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齐英杰记者梁喜俊报道

近期,国内稀土行业释放重磅利好,从江西正式组建被誉为“稀土航母”的中国稀土集团,到内蒙古宣布将打造世界级稀土交易中心、“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磁谷”,更加凸显稀土战略地位。

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早在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就曾谈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他于1987年分析内蒙古经济发展时预言,内蒙古发展起来很可能“走在前列”。如今,内蒙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跑出了“稀土强国”的加速度。

包头的稀土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稀土交易中心)(1)

包头的稀土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稀土交易中心)(2)

近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将于12月20日召开。“我们诚挚发出邀请,热烈欢迎广大科学家、企业家和各方面人才来包头考察参观、洽谈合作,和我们一道进一步把稀土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还通过介绍稀土论坛、稀土资源优势以及“稀土产业最优政策”,抛出了共同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橄榄枝”。

论坛聚力,助推科研成果和产业项目落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了解到,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业内极高评价,已发展成为我国稀土行业的顶级盛会。

记者注意到,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聚力产业高水平创新,赋能稀土高质量发展”,旨在推动稀土产业发展、推进稀土科学研究、促进企业供需合作、增进行业沟通交流,助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主体活动为上午参观稀土论坛成就展、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演讲;下午拟设5个分论坛,分别为“稀土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座谈会”“稀土市场与应用分论坛”“新能源汽车分论坛”“稀土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分论坛”“稀土磁性材料国际标准化分论坛”。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专业演讲、讨论,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思路,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和前沿思维。

在张锐看来,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的事实证明,包头已将稀土产业论坛打造成为国际性稀土产业前沿科技交流平台、稀土产业政研成果发布平台、稀土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平台和招商合作平台。

包头发展离不开稀土,稀土发展离不开宣传。诸如打造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品牌,不仅塑造“稀土之都”形象、树立稀土行业国际地位,而且促进项目落地,做大做强产业链,名利双收。

正如张锐发言中透露:“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依托稀土产业论坛促成了一大批稀土领域科研成果和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构建了稀土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等多条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也让每年的稀土产业论坛充满了期待感。

创新赋能,全力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稀土资源富集地和产业聚集地,包头在国内外稀土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435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83.7%、占全球总量的37.8%,是世界少有的全稀土元素矿。特别是作为以铁矿为主的稀土伴生矿,具有随铁矿顺采的天然条件,具备低成本、矿带集中易保护、生态环境影响可控等优势。

在介绍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有关情况时,张锐总结归纳了稀土资源储量可观、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政策环境优势明显等四大优势。事实上,依托稀土资源和政策优势,发挥稀土产业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包头迈出了加快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10月21日,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永磁电机用烧结钕铁硼磁环制备、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稀土特种钢的研发与应用、一体化水下电机等四项稀土领域重大科技成果,高光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便是包头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稀土技术创新高地重大成果。目前,包头市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前端领域产业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包头市具有国内最完备的稀土领域技术创新体系,涵盖研发、测试评价、情报分析、标准制定、中试实验、成果转化各个环节。包头稀土研究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稀土专业研发机构,累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90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多项。包头市先后与中科院、上海交大、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院等2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浙大包头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正积极推动建设国家级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此外,还与张洪杰等院士共建“硫化物与稀土光源”等8家院士工作站。

与此同时,一批本土稀土高精尖企业勇立潮头,科技创新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犹如插上腾飞之翼,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今年10月份以来,包头市实施金力永磁、科田磁业、韵升强磁、大地熊、安泰科技等41个稀土磁材项目,总投资129亿元,在建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为历史最多。其中,金力永磁、韵升强磁二期等一批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大地熊稀土永磁材料、品高基业年产3000吨钕铁硼等27个项目计划年内竣工投产,满产达效后预计可新增产值150亿元。

此外,今年4月份出台的“稀土产业最优政策”——《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确定了土地奖补、投资奖补、原料供应奖补、电价优惠、研发应用新技术奖补、金融扶持奖补、财税奖补等七个方面的利好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十四五”时期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向着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今年1-10月,包头市稀土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72.7%。围绕“2 2 N”战略路线,大力开展稀土产业项目招引,新签约稀土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177.5亿元;新签约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强的稀土磁材企业4家,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强稀土磁材企业已有6家落户包头。目前正在洽谈稀土项目39个,全年签约项目有望超过60个,总投资有望超过200亿元。

靶向聚焦,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磁谷

谈到稀土产业未来发展,张锐特别强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稀土产业发展,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稀土产业实施方案》等规划及相关政策,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在“十四五”时期,包头市将按照《包头市“十四五”稀土产业规划》,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包头市确定更加积极进取的目标,那就是“十四五”时期,稀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稀土产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稀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新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引起媒体关注的是,包头市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预期:到2025年,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5家;培育上市企业10家,行业单项冠军3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稀土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值比重超过60%。

特别是做大做强稀土业链,围绕“2 2 N”产业发展思路,集中资源,优先发展稀土永磁和储氢材料两产大产业;重点发展稀土抛光、发光材料两大产业;积极发展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稀土玻璃、稀土陶瓷、稀土颜料、稀土芯片等N个“稀土+”产业,最终形成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壮大稀土产业规模,推进稀土向宽领域、长链条、高质量方向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稀土磁性材料深加工基地,打造“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磁谷”。

同时,推动稀土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白云鄂博—达茂采选园区、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稀土分离园区、包头九原工业园区金属园区、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稀土应用产业园区、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稀土合金园区“五大园区”,不断优化稀土产业布局,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值得期待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吴苏海向记者表示:“在稀土交易方面,内蒙古将打造世界最大的稀土交易中心,推动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交易所,打造稀土产业定价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此举意味着布局谋求稀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业产值将力争达到1000亿元。” 吴苏海说。显而易见,稀土产业将在“十四五”时期,为加快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动力、积蓄更强大动能。

包头的稀土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稀土交易中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