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报章杂志,时常会发现成语使用不当的错误,望文生义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寻根探源,为什么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汉语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绝大部分词语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推断词义在长期实践中,这种方法就成了人们认识和使用汉语词汇最普遍的方法在习惯成自然的同时,恰也有少数特殊词语,沿用常规方法理解就容易出错,这就是望文生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望文生义的成语及答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望文生义的成语及答案(望文生义的成语)

望文生义的成语及答案

翻看报章杂志,时常会发现成语使用不当的错误,望文生义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寻根探源,为什么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汉语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绝大部分词语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推断词义。在长期实践中,这种方法就成了人们认识和使用汉语词汇最普遍的方法。在习惯成自然的同时,恰也有少数特殊词语,沿用常规方法理解就容易出错,这就是望文生义。

因此,要减少成语使用望文生义的错误,必须从“病根”入手考虑:

一、扣准核心意思

望文生义的错误多数是因错误地理解了成语中关键字的意思而造成的。人们将其一般意思用在特定的语境中推知词义,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首当其冲】

误用例句: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中,人民解放军都首当其冲,发挥了骨干突击作用。

误用分析:例句误将“首当其冲”理解成了冲锋在前的意思。错误的要害在于“冲”字,在该语境中不是“冲锋”,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首当其冲”指处在要冲位置,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放在例句中风马牛不相及。

【对簿公堂】

误用例句: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误用分析:例句中误将“对”理解成“面对面,相对”,误将“对簿公堂”的行为对象理解成原被告双方。其实,“簿”指文状、起诉书之类,“对”指应对,“对簿”是指被告应对法律文书,接受审问,它的对象显然只应指被告一方。“对簿公堂”在旧时指被告在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接受审问,现指在法庭上受审问,但绝不能误解成例句中“双方打官司”的意思。

【曾几何时】

误用例句:曾几何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把竞技比勇的场地转到了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多少年过去了,这一状况仍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误用分析:“曾”是文言副词,相当于“乃”;“几何”指多少,表示时间不长,《战国策·秦策二》中就有“居无几何,五国伐秦”的例子。“曾几何时”是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或时间过得不久。日常使用时人们常将“几何”误解成时间长,将“曾几何时”误解成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例句中的错误就是如此。例句中的“曾几何时”跟“多少年过去了”有明显矛盾。

、探寻词义源头

多数词语是在使用中不断为人所熟知的。但是有些词语的“出身”特殊,是特定情境的产物,并不为人知晓。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必须追根溯源,仍将词语放在特定场景中理解。

【七月流火】

误用例句:2005年7月,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教授致欢迎辞:“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误用分析:“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在七月,一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所谓“流火”,《辞海》释义:“火,星名,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所以,“七月流火”是指气温逐渐下降,并不指天气炎热似火,纪宝成校长用错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七月是夏历七月,在公历中就是八九月份,这样理解就更合乎生活常情了。

【火中取栗】

误用例句:黎明从浓浓大火中背出一个老人,他是在火中取栗。

误用分析:“火中取栗”语出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取出火中的栗子,猫把脚上的毛都烧掉了,可栗子却让猴子吃了。到火中取栗的是猫,它被猴子耍了。“火中取栗”就比喻被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例句中将其错误地理解为“冒着危险做某事”,“精神可嘉”,是因为不知晓其词源。

【一言九鼎】

误用例句: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误用分析:九鼎,传说中禹王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一言九鼎”语出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平原君赵胜)不敢复相士。”毛遂以三寸之舌,说服楚国出兵救赵,他一席话“使赵重于九鼎”,能决定乾坤。因此“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例句中误用来表示重诺言,守信用,而这本该用“一诺千金”来表达。

三、明确使用准则

成语使用必须遵守词性、褒贬、固定搭配、适用对象、谦敬得体、表意轻重等方面的准则,否则也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处心积虑】

误用例句:如果说《奋斗》是赵宝刚的“神来之笔”,那么《我的青春谁做主》毫无疑问就是他的“处心积虑之作”。

误用分析:不明褒贬色彩的错误。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是贬义词,相当于“费尽心机”“挖空心思”。例句语境显然是褒义的,当用“殚精竭虑”等词语为好。

【南辕北辙】

误用例句:同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拾金不昧,一个见钱眼开,真是南辕北辙。

误用分析:不明适用范围的错误。“南辕北辙”语出《战国策·魏策四》:有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却驾着车子往北走,后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它只能用于一方而不能用于双方或多方,并且只限用于行动和目的的巨大反差上。例句中误从“南”“北”得出差别大的意思,用以描述两个出租车司机的不同表现,当用“大相径庭”。

【求全责备】

误用例句: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误用分析:不明词语结构和词性的错误。“求全责备”中的“责备”一词不是指责、批评的意思,而是由“责”和“备”这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动宾短语,跟“求全”同义,即要求齐全完备的意思。“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与例句语境意思不符;并且,“求全责备”是形容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四、辨清相近成语

有些成语由于形近或音近而容易被误解,平时应注重类似成语的比较。

【不忍卒读】与【不堪卒读】

误用例句:网络小说多有言过其实者,文笔太差让人不忍卒读。

误用分析:卒,尽,完。“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是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重在情感悲切。例如:短短数语,把大灾后人间地狱的悲惨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不忍卒读。“不堪卒读”指文章内容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重在写得差劲。例句中网络小说因为文笔太差而让人不能读完的情况应该用“不堪卒读”。

【不以为意】与【不以为然】

误用例句: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误用分析:然,对、正确。“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赞同,多含否定的意思。意,心思。“不以为意”指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的态度。例句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只有重视与否,没有赞同与否,因此只应该用“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误用例句: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

落选了。

误用分析:例句误将“不负众望”当成了“不孚众望”。负,辜负,“不负众望”即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孚,信服,“不孚众望”是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两个成语的意思正好相反。例句中“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是“不孚众望”才会导致他落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