思路是,依靠敏锐的嗅觉和快速反应市场的打法,紧跟市场消费热点,丰富消费场景,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提高客户的活跃度。

2016年年底,新高管团队到任后,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步伐加快,成效明显,已经跃居行业“第一阵营”。2019半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这个增速在股份制银行中最高;零售业务净利润108.10亿元、同比增长19.1%,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突破新高,达到了70.2%。

作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尖兵”,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速度也十分喜人。平安信用卡发卡量连续两年快速增长,2018年流通卡量突破5000万张,交易额2.7万亿元,以76%位居增长速度第一位。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增速依然不减,截止今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5579.3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8.3%;信用卡贷款余额5109.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

根据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从流通卡量看(与累计发卡量相比,这个数据的含金量更高),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仅次于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与三年前的2016年上半年排名(位列上市股份制银行第5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总结:第一;这些年,平安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不断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大有赶超的势头;第二,平安银行逐渐拉开了与追赶者的差距,地位稳固。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下,今年上半年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加大,不良加速生成,这也是全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以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势头迅速的招行、浦发、平安三家股份制银行为例,截止6月末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2.38%和1.37%,分别较年初上升0.19、0.57和0.05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则分别较年初增长33%、34%和12%。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资产质量与有“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处于同一水平,而且不良率以及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幅度均低于主要竞争对手。

这就是“优等生”的答卷。平安信用卡认为,只有在每个业务的接触点上做好,才能让用户感受到“更懂你”的极致体验,让他们有效地体验到平安的价值,让用户推荐用户,让口碑助力业绩成为良性循环。多年来,平安银行信用卡深耕消费金融领域,场景化营销和极致服务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金融生活体验,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让产品更懂用户需求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平安银行信用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能有如此高的资产质量?

这是科技的力量,科技与具体业务结合,改变传统的信用卡生态。据我们了解,科技已经深入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各个流程,科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并且多项技术都是业内首创。

在风控方面,面对海量用户带来的风险挑战,平安信用卡通过自有技术构建了一套智能风控系统——SAFE智能反欺诈系统,集合了风控决策、预警监控、智能交互等多种功能,通过对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银行卡全场景、实时风控,全方面加持用户账户资金安全。

除了构筑风险的“铜墙铁壁”之外,平安银行信用卡令赋予产品“更懂用户”的经营理念。今年7月,平安信用卡推出了AI智慧授信——用户无需担心额度,平安信用卡会在刷卡的瞬间精准授信,满足用户当笔交易需求。这是行业内首创的AI授信模式。

数据显示,AI智能授信系统上线后,实时判断信用风险,每年降低信用风险损失8700万元。不仅降低风险还极大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通过实时可调整额度,每年可以挽回授权交易750亿,失败交易可以挽回60%。

在智能审批方面,只需要填写5项信息,用户在十秒内就可测出在平安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这同样也是平安信用卡在业内首创。

这样的惊喜来自于平安银行的智能预审平台、智能审批机器人等智能审批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用户「千人千面」地给出具体额度。智能审批上,平安银行用互联网的方式感知用户,用户不用再提交大量繁琐的资料,而是通过技术后台主动大数据挖掘分析便可获知额度。

这背后的逻辑是, “金融” “科技”令平安信用卡更懂用户需求,能给到用户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服务和体验。随着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下沉到基础金融服务层面,更懂用户需求的信用卡在用户生活中的黏性无疑将再度提升。

后话:

目前,科技赋能“金融 生态”,银行业务已经进入以AI为核心的BANK4.0时代。BANK4.0时代描绘了一幅金融科技引领银行业进化的蓝图,带来了破局的思考与答案。银行4.0意味着当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需要银行金融服务时,都可以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轻松获得。

科技运用在平安银行各个业务领域,这也是近年平安银行零售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现在以及将来,AI Banker赋能给平安银行的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进而将平安银行打造成为一家真正的AI B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