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人。明朝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除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外,还有一本《射阳先生存稿》。

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吗(吴承恩西游记的故事)(1)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祖上曾做过小官,到他父亲吴锐时,家道中落,只能靠做些小本生意维持生活。少年吴承恩天资聪颖、机智善辩,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吗(吴承恩西游记的故事)(2)

父亲吴锐虽然是个小商人,但很注意对儿子的培养和教育。首先,他很注意言传身教,酷爱读书,常用古代优秀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这给少年吴承恩带来很大影响。其次,吴锐做生意时力求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种正直厚道的品德给了吴承恩最直接的人生教育。

少年吴承恩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点,就是他特别喜欢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一类的故事。他经常瞒着父母看一些《玄怪录》之类的野史 小说。这些经历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变得狂放不羁,轻世傲物,他因此而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非议。

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吗(吴承恩西游记的故事)(3)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大都要参加科举考试,少年时代被誉为神童的吴承恩在嘉靖十年和嘉靖十三年的连续两次乡试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因此精神受到很大压力,一再的科场失意,吴承恩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明显的不满情绪。

这时的吴承恩开始深刻地考虑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作抗争。他用自己的作品发表对现实社会的看法,或褒或贬,无不显露出作者鲜明的爱憎。

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吗(吴承恩西游记的故事)(4)

吴承恩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所施展,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40多岁的吴承恩才补了个贡生。由于其清廉耿介,独傲自高,难以容于世俗,所以境遇拮据,贫困潦倒,因此常遭那些以衣冠取人的趋炎附势之辈的冷眼。

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被淮安府呈为贡生,但进京选官又空手而归。这样的情况下,吴承恩只得以贡生的资格进入太学读书,当上了一个年纪不轻的太学生。

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扰从元末明初时就已开始了。嘉靖三十八年,倭寇逼近吴承恩的家乡淮安,淮安人民奋起抵抗。吴承恩投笔从戎,协助沈坤组织了一支富 有战斗力的民兵乡勇,吴承恩是这支队伍的参谋。他积极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出谋划策,设计布防,为抗倭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吗(吴承恩西游记的故事)(5)

直到六十多岁时,迫与生活,才作了长兴县知县。吴承恩置身官场,更加深刻地看到了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因不肯随波逐流,耻与为五斗米折腰,故未几即拂袖而去,专意著述。吴承恩晚年主要靠给人写寿启、墓志铭等应酬文字换取报酬来生活。这个时候他虽已是暮年,但锐气不减当年

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早就有把满腹神怪故事写成一本书的欲望。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

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怪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

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吗(吴承恩西游记的故事)(6)

在吴承恩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