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刚刚过去,你的快递到了吗?

不管是堪比高数题的折扣算法,还是铺天盖地的商品推荐信息——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

都在提醒我们,如今已是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

但在拆开一个又一个包裹后,你是否想过消费主义背后的危机?

就拿一条牛仔裤来说,让人震惊的是,为了穿上它,我们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01 一条牛仔裤=3468升水 广东新塘年产2.6亿条

牛仔裤,可能是你购物车里最普通的那类商品。

作为廉价百搭的平民商品,牛仔裤在全球都长销不衰。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

在欧洲,每逢促销,一条牛仔裤甚至能低价到9.9欧

折合人民币不满百元,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说,根本不算事儿。

在国内,二三十元的牛仔裤在网上比比皆是,连凑满减都不够资格。

但低价背后的代价却令人震惊。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3)

而且这代价直指中国。

2012年,一个德国纪录片团队拍摄了45分钟影片《牛仔裤的代价》。

他们以德国商场一条廉价的牛仔裤为线索,追溯到了它的诞生之地——

中国,广东,新塘。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4)

随便走进一家新塘的牛仔裤加工厂,里面的场景都让人触目惊心:

遍地的污水,漂浮着各种有害物质,并且散发着冲天的恶臭。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5)

污水从形同摆设的污水处理器流出,流向养育周围村庄的小河,最终汇入珠江。

大量的废水到底从何而来?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6)

这不得不提到人们一直追求的牛仔裤美学风格:以旧为美。

一些牛仔裤爱好者家中珍藏有几百条牛仔裤,有些甚至坚持10年不洗牛仔裤,只为了追求”以旧为美“的风格。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7)

其实,这种自然变旧还算“环保”,相比之下,人工做旧的过程简直令人发指。

为了制作一条水洗做旧风格的牛仔裤,工厂需要对其进行20多次脱水打磨。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8)

想象你家的洗衣机,24小时不间断地进水,出水......

更可怕的是,仅仅水洗还达不到市场要求的效果,这时各种有害的化学添加剂便一起来“助阵”。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9)

粘合剂、漂白粉、次氯酸盐、钾金属、铬、镉......

这些只在化学书上出现的名词,全都加入了牛仔裤的生产过程。

大约有2500种化学物质会在牛仔产品的制作中被使用。

这无疑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0)

为了顺利通过海关检测,工厂又会用反复水洗的方式降低牛仔裤的化学残留。

平均算下来,生产一条牛仔裤,就要用超过60升的水。

而且别忘了,一条牛仔裤从棉田的原材料,到被家家户户购入,反复洗涤,这中间至少会耗费3480升水。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1)

可以说,一条人工作旧的牛仔裤,堪称吃水的“巨型怪物”。

而其污染的水源更是难以计算......

当地一些村民们反映说,在污染最严重时,皮肤一接触到河水,都会发痒,溃烂。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2)

在广东这个小镇,每年竟能生产2.6亿条牛仔裤。

这才是真正的悲伤逆流成河。

02 “你一旦适应了 总有一天你就变得机械化了”

纪录片中,非常讽刺的画面是:孩子们不顾污秽和危险,想要在污水中钓出一些活物。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3)

曾养育一方人家的小河,变成了一潭死水,也不再是儿童嬉戏的乐园......

我们要留给未来的主人翁一个怎样的世界?

从卫星云图的视角来看,新塘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河流污染严重,大量污水在入江口与清水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4)

那时候,市场经济初兴,大批牛仔裤生产企业在新塘聚集。

而低价牛仔裤的代价,不仅止于这一条条黑色的河流。

悲剧更落在了人的头上。

在牛仔加工厂恶劣的环境中,还忙碌着一批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的工人。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5)

陈林和妻子都在加工厂上班,妻子做左边裤子的口袋,他做右边的口袋。

干了十多年的他已经是熟练工了,可他说:

“辛苦是辛苦的,但是你一旦适应了,那总有一天就变得机械化了。”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6)

为了提高效率,加工厂的机器加足马力,日夜不停。

而工人只能轮流上白班和夜班,跟上机器的进度。

但人,并不是机器。

超负荷的工作也没有让工人取得更好的报酬,工人们普遍拿着当地两三千元的最低工资。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7)

