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牛晨斐
写在前面
7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走过的辉煌历程,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坚定表明前进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争取更大光荣的决心和信心。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民军队浴血荣光的历程,是一本厚重感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教材。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模范是人民军队永远的骄傲。今天,新时代的强军大幕已经开启,新的征程呼唤着更多的英雄不断涌现,书写崭新的英雄篇章。
新时代的天空,群星灿烂,英雄辈出。我们要持续唱响激昂的英雄赞歌,凝聚起担当强国强军重任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我们要把英雄的种子深植于心,以新的姿态和作为,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拼搏,为八一军旗增光添彩。
记录伟大时代,讴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全媒体系列报道翻开“英雄篇章”,由记者小分队走近接见过、勉励过的英模人物,生动讲述他们牢记统帅嘱托、勠力强军兴军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示人民军队践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崭新面貌。敬请关注!
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王刚:不畏生死的勇士,扎根战场的胡杨
■中国军网记者 牛晨斐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这是人们对“沙漠英雄树”的礼赞;“为西陲永固,你生死无畏;为塞柳长青,你铁心无悔”,这是“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颁奖典礼给予王刚的赞词。
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一名不畏生死的勇士,一颗扎根战场的胡杨!
铁汉王刚。资料图
战斗的音符
——源自战场的辉煌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秋日的天山腹地,寒风裹挟着沙石,吹得凌凌瑟瑟。此时的王刚,已带领队员们在接近零度的天气里越过了六道冰冷的河湾。
这是2015年9月打响的一场捕歼战斗,特战队员在天山深处3000多平方公里地域搜捕持枪逃匿的暴恐分子。搜索进行到第40天,终于在一个半山腰的山洞里发现了目标。发起进攻时,暴恐分子不停地向洞外射击,呼啸的子弹在头顶乱飞。王刚带领6名特战队员组成盾牌手、投弹手、步枪手向山洞靠近,一边射击,一边投掷手榴弹,切着洞口往里突击,经过15分钟的猛烈攻击终于将暴恐分子全部歼灭。这场战斗,也整整持续了56天。
这在王刚所经历的生死考验中,只是一个缩影。从军30载,带领部队打赢反恐维稳战斗10余次,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2次,每一个都是战功!
一场场殊死之战的背后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勋章见证了真刀真枪的辉煌。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隆重举行,亲自为他佩挂勋章、颁发证书。命令中给予王刚的关键词,正是“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八个字。
王刚(右一)在进行战前动员。资料图
拼搏的姿态
——训练场上的坚持
“坐标北纬XX度XX分XX秒,各分队展开攻击”,海拔3000多米、冰雪覆盖、高寒缺氧……这不是什么影视大片,而是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高寒区域实战演练的真实场景。
兵者,谋战于无声,备战于无时,胜战于无形。每一次取得战斗胜利,与战士们的兴奋欢庆相比,王刚更多的则是陷入思虑。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组建20年来第一次将特战队员拉至高海拔高寒陌生地域进行实战演练,就是缘于之前那场长达56天的捕歼战斗。
把越野训练搬进沙漠,把侦察训练搬进居民区,把攀登训练搬到山崖,把捕歼训练红蓝双方拉到周边的深山……如今,这样打破常规的演练已成为必须坚持的常态化训练课目。高山峡谷、大漠深处、戈壁荒野,都能看到特战队员极限反恐训练的身影。
30年来,王刚始终保持着拼搏的姿态,就连基础训练的标准也丝毫不降。“如果我不合格,你们大家都可以不合格!”一次开训动员大会上,王刚的话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训练当天,王刚第一个上场做示范,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索,一时间全场所有官兵鸦雀无声。
然而,这静默的背后沉炼出的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支队长话不多但非常严格,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37岁的特战老兵刘林成在演练前夜还是会紧张得睡不好;“如果没有平时的严格训练,我们走不出大山”,在深山中连续步行三天四夜带领官兵安全返回的徐亚对严训严练感触颇深;“我们愿意为他挡子弹”,年轻的反暴恐战士身在一线与王刚生死相托……
正是这样的榜样、这样的力量,在无声无息中感召着每一名官兵、淬炼着每一场战斗,在点点滴滴中凝聚出拼搏的姿态、铸就出军旅的气概!
