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数学作业亮点(下作业究竟该怎么做)(1)

“双减”后,作业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减负、提质、增效”?有着二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南京市江浦实小夏光清老师有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作业”?夏光清老师这样解读:一件事情进行时的过程叫“