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三手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耐心与静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耐心与静心(耐心静心和平常心)

耐心与静心

——高考作文“三手观”

戴德保

有些人不太喜欢“命题作文”,这样的作文有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味道,尤其是高考场外作文,焦点味道太浓,犹如聚光灯照射于舞台中央,对于不善于表演的人来说甚是尴尬。

但是近观很多场外作文,却触动了写作神经,总觉得言犹未尽,如鲠在喉。应文友相约,也啰嗦几句吧。

初看文题,一下子让人兴奋起来,围棋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下了几十年,却从未过多考虑这“俗手、本手、妙手”,只是沉浸在自我陶醉,享受着与朋友对弈的快乐,线上线下都热衷,有时也有些争吵,下围棋不经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细思材料里关于“俗手”的解释和排序真的不敢苟同,“本手、妙手、俗手……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鄙人认为:合理的排序是“俗手、本手、妙手”;而且“俗手”对于一盘棋来说,可能受损,但是对于练棋来说却是每个下棋人无法逾越阶段,没有“俗手”的磨炼与对比,就无法体会“本手”的成功与收获,更谈不上“妙手”的开心与惬意。

“俗手、本手、妙手”也有自己的辩证关系。“三手”之间也是相对而言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诠释了“俗手”转换为“本手”,甚至“妙手”的道理;“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却道出了“妙手”转换为“俗手”玄机;“空城计”看似“俗手”,却是“妙手”。在围棋中,经常有用自己假“俗手”引诱对手真“俗手”的下法,把对手认为的“俗手”下成“妙手”,声东击西,舍去小块棋保全整盘赢,从而反败为胜、出奇制胜。“俗手”、“ 妙手”与否,也要看立场和站位,有人想建一栋别墅,享受美好生活,对于他的亲朋好友来说那肯定是“妙手”;但是对于他的“仇家”和“敌人”来说可能就是“俗手”。况且,随着人的阅历和能力的增长,今天的“妙手”很可能成为明天的“本手”或者“俗手”。

“俗手、本手、妙手”恰如人生三部曲。人生大多是“俗手”,真正的“大国工匠”又有几人?没有生来就会,全靠后天培养,人生就是在不断改变中创新,不断进步中提升。求知若渴、不耻下问、知行合一、举一反三、求异思维、持之以恒……这些都是大多数人必须经历的。“三十而立”之前是“俗手”频发的“季节”;“四十不惑”道出了人生从“俗手”到“本手”的历程;“五十知天命”对于人生而言,那是应该“妙手”连发的“金秋”。这些都是普遍现象,也不排除有些人到了六十岁还是“不谙世事”,“妙手”不见,“俗手”不断。

在写作中往往存在“俗手、本手、妙手”的问题。刚学写作,俗手定是常态,熟练后本手自然来,但真的要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那不是想有就有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往往是锤炼、灵感和机缘巧合的结晶。哪怕是成名的作家、诗人,想要写出自己称心如意、拍手称快的“妙笔”,那也只是 “偶得”的。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诗云:“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道出了写作之苦。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极言炼句之不易。两位诗人皆道出了一个道理:文章易得,“妙笔”难求。

书法创作也是与“俗手、本手、妙手”同理的。每位书法家的成长之道也印证了“三手”转换之旅。临摹阶段,也是俗手阶段;自成一体时那是本手阶段;想要自己的作品成为“墨宝”、“神品”,笔尖淌妙波,下笔如有神,那是要功底与灵感的契合。而且,好的书法作品是没有办法完全复制的,它有妙不可言的唯一性,难怪总听到一些书法爱好者感悟:“有些书法作品写成一次,过段时间再写,怎么也找不到前一次同样的感觉了。”

“俗手”时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敲打,承受得了挫折,这个时期是试探与犯错的时期,“没有碰碰磕磕是长不大的”、“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期最需要的是“耐心”。“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走过“俗手”的寒冬,那一定是繁花似锦的“本手”春天。

“本手”是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做事做人都比较合理、懂规矩、有分寸。当然,这个时期也是积累养成阶段。“厚积薄发”、“玉汝于成”是这个时期的真实写照。“静心”是这个时期必须的修为与涵养。这个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妙手”是享受和成功的阶段。“顿悟”、“难得糊涂”、“,舍之不惜”、“神形兼备”、“心领神会”是这一时期的常见心得。“拨开云雾见青天”、“心中有丘壑”、“胸有成竹”、“行云流水”、“鬼斧神工”“神来之笔”等成就了“妙手”的另一种境界。这个时期,要的就是一个平常心,切忌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故步自封。

如果把求学之路也分成“俗手、本手、妙手”三个阶段,中小学是“俗手”阶段,高中是“本手”阶段,那大学就是“妙手”阶段。只有通过俗手的磨练,经过本手的积累,才会有妙手的跨越。中小学是知识获取的萌芽阶段,读书习惯的养成胜于知识的积累,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宽度陡然增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成为内核,高考说白了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很多高中生输就输在中小学学习习惯太差,高中无法沉下心来积累知识,欠缺了知识涵养的基座,理解与运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高考想出“妙手”是不可能的。

当然,有些人最不喜欢过分夸耀“985”和“211”的。毕竟985大学全国只有39所,而211大学也只有115所,而且39所985大学全是211大学。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115所211大学只占了全国大学的3.8%。有重点投入建设211大学是国家建设普惠、公平教育的一次前奏,是在现有财力下的无赖之举。但是,有的学校却把它当做招生的噱头,人为制造教育资源恐慌,增加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压力。教育不是经济,教育不是牟利的温床,更不是升官发财的跳板,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每个高中生经历过高考,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哪怕在高中阶段只收获了“俗手”,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如果把大学的成功称着“妙手”,那“妙手”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好坏,更取决于自我的养成和塑造,全国3012所大学哪所学校没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世上的伟人压根不全就读于几所重点大学。随便你在哪所大学毕业,都要面对社会大学的严苛检验,社会才是人生妙手偶得的天堂。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正是验证“中华之崛起”的时候,正是将个人前途和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相融合的时候,正是“时势造英雄”的时候。耐心于“俗手”的打磨,静心于“本手”的积淀,以平常心对待“妙手”的相遇,虚怀若谷,以榜样为镜,以执着为念,在时代需要你到时候,肯定会“匠心独妙”、“妙手连珠”!

(作者系临湘市第七中学教师)

[责编:王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