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第一集(于成龙传103)(1)

我在电视台工作,最初知道于成龙,就是从电视上看的。

2000年,中央电视台热播一部《一代廉吏于成龙》,我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记住了于成龙这个人,连演员李万年浑厚有力的嗓音也记住了。看完电视剧后,曾经在网上查过于成龙的传记。大概就是从《清史稿》中找的,简单看了一下,就放过了。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后来会和这位“一代廉吏”结缘。

2006年,我们运城市政协搞《河东文化丛书》,分配给我一部“名吏卷”,写成后取名《吏事千秋》,收入该丛书的第一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吏事千秋》写了几十位官吏,有廉吏、能吏,也有名吏、酷吏,但都和河东有一定关系。通过写作,我对中国古代的官吏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很敬重那些造福一方的廉吏、能吏。

2008年,吕梁市政协搞《吕梁文化丛书》,负责其事的是作家权文学老师。大概是由于周宗奇等老师的推荐,权文学老师联系到了我,约我写丛书中的“书画卷”。当时答应的时候不知轻重,真正查起资料来,却发现确实是个大难题。

我的故乡万荣县,有一座孤峰山,又叫孤山,在我们村的南边。从小到大,天天是“悠山见南山”,却从来没有上去过。2008年秋季,我们单位到万荣县开会,开完会安排爬孤山。这是我第一次上去,心情很不错。刚爬到山顶,正准备进法云寺礼佛的时候,权文学老师的电话打过来了。权老师说:“‘书画卷’的事可以先放一放,你喜欢‘于成龙’吗?”我一听,不由得喜出望外,急忙回答:“喜欢,喜欢。”权老师就下了命令:“那你就先给咱写一部《于成龙传》吧!”

《于成龙传》比“书画卷”要好写多了。因为有《吏事千秋》的写作经验,也有一些在网上读史论史的经验,动起手来相对容易些。从“孔夫子旧书网”邮购到了《于清端公政书》四库版的复印本以及王若东等人著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传》,拿这些资料做底子,再查找其他相关资料,花了几个月工夫,就写出一部《于成龙传》来,后来收入《吕梁文化丛书》第二辑,出版时定名为《天理良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从我自己的感觉上讲,《天理良心》比《吏事千秋》要成熟一些,整齐一些。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缺点还真是不少。

2012年,因为手头的《天理良心》书本太少,没办法遍赠朋友,我就把书稿贴到了网上,让朋友们从网上看电子稿。没想到,却意外结交了高林清这位朋友。

高林清是吕梁市方山县人,和于成龙是老乡。他虽然是一位企业家,却十分崇拜于成龙,在于成龙故里来堡村投资建设“中国·方山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园区的建设一波三折,山重水复,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一直带着宗教般的情感,坚持在做这件事,可谓“矢志不渝”。高林清在网上看到《天理良心》后,立即想办法和我联系,然后开着车赶到运城,和我交流沟通。由此,就引发了《于成龙传》的第二次改写。

高林清搜集了大量的于成龙资料,对于成龙生平的很多细节都有研究。在他的支持下,我重新阅读资料,有了疑问就和他沟通。他能解答的就直接解答,不能解答的咨询专家后再解答。这样,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于成龙,发现了原来《天理良心》中的不少错误和不足,一一进行修改和补充。林清兄又是一位十分认真的人,书稿完成后,他自己提了几回意见,又请别的专家阅读提意见,然后让我继续研究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最后将书稿定名为《于成龙本传》,交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可以说,《于成龙本传》是我和高林清,乃至“中国·方山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专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次的《于成龙传》,是在《于成龙本传》的基础上,根据出版社要求,调整了书名和章节名。同时,从头至尾又润色修改了一遍,删减了个别章节,调整了个别语句。新补充的内容主要有康熙皇帝写给于成龙的第二首诗,该诗以前只见过四句,这次修改时“福至心灵”,硬是在网上的一部《畿辅通志》中把全诗搜了出来。另外,高林清也提供了清末洪良品的一首诗。

我对廉吏于成龙是非常敬重的,敬重他的品德,也敬重他的才能。但我的写作风格偏于随和散漫,不能更好更准确地讲述于成龙故事,树立于成龙形象。只能说,我是真诚的、恭敬的、全心全意的,书中的失误和不足,还请大家能够理解宽容。书中引用、借鉴过大量的前贤今人的劳动成果,在这里再三表示感谢。另外,也真诚感谢给我提供机会、提供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祝愿大家吉祥如意!

王振川著

2014年5月2日于河东明心斋

“不负春光不负景”,阳春三月“书香漫晋”活动如约而至,各位喜爱读书的微友们赶快来参与吧,时间为3月11日至3月20日哦。关注山西新闻网官方微信sxrb-com,回复“读书”,参与活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