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明庭舒,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农人致富创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农人致富创业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明庭舒
“你们的葡萄好吃,但光摘葡萄留不住游客。”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在城里从事设计工作的王娟敏锐地意识到,葡萄架下藏着更大的商机。
12年前,家乡江苏镇江句容大规模推广葡萄种植,王娟动了返乡创业的心思。她抓住政策机遇,从高高的写字楼踏入田间地头,成立二丫葡萄专业合作社。经历了种葡萄、建大棚、设计景观、走“农旅融合”模式的几轮摸索,如今,王娟和父亲王玉根将家中原先的奶牛饲料基地一步步“变”成当地有名的葡萄园。
作为一个在大城市打拼过的农村娃娃,王娟明白,乡村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的乡土情结,也是释放情绪压力的重要出口。在乡村做产业,就要守护住这份情怀。
或许是从事室内设计的专业给了王娟灵感,她的葡萄园里有长廊、休闲座椅,还有假山莲花池和多肉植物花架,池里的金鱼、青蛙,葡萄架下圈养的鸡,处处体现出她热爱生活的创意和灵感。
“这些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漂亮吧?”王娟说,返乡创业,不是来占据资源为我所用的,而是融入和守护,要创造好的商业框架与乡村共生共荣。
回乡后的王娟又变成了学生。她先后3次跟随“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农技专家芮东明赴日本学习葡萄种植新技术、销售新模式等,并加入“营农指导员”队伍中。
从加入到融入,王娟不只是创业者,还是“新农人”。“营农指导员”的身份让王娟深知自己经营的不单是产业,还是与村集体、村民共建共享乡村的全新生态。也恰恰是这些经历,让她真正读懂了乡村,读懂了创业,读懂了成长。
“明天上午有葡萄交流会,本人手机暂停接单半天,请见谅!”八月正值葡萄销售旺季,王娟却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暂停接单的消息。
原来,今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葡萄生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干旱天气下保证葡萄品质成了葡农最关心的问题。为此,赵亚夫和芮东明走进葡萄架下“把脉问诊”开“良方”,王娟作为种植大户之一,与农户分享种植经验。
“阳光玫瑰三大特点一定要体现出来:一要无籽、二要能连皮吃、三要有玫瑰香味,这就是品种的特性。”芮东明指着葡萄说,高温不利于葡萄生长,葡萄长得好不好,看叶子就知道,叶片要大、厚实,才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升葡萄品质。
交流会当天,室外温度超过40摄氏度,走进二丫葡萄园的试验大棚,葡萄架下长着茄子等作物,一只只小鹅穿梭其间,吃杂草、清害虫,其粪肥还田,增加了生物有机肥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利用植物“锁”住棚内水分,棚内温度明显偏低。赵亚夫边拍着照片,边和种植户们说:“葡萄架下需要长些草,那些草就是用来保水保湿的。小鹅吃草,粪便还田,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因为土壤改良得当,肥水条件好,即使持续高温,葡萄上下果粒的大小也能一致。”芮东明表示,选择在大户的葡萄园进行现场观摩,让农户对标自己的葡萄园,是否发生叶片发黄、果实发软等情况,学习他们的土壤改良技术、精细管理技术,使得葡萄保持高品质、高收益。
“持续高温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在试验大棚使用‘生草栽培’技术科学管理,葡萄达到预期效果。”王娟不吝分享着经验:前期一定要盖除草布,不能长草,以免影响葡萄春耕管理。到5月中下旬时揭开除草布,让种子发芽生草,虽然“一盖一揭”是重复工作,但大棚气温明显偏低,葡萄藤粗壮结实,葡萄叶片厚绿,没有高温下“口渴”的迹象。
“这些年,我开始走品质路线,葡萄大棚也从之前的60亩削减到现在的30亩。”王娟说,希望有一天她种的葡萄能达到按“颗”销售的高品质。2021年,通过精细化管理、绿色防控,二丫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精品葡萄每斤价格卖到40元,亩产效益达3万元。
“目前,已有农户跑在前,做出了样子。得益于按照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模式科学种植,农民们的产品质量高、效益好。”赵亚夫表示,希望大户能把党中央最新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理念,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传达给葡农们。
近些年,如王娟一样的返乡创业者有许多,他们来自农村,又从城市归来反哺故土。乡村振兴大潮下,曾经凋敝的农村重焕生机,成为众多创业者实现梦想的热土。他们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领潮者”,在时代潮涌中选择另辟蹊径,带着技术、信息和视野流向农村。他们也是“拓荒人”,重拾祖辈的乡土记忆,摸索适合本土乡情的全新业态。乡村因为他们的参与而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0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