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县在全县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县在全县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

全县广大干部积极参与,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谈”为主题,以理论视角交流研讨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浮梁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经组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4篇。今天刊载一等奖作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做强做大蛟潭中心镇建设》。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 做强做大蛟潭中心镇建设

余 锴 蛟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针对“三农”领域提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为乡镇基层工作者,结合五中全会精神,就蛟潭镇如何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谈几点认识。

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对于蛟潭镇发展而言,是连接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龙头抓手作用。

1.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部署的重要抓手。从中央部署来看,乡村发展一直都是中央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来看,实验区建设明确要求要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业,重点打造昌江百里风光带、瑶里等山水生态景区,依托景德镇-瑶里、景德镇-蛟潭旅游带等,发展乡村民宿游。蛟潭镇浯溪口作为昌江百里风光带的起点,完全可以依托浯溪口库区和昌江沿线建设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水生态景区。从深化改革来看,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建设是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在新形势下,探索城镇化发展,激发经济发达镇发展内生动力,发挥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探索。

2.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是浮梁城市发展的重要补充。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浮梁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由复县之初的2600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12亿元,特别是在一片黄土高坡上建设起一座崭新的县城,成为昌江河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浮梁县城对于浮梁来说偏南一隅,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先天硬伤。从未来发展来看,浮梁县城南接市区、西接昌南新区、东接昌江区,县城的发展没有其它空间,只有北扩。沿昌江河逆流而上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而蛟潭镇地处浮梁县中北部,东连峙滩镇、西接黄坛乡、北依经公桥镇、南靠三龙镇,属于浮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随着S207省道蛟潭至福港段扩建、096县道提升改造工程的完成,将形成蛟潭链接东西,贯穿南北的高品质交通脉络。加之,即将启动的福港至臧湾公路提升改造,将打通浮梁西区、东区快速连接线,将形成蛟潭—县城—鹅湖黄金三角区域,激活发展潜力。蛟潭镇本身就是原蛟潭区政府所在地,可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产业集群、人口集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富裕繁荣的第二城市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3.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是蛟潭镇跨越式高质量的发展的重要途径。蛟潭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自然景观众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镇域内如花千谷生态旅游项目、礼芳传统村落、浯溪口库区坝址公园、胡宅琅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发展迅速。这一系列的旅游项目,将形成旅游集群效应,形成集绿色生态、红色文化、传统村落、风情小镇、库区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业态,极具发展潜力。蛟潭镇中心城镇发展,通过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从县域来说,北接沧溪严台景区,南接古县衙景区,东接瑶里景区,可以作为我县旅游中心集散地进行打造。从旅游业态来说,集“红、古、绿”三色,初步呈现江南千年古县“绿水青山、田园牧歌、乡愁绵绵、其乐融融”的神韵。

4.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是落实“双选双引”工作的重要载体。2020年,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为大力推动浮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浮梁实际,县委审时度势的提出了全力推进“双选双引”工作。做强做大蛟潭中心城镇发展来看,是贯彻落实“双选双引”工作重要载体。一是蛟潭镇有着优良的营商环境。镇域范围内有602厂、713厂等老工业基地,可以作为商贸产业发展功能区。通过近几年的清产核资和国有资产清理,闲置资源资产被有效盘活,为进一步招商引资留下了丰富的空间。镇域范围内有多处未开发地块,通过处置可作为商业开发使用。商贸发展潜力后劲巨大,如集镇改造提升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集镇人气得以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蛟潭镇的经济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二是蛟潭镇有着丰厚的乡贤资源。蛟潭镇是原蛟潭区政府所在地,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复县前蛟潭区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22708人。时至今日,许多人才在当地、外地均有所成就。2020年农历年正月,蛟潭镇拟召开消费扶贫对接暨乡贤大会,后因疫情原因未举办。会前经初步梳理,在外创业企业并有意向反哺家乡的企业家有40余人,意向支持家乡扶贫事业采购扶贫产品需求量达50多万元。这些人多数在江、浙、沪、粤等发达地区经商,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更有深厚的家乡情怀。通过“双选双引”的平台,他们更加愿意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投资出力。

通过对十九届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内容的研读,不难发现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那么作为蛟潭镇该如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打好“文化”牌。要充分挖掘蛟潭历史人文资源,编纂具有蛟潭特色的历史文化脉络,加强镇域内文化资源调查、发掘和保护工作,丰富蛟潭人文内涵,讲好蛟潭故事。充分发挥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产业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小镇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打造有历史、有故事、有内涵的蛟潭中心镇。充分用好森林康养基地的金字招牌,大力推动“康养 旅游”旅游新模式,探索生态旅游新业态。借鉴花千谷创建森林康养基地成功经验,进一步深挖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

二是要打好“民生”牌。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民生是根本。要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丰富产业结构,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和密集型小微实体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产业,加快村级土地、集体资产流转速度,加速206国道农产业风景线和采摘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村级产业发展,继续做好油茶产业基地、黄花菜产业基地、芥菜产业基地、红花产业基地和油菜产业建设,完善镇、村利益链条。要继续继续配合全县打造“一环三纵四横”交通路网格局,主动服务S207、青蛟线建设工作,继续推进蛟坑线提升改造,以蛟潭镇中心城镇提升改造项目为契机,推进主干道沿线绿化美化提升,加强县道、乡道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三是要打好“服务”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成果,积极借鉴浙江等地“放管服”改革经验,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进程,努力实现“让数字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提升城镇治理效率。积极探索治理体系长效管护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理事会、乡贤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强化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项目保障,引导民众参与乡村治理,发挥民众集体智慧,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