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就是一部与大自然抗战的史诗,从古到今无一例外。
我们的老祖宗,智人,在10万年前就因气候变化,千里迢迢地从非洲赶往亚洲,寻求新的庇护所。
气候,嫣然成为了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敌人。他高兴时,便创造人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愤怒时,又亲手毁掉它。
然而,欧洲古代的气候即是如此。
上图记录的是,从公元前1000到公元2000年左右,欧洲海面温度的变化。
这是学者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预估数值,相对比较客观。
我们不难看出,罗马共和国时期曾经历过欧洲温度最高峰,但在随后的帝国阶段却变得越发寒冷。
直到公元4世纪前后,帝国气温已经跌到谷底。
紧接着,南下的日耳曼各部落为获取生存空间,不得不向帝国开战。
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围攻中陨落,蛮族开始称霸欧洲。
气候变化与帝国倾塌只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
西罗马帝国的衰败和气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公元3世纪时西罗马帝国经历过一场重大瘟疫,史称“西普里安”瘟疫。它是继“安东尼瘟疫”后,罗马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灾难。
据称,这场恶性传染病曾导致欧洲2500万人死亡,并一直持续达15年之久。甚至罗马皇帝也在这场人类浩劫中愤然去世。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冷”。——寒冷的天气不仅让人抵抗力下降,还会促使人口更加集中(为了采暖),让瘟疫传播有了更多渠道。
另外一方面,在公元4世纪中叶,蒙古广袤的大草原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干旱。
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不得不赶着牛羊向西南迁徙,从而促成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变迁——匈奴人西迁。
他们一路势如破竹,蚕食着散落在欧洲各地的日耳曼部落。后者被迫南下,迁徙到多瑙河下游,并和罗马帝国达成和平协议。
其中一部分日耳曼部落(西哥特人)沦为帝国的雇佣兵,另一部分则牢牢地驻守在多瑙河流域等待机会。
最终,公元476年,雇佣兵头子奥多亚克起义——他与其他蛮族里应外合,一举废黜了年仅6岁的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
自此,罗马帝国的楼,塌了。
而真正驱动它倾覆的,却是气候的巨大变化。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例子还不够具体,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中世纪发生的事情。
从公元476年后,欧洲正式进入“黑暗时代”——太阳活动变弱,百姓的日子似乎永远看不到光明。
由上图所示,公元4世纪到9世纪左右,欧洲夏季海平面的温度均低于9摄氏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800-900年。
相对寒冷的气温也促使中世纪早期人口锐减,再加上部落之间的混战、反城镇化,真真地儿应验了《启示录》里“末日”的情形。
至于为什么这么惨?用历史学家罗伯特戈特弗里德的话说: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压倒性的农村社会......其经济福祉直接取决于农业生产。”
可见,作物生长和畜牧业直接依赖于气候。而每1摄氏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土地的耕作情况以及渔业港口的通勤。
“漫长的冬天意味着农民需要更多的柴火,如果他对作物或劳动庄园领主的封建义务与以前温暖的几个世纪相同的话,那么农民的生活质量将会发生显著变化。”
所以在中世纪第一阶段,也就是公元476-1000年左右,欧洲百姓的生活确已坠入所谓的“黑暗时代”。
事情直到公元1000年后才迎来转机。
实际上,从公元800年开始,欧洲的气温就已经出现复苏迹象,并一直持续到公元1300年。
这个阶段被学者们认为正处于欧洲“最佳小气候”时期——人口开始增加,农业技术得到创新,贸易也开始繁荣发展。
但同时,处在斯堪地纳维亚的维京掠夺者,也将目光投向欧洲沿海的富裕国家。
一方面,温暖的气候让沿海经济迅速发展,满载贸易品的商船络绎不绝,这是维京海盗出海掠夺的最大动机。
另一方面,海冰融化后拓展出的宽阔航道也给维京人提供了天然机遇,他们得以组团儿抢劫欧洲沿岸的城镇。
诺曼底公国
所以,史上最大规模的海盗集团应运而生。为了安抚这些残暴的掠夺者,公元911年,西法兰克王查理三世(昏庸者)将法国诺曼底半岛(上图粉色区域)的一部分割让给海盗头子罗洛(860-932),妄想换取和平。
但当维京人定居下来后,其扩张的野心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反而还不可预见地制造了英法间的深仇大恨。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的邻居,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曾许诺将王位传给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他们有表亲关系),但当其在公元1066年去世后,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却接管了英格兰。
这一举动彻底将威廉一世激怒。1066年9月,他亲率大军出征英格兰。
同年10月,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诺曼人将英格兰的主力部队打得稀碎,威廉一世于12月25日成功加冕英王。
从此,英格兰的主力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沦为诺曼底公国的阶下囚,英国人也被迫将官方语言改为法语。
上述事件被历史学家称为“诺曼征服”,是日后英法百年战争的火引子,也是英法民族仇恨最初的渊源。
后来,随着维京人不断扩张,我们在拜占庭帝国以及东欧的基辅罗斯国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所以,公元800年-1100年这段时间,又被学者们统称为“维京时代”——因为他们不仅掌控了海上霸权,而且还涉足到欧洲的大部分区域,甚至包括曾荒芜的冰岛和格陵兰岛。
维京人的手工业以及造船技术都为欧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而他们骁勇善战的民族魄力也对欧洲版图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当然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气候的变化。
然而,当时间追溯到公元14世纪时,欧洲却突然进入了“小冰河期”的前奏。
而与寒冷一道而来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黑死病。
此时,欧洲已经完全笼罩在“黑死病”的恐怖阴云里,因它去世的民众有2500万之多,几乎相当于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因为感染者患处会出现蓝黑色斑点,又因其几乎百分百的致死率,故得名“黑死病”。
为什么黑死病会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
主要原因还要归结于寒冷气候。
因为以当时的医疗水平,人们无法得知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也没有有效手段控制它的传播半径。
一些畏惧疾病的人只能选择足不出户。但是,人员密集处又恰好为黑死病提供媒介——因为它既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感染性极强。
所以,14-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的欧洲——它农业凋敝,经济衰退,饥寒交迫...
而这一切,“小冰河时期”理应要背一半的锅。
当然,它对欧洲造成的影响还远不至此。
上图蓝色线条为英格兰地区从公元1000-2000年的温度增减曲线(以1961-1990年的平均气温为标准)。
可以看出,从14世纪开始,英格兰地区的增温逐渐下滑,并在公元1320年左右出现负增长。直到17世纪末期,与平均气温比低了近1摄氏度。
这段时间欧洲发生了啥?
大饥荒和全面战争!
16-17世纪,欧洲出现大范围饥荒和战乱,各国的民众情绪降到低点。一时间反叛、倒戈声不绝于耳。
在英国,查理一世已经把全部身家投入到了“三十年”战争中,导致国内民众叛乱、议会和国王决裂,英国爆发内战。
1649年,战败的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紧接着资本主义新贵开始接管国家事务。
在法国,路易十三依靠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帮助,成功拿下“三十年战争”的胜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欧洲因此约有800万人战死。
在俄罗斯,则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史称“拉辛起义”——这些饥肠辘辘的百姓曾让沙皇政府焦头烂额。
而奥斯曼帝国此时也处在一片战乱的呐喊中,直到1639年穆拉得四世亲自出征,才得以平息...
可见,仅是一度之差,却引来了如此惊人的巨变。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是气候的力量。
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深刻,也就越畏惧。就像如今的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海平面上升那样,也许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但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敬畏自然,保卫自然。尽最大努力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
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时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