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兹堡以优秀大学为发展引擎,它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吗?我告诉大家,是可以的。”论坛上,澳门大学创新中心主任、教授颜至宏分享了自己在匹兹堡访问研究的经历体会。而科技部原司长、原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耿战修则从政策的角度指出,在新时期创新创业中,佛山可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制造业方面的众创空间。

9月29日,“湾区新时代 弄潮新青年”2018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峰会进入第二天议程。来自国内以及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带来粤港澳大湾区和佛山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的分析与经验。

声音

■澳门大学创新中心主任、教授颜至宏:

匹兹堡以优秀大学作为创新发展的引擎

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定要转向创新驱动的工业发展,所以一定要重视研发。

美国匹兹堡的“浴火重生”就是推动创新实现转型的例子。匹兹堡曾经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但1980年代后,匹兹堡钢铁业务已经淡出,现在已经转型为以医疗、教育、金融及高科技工业为主的城市。从没落的传统钢铁工业基地转变为采用新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的现代城市,匹兹堡给世界很多遭遇经济金融危机、亟待产业转型的城市和地区树立了成功典范。

新时代佛山未来图景(由钢铁之城崛起为)(1)

匹兹堡转型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界、大学和商界之间紧密合作。该市的复兴过程中,大学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引擎。匹兹堡城市人口为200万,但拥有34所大学和学院,其中包括著名的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一年的科研预算高达80亿美元,如今已经替代了曾经的钢铁企业成为整个西宾夕法尼亚地区最大的雇主。卡内基梅隆大学则是享誉世界的私立顶级研究型大学,以计算机科学闻名。

在以两所优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引领下,匹兹堡转型成为一个科技型城市,发展了五大重点产业,即先进制造业、能源业、金融商业服务、健康和医疗、资讯和通讯技术。

其中,匹兹堡先进制造业强项在电子设备、工业机器、纳米技术、精密仪器、功能性化学制品、功能性金属制品,拥有3000家先进制造业公司,120家研发中心,雇佣超95000人。

在资讯和通讯技术领域中,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首的高校与知名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市内有近1600家高科技公司与超过26000名员工,其中创投基金设计28.32亿美元,苹果、谷歌、IBM、英特尔等公司都在匹兹堡设有研发机构。

健康和医疗方面,匹兹堡的产业与研究也有密切合作关系。匹兹堡区域内有超过500家健康医疗公司,还有国家科学基金会一年15亿美元的研究支持。地区内有三家专业化中心:麦高文研究所、生命质量科技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相关的领先行业包括了医药设备、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学、诊断学和器官移植。

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匹兹堡从钢铁之都、污染城市变成了科技城市,全美最清洁城市之一。匹兹堡以优秀的大学为引擎,开启了一条以脑力资源撬起城市转型的康庄大道。对于教育资源不太丰富的城市,这条救赎之路走得通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建设高等院校,高校的学科设立应该要配合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要具有前瞻性。另一方面,城市与大学的合作要成为一种文化,这种合作要由政府创造条件。而好的大学,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和研究支持。

■科技部原司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耿战修:

佛山可大力发展制造业方面的众创空间

2015年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国众创空间已有5700多家,呈现了三个特点:服务是其本质,培育企业是其核心,科技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佛山未来图景(由钢铁之城崛起为)(2)

目前,“双创”领域正在向信息、生物、技术研发等高精尖领域聚焦,技术性创业更受青睐,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领域是“新风口”。2016年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重点任务是在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众创空间,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加强众创空间的国际合作。

众创空间的建设,应该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

打造“双创”升级版,要从量变到质变,更加引导、强调基于科技创业创新驱动的企业。从低端到高端,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向专业化精细化升级,并作为创新中心、设施共享平台、大企业平台,技术升级大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有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创新环境和生态的优势。大湾区内产业门类齐全、配套体系完整、优势各具特色,香港的金融航运,澳门的休闲娱乐,广州的贸易,深圳的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东莞和佛山的制造业,都具有世界影响力。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作共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例如,佛山可根据本地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发展有关制造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激活创新资源潜力,鼓励和促进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新资源,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下阶段,应加快制定大湾区高科技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吸引世界各国的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到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大湾区办成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中心。

【见习记者】卢浩能

【记者】王雅铄

【作者】 卢浩能 王雅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