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鸟市在哪里 琵琶镇迁徙鸟类的(1)

自贡网讯(记者 黄鸿 赵永富 摄影 罗祥瑞)富顺县琵琶镇,背靠青山林,面朝沱江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候鸟在此驻足休憩,不久前,当地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市处于中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众多雁鸭类、雀行类候鸟过境,而候鸟在迁徙途中对自身体力、停留环境要求极高,琵琶镇有何独特魅力吸引候鸟停留,在此过程中,当地又是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呢?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鸟类休憩天堂

从渡口坐渡船过沱江河,远远就能见到对岸绿草幽幽,两头牛儿悠闲地在岸边渡步,远处的江面不时飞过一两只水鸟,向河中远眺,一座小岛坐落河中央,该岛被当地村民称为上中坝,每年冬季到第二年三月,都会有大量鸟类在岛上停驻,当天气转暖后,便会回到北方。

据当地村民郑万礼介绍,琵琶镇紧邻沱江河,每年雨季洪水多发,沿岸土地常被淹没,洪水带来的冲积物也使土壤变得异常肥沃,以前,每当洪水退去,村民都会在此种植庄稼,收成很是不错。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带来的大量碎石不断堆积,同时,将土壤冲入河水,让沿岸变得坑洼不平,久而久之,沿岸不再适合种植,加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收入已不能满足普通农家的开支,不少村民都来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当地不少土地便撂了荒。

自沿岸土地撂荒后,村民便少有在此走动,鸟类不受打搅,便常聚集河岸休憩、觅食,除沿岸多有鸟类停驻外,河中的上中坝更是鸟类休憩的天堂,郑万礼介绍,上中坝位于河中,村民上岛需乘坐渡船,几乎很少有人会到岛上,“上中坝常会发现鸟类留下的粪便、羽毛等。”

当地村民猜测,琵琶镇背靠青山林,面朝沱江河,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适合鸟类栖息,更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加之,鸟类在此休憩几乎不受干扰,所以,琵琶镇沿河一带多有鸟类出没。

据市林业局保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候鸟在迁徙途中对体力、环境要求极高,而琵琶镇境内沿沱江河及青山林保留有大片森林、湿地,是候鸟迁徙途中极好的休憩场所,更是天然的食物获取地,所以,琵琶镇上中坝一带多有鸟类聚集。

人与鸟的故事

村民甘甜自小在沱江河边长大,据其观察,每年腊月间,沿河一带便会出现多种鸟类,主要有绿翅鸭、赤麻鸭、青庄等,一直到第二年三月份,鸟类开始回迁,气温转暖后,在当地便很难寻觅候鸟的踪影。

不久前,发现的中华秋沙鸭,甘甜也是见证者之一,他介绍,当天,几人路过岸边,听到水面传来声响,用灯光照射,发现一只造型奇特的鸭子在水中扑哧,似乎受了伤,不能飞走。于是,几人将该鸭子救上岸,与网上图片比对,才知所救鸭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交给相关部门,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如果受伤死去就太可惜了。”

甘甜介绍,在此停留的鸟类多现于白天,每到傍晚便会飞走,第二天又会回到岸边觅食,最多的时候则出现在冬季,“八年前的二月份,紧邻琵琶镇的河段曾出现过上千只野鸭同时飞临,不少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去观看。”

林业局相关专家介绍,四川处于候鸟迁徙通道,内蒙古、华北地区及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在冬季会沿着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进入四川盆地,而候鸟大多是白天觅食休息,夜间飞行,所以常在白天见到鸟类,而夜晚则很难发现踪影。

说起聚集的鸟类,郑万礼接过话头,她回忆道,自己小时候,舅舅郑学元曾在岸边救回一只野鸟,长着很长的腿,站起来有一米多高,也不知道是什么鸟,由于受伤较重,没过多久便死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很可惜。”

郑万礼说,当地村民很少会打搅鸟类,有时遇到鸟儿啃食庄稼,村民也仅是将其吓走,不会伤害鸟儿,“也有很多市民带着相机到附近观察、拍摄,一般村民都会提醒不要靠近,更不要伤害鸟类。”

环境明显改善

据琵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琵琶镇背靠青山林,有大片的森林,为保护富顺境内的这抹绿色,当地出台多项举措,严禁乱采乱伐,建立护林小组,通过多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该负责人表示,近些年,琵琶镇大量种植笋竹、甜橙,其对当地气候改善、水土保持均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自然环境较此前有了显著改善。

为保护境内的野生鸟类,琵琶镇政府进行了广泛宣传,通过标语、广播和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引导村民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村民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只要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都会及时向林业部门和政府报告,这些年,没发生私自猎杀、食用野生动物的事情。”

甘甜回忆道,自己小时候还经常能见到鸟类,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难发现鸟类的踪影,“最近几年,又有鸟类开始停驻在沱江河沿岸,希望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保护野生动物,也算是为家乡自然环境作出贡献。”郑万礼也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如果不加以保护,多年后,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这些鸟类的身影了,“二天,娃儿些怕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这些鸟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