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语录人生就是一部作品(一个人的莎士比亚)(1)

上游观剧NO.80

英式独角戏《一个人的莎士比亚》

6月27日重庆演出

从道具、舞美,到演员,这个全英文的话剧舞台有种纯粹的极简:一桌、两椅、一画、一人,仅此而已。也没有一丁点儿BGM,演员甚至连麦克风都不用,一人分饰多角,完全靠着中气十足的独白把80分钟的戏整场做足。戏剧功力深厚至此,令人佩服。

英式独角戏《一个人的莎士比亚》,编剧、导演、演员都是老戏骨约瑟夫·格雷夫斯(Joseph Graves)。这个原创作品来自格雷夫斯的亲身经历,六岁的时候,他曾寄宿在一所英国男校,遭遇了才华横溢而又嗜酒如命的瑞维尔校长对新生开展的军训式莎士比亚教育。作品幽默、真诚,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

本质来说,这部戏实际上是格雷夫斯用脱口秀的形式讲述了他自己的关于莎士比亚的私人记忆。记忆本是属于私人的,演出却让它完成了公开化。从戏剧角度来看,这个作品内容(私人)与形式(公开)之间存在天然的鸿沟,如何在舞台上从这原本对立的两种属性之间去找到合理的平衡,无疑挑战重重。

倾注所有的爱去完成表演,似乎是格雷夫斯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这爱,是对瑞维尔校长的追思,更是对伟大的莎士比亚的致敬。他在独白中大量引用了多部莎翁经典戏剧台词,每一句独白都充满了深刻的感情,而每一份感情也会随着不同的角色、语境而层次分明,演绎出丰富的意蕴。

莎士比亚语录人生就是一部作品(一个人的莎士比亚)(2)

不过,这部用心用情的纯粹戏剧,从戏剧本身的角度来看也并非毫无弱点。戏剧要讲究矛盾冲突,讲究剧情推进、情绪起伏,但至少在前半部分的铺陈阶段,作品的节奏似乎偏于缓慢,或者说是比较平淡,尽管在后半部分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坦白地说,并未达到传统英文戏剧有血有肉的动人效果。

同时,舞台上讲究的书面化的英文表达华丽、典雅,但与日常口语有些脱节,保守估计,不看字幕的话,即使是具有大学四级英文水平的观众也很难完全进入其中,算是小小的遗憾。

当然,用“弱点”而非“缺点”来概括这部作品,其实也是出于对格雷夫斯的戏剧精神的尊重:独角戏本就是最难表现的戏剧之一,他已经展现出了老练的台词功底和非凡的表演经验,他一把年纪还在舞台一会儿跳跃一会儿下跪一会儿低吼,他随风晃动的满头银发似乎都在演戏。

现场反应也确实动人。当暮年瑞维尔校长缓缓念出《皆大欢喜》中的“All world s a stage”时,当poor Tom在校长晕倒后用尽全力朗诵出的《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时,身为观众很难做到不为之动容。恍惚之中,甚至会有种类似电影《死亡诗社》传递的感动。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百感交集,叹一句“人生如戏”。

上游新闻记者 文字/视频 赵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