原因在于,快销时尚品牌给到生产商的价格,每条牛仔裤最高也不过4.3欧元。

开工厂的李老板抱怨:自己还要从这3,4欧里扣除布料,丝线,洗涤店的成本。

作为老板,他甚至没有太多钱去维护缝纫机,提高工人薪酬更是天方夜谭。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8)

而工人微薄的薪资,甚至还是用命换来的。

走进给牛仔裤做旧的洗涤厂,工人们每天要花10小时给牛仔裤磨砂,厂里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到了加工厂,情况更糟糕。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19)

已经染了色的棉布被批量编织,打磨产生的粉尘漂浮在空气中。

室内闷热至极,通风设施发挥不了任何作用。通风处的铁网早已生锈,上面展示着工人们被迫吸入的脏东西。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0)

到处漂浮着致命的蓝色。

为了满足西方顾客的需求,在牛仔化工厂,工人们要把裤子尽可能地漂白。在加工过程中,工人没有佩戴任何口罩。

刺鼻的化学味道来自于被禁用的“喷砂法”,细微的沙尘会直接被工人吸入肺中,几年后,他们便会患上难以治愈的硅肺病。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1)

此外,还有噪音污染。

德国商人直言:“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工作,一年之后,他就应该变聋了。”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2)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3)

但年轻工人仗着自己身体好,并不注意防护。

40岁的工人胡兴磊,则落下了“职业病”,疾病缠身的他不得不换岗,精神面貌看上去更像一个60岁的老人。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4)

即使这样,他还是无法完全脱离牛仔加工厂。

原因很现实,也很残酷,他说:

“除了这个我还能做什么呢?”

03 消费主义陷阱:牛仔裤“越旧越美” 时尚越新越好

正如纪录片中的德国人所说:“这些过程,我们四五十年前也经历过。”

先污染,后治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走过的老路。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国内产业升级的潮流下,新塘的牛仔产业从2017年开始就被严格治理,几十家相关企业直接关停。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5)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牛仔裤产业背后复杂的利益纠葛。

当德国纪录片团队拿着45分钟的视频回到汉堡时,他们找到当地的时尚巨头,想要从他们那里讨要一个说法。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6)

但结果是,赚得盆满锅满的快销时尚巨头们,都不愿意就“中国牛仔裤制造”的题目接受采访。

因为他们不愿主动戳破这场消费主义的骗局。

与牛仔裤做旧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尚快销品牌推出新款式的闪电速度。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7)

一方面,他们用消费话语告诉大众:牛仔裤要“以旧为美”;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刺激消费者要买就买最流行最新式的牛仔裤。

这种分裂背后,也是造成廉价牛仔裤大量生产的原因。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8)

通过廉价但反复多次的购买,消费者的购物欲不停被刺激和满足,时尚快销的巨头们可谓打准了消费者的七寸。

廉价背后是代价,这代价消费者也不能幸免。

正如马克思所说,当资本利润率达到300%时,资本家会做任何冒险的事情。

纪录片中就曾揭露,如此生产下的牛仔裤经常会被检验出偶氮染料。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29)

即使过海关时能蒙混过关,但当人们穿上裤子,皮肤出汗时,这种致癌的物质依然会被释放出来。

可以说,当商品拜物教的幽灵笼罩在我们头上时,没有人是真正的获益者。

也许,睁眼看一看真实世界的面貌会让我们更加清醒一些。

双11只买这些衣服就够了(2.6亿条牛仔裤背后的真正成本)(30)

正如罗大佑歌中所唱:

“我兢兢业业要担惊受怕

才赚到个三十多K

特价清仓那优惠的方案

才爬到这市场地位

这一生一世的月租含税金

又分期要头款自备

且浩浩荡荡的促销加班

血拼就是要对你回馈”

愿生活中清醒的歌声永远压过消费主义的叫卖声。

愿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做一个不被潮流左右的尾款人。

素材来源:

纪录片《真正的成本》

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

推荐阅读

初中辍学、10年厂妹,如今坐拥910亿身家!她凭什么逆袭?

这是一道关于6.9亿的选择题:白送你6.9亿,你会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