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发掘中,如何保证古墓中文物的完整性,是所有考古专家不仅要面对,更是要解决的一道难题。比如说,当年在二里头遗址,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条“怪龙”,这条龙有2000多个部件,最后费尽心思,连用了三大绝招,才成功地将它原封不动在墓里提取了出来。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1)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2)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3)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经过,那就得从二里头遗址讲起。这座遗址位于河南洛阳的偃师市,距今约3800—3500年,所以也被称之为“夏墟”,即夏朝的城市遗址。1959年之后,考古专家们便对这处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发掘,不仅发现有宫殿和居民区,还有各种制陶,制铜的作坊,以及大片的墓葬群。之后,经过四十多年持续不断发掘和研究,终于在2002年,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4)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5)

考古专家们开始清理遗址中的墓葬群,并在其中的一处墓葬坑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绿松石。于是,专家们就用毛刷一点点的清理,并除去覆盖在绿松石上的泥土。经过好几天的辛苦努力,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绿松石竟有2000多块,更奇的是,它们还拼出来一个长约70厘米的龙造型。所以,专家们的难题也就出现了,该怎么把它完整的取出来呢?专家就是专家,他们自有不一样的手段,下面小编就给您揭秘专家“提取石龙”的三大绝招。

第一招:先去除覆盖在绿松石片上的顽固土渍。

这些绿松石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0.9厘米,最小的直0.2厘米,而且厚度仅为0.1厘米,所以也不能用力过猛,因为只要稍不留神“啪”的一下就断了。因此,专家决定用牙签代替铲子,来剔除绿松石上的顽固土渍。为了完成这件超难的任务,6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并借助放大镜,点灯熬油的“夜战”,整整干了三天三夜,终于将2000多片绿松石上的土渍剔除干净,并没有让任何一片绿松石受到一丁点的损伤。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6)

第二招:将绿松石龙整体套箱,带回研究所细细清理。

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专家们决定整体套箱,将绿松石龙和石头下的泥土全部带回研究所。回到所里之后,专家们清理出一间照明良好的大仓库,然后开始清理绿松石周边,以及其下方的泥土。这时,专家们用到了棉签和蒸馏水,首先将绿松石周边的泥土稍稍湿润,然后再用棉签,一点点的清理周边的泥土。同样,还是需要借助放大镜,以免一时手搐,而伤到了文物。最后,再慢慢尝试着将绿松石提取出来,为下一步工作做好铺垫。

第三招:取出绿松石并一边整理一边照相。

经过前面两招的处理,此时也到了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把绿松石取出来重组,而且还要求和发掘出来的时候一模一样,更不能有自己的“创意”。所以,为了更好得操作,专家们选出了一位手脚麻利,而且心细记忆好的专家,让他负责全程的录像和拍照,为后期的绿松石龙的组装和调整,提供第一手权威的复原资料。最后,这位专家果然不负众望,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这最后的一步工作。

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寻找神秘湖怪(夏墟二里头遗址发现)(7)

这件绿松石龙,被誉为是“中国第一龙”,并引起了海内外诸多专家和学者,以及华侨同胞们的高度关注,因为我们华夏民族都是龙的传人。另外,值得重点一提的是:我们今天能清晰完整的看到这件“中国第一龙”,也多亏了无数考古专家们付出的辛苦努力,绝对值得为他们满满地“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