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端午节,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屈原,但实际上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才产生的端午节和屈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不过屈原在当日投江了,才赋予这个节日一个不同的含义屈原投江时的地位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在朝廷上是举足轻重的,那为什么他会投江呢?其实在他所著的《楚辞》中可以寻得缘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原因简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原因简便(屈原为什么选择跳江)

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原因简便

提到端午节,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屈原,但实际上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才产生的。端午节和屈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不过屈原在当日投江了,才赋予这个节日一个不同的含义。屈原投江时的地位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在朝廷上是举足轻重的,那为什么他会投江呢?其实在他所著的《楚辞》中可以寻得缘由。

在《楚辞》的渔父篇中,屈原讲述了自己跟渔父之间的一段对话,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便能看出屈原的人生观,也正是这样的人生观导致了屈原最终投江。说到渔父,很多传奇人物都跟他有关系,比如姜子牙、范蠡等人物,都曾扮演过渔父的角色。

屈原跟渔父的对话,除了在《楚辞》中出现过,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中亦曾提起,并将这段对话安排在了屈原临死之前,可以说在司马迁的眼中屈原的离世注定是他价值观与现实社会冲突的结果,并且司马迁将这一冲突作为了主要原因。

其实,屈原和渔父的这段对话,不仅让屈原做出了投江的重大决定,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亦有颇多启迪,因为在这段对话中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且与当前的社会发展不相冲突。

在《楚辞》关于这段对话的记载中,渔父一开始就直接问屈原:为什么他身为三闾大夫还混得这么惨?其实这句话就显示了两个人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在渔父看来,三闾大夫的头衔是无上的荣耀,能够掌管皇亲贵族子弟的教育,是名副其实的才子,社会地位足够尊贵。

但显然屈原并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三闾大夫更像是一个闲职,他注定无法参与家国大事,对于心怀抱负的屈原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差事。所以,面对渔父的提问,他自然开始抱怨,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最可以说明屈原内心的烦闷与苦恼。

在王阳明眼中,屈原的这个思想可是要被称为“异端”的。因为在王阳明看来,跟愚蠢之人的想法不一样的思想就是异端,这样说来,屈原当然是“异端”了。如此一看,王阳明也算得上是一个反讽高手了。显然渔父不是这么想的,渔父认为只有能随着时代变迁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也就是俗话说的,你改变不了世界,不如改变自己顺应这个世界。屈原这样一味的抱怨,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屈原当然是无法认同他的说法的,自身本清洁,怎么能自甘堕落被这个世界所熏染,心怀愤懑也许会让自己郁郁寡欢。但随波逐流更是一种自甘堕落之举,如此行为是屈原所不齿的,倒还不如投江来的干脆。

其实细细追究起来,二者的矛盾冲突更像是道家与儒家的观点碰撞。一个主张“无为而治”,另一个致力于构建“大同社会”。屈原显然是支持后者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一个和谐享乐的社会,也因此才会觉得所生活的世界如此不合心意。所以,屈原的投江,不仅仅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更是在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捍卫自己的思想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