王刚(左一)对训练演示进行指导。牛晨斐 摄
心头的热血
——反恐尖刀的逆袭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与许许多多年轻人一样,青年时期的王刚也早早种下了军旅之梦。而不同的是,他心中的这颗种子与曾经经历的一次暴恐袭击有关。也许,这也便早早奠定了他的青春热血路,枪林弹雨行。
哪个会当凌绝顶的人,不曾披荆斩棘?从炊事兵到反恐尖刀,每每谈及自己的战斗青春,王刚的脸上总是会露出笑容。从新兵连结束训练后,王刚被分到了炊事班,而同年的几个战友却都分到了战斗班。心里憋着一股劲的他苦练军事本领,来了一次漂亮的逆袭。别人跑一次五公里他跑三次,别人进行一组体能训练他进行五组,8个月下来,王刚在年终的考核中取得了军事课目第一名的成绩,第二年就被中队调整到了战斗班。
心头的这股热血,王刚从训练场带到了战场,他总是冲在打击暴恐战斗的第一线,任何时候都敢喊“看我的”“跟我上”。在一次捕歼战斗中,王刚带领特战队员率先突入房屋发起攻击,一枚爆炸物在战友面前即将爆炸。危急关头,他一脚将爆炸物踢开,把战友扑倒在地,随即合力将暴徒歼灭。大伙都说:“支队长打仗不怕死!”
身教胜过言传,王刚用一次次冲锋感染着身后的战士,用极限训练逼着官兵练就一身硬功。他也会给战士们看那些奖章,告诉大家:“你们以后努力工作,也会获得这样的荣誉。”
谈及自己带出的最得意的兵,王刚提到了刘志军、刘琳、高凯,如今,他们三人都已成为了“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在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最小的特战队员只有19岁,一批批后来人正在王刚的带领下,成为守护人民安宁的特战先锋,以赤胆忠诚书写属于他们的战斗人生。
王刚(左二)与战士们交流谈心。牛晨斐 摄
心底的深情
——腼腆而含蓄的爱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而军人的爱总是伴随着别离。最让王刚妻儿担心的一次,就是那场长达56天的战斗。战斗结束后,王刚下山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打电话,而夫妻两人的对话却如此简单——
“你们仗打赢了吗?胜利了吗?”
“仗打胜了。”
“你们没事吧?”
“没事!”
“没事就好。”
有一种情深沉似大海,有一种爱绚丽如朝霞。做了军人的妻子,便也随之走上了不平凡的人生。妻子说:“我们每天都为他提心吊胆,但谁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幸福的环境,如果没有他们,怎么能有新疆的稳定呢?”王刚说:“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场战斗,我很少对家人提起,那样只会增加他们对我的担心。”
军人对家人的爱总是腼腆而含蓄,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又总是热切而豪迈。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王刚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这片热土,把热忱和精力倾注在了火热警营。面对转业的优厚待遇,他坚决地表态:既然选择了部队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工作到最后一秒;为扶贫帮困,他和官兵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帮助村子修建小学改善生活条件;地震救援中,他日夜奋战在灾情最严重地方,被灾区群众称为“永不疲倦的好巴郎”。
当兵离家时,母亲对他说的那句话,王刚至今都记得——“到了部队上一定要好好干,要有出息!”这句话王刚做到了,而父母去世前的最后一面,他都没有见到……在雪盖天山的磅礴里,在大漠戈壁的旷远中,总有那么多感动在静静地流淌,无私无畏、真诚满怀。
战斗中的王刚冲锋在前。资料图
谈到自己的从军经历,王刚用三个“一直”为这30年的军旅生涯注解:“一直在基层工作、一直在南疆维稳一线、一直和官兵一起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他的军旅人生有忠诚的底色,更有战斗的华章——
大爱无疆,像一颗胡杨默默坚守,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
大义凌然,在和平年代履立战功,为谋胜打赢勇做先锋。
当沙尘暴再次铺天盖地袭来,我们仍会看到与风沙殊死搏斗的胡杨!
当危险再次突如其来地出现,我们仍会看到在战场舍命出击的勇士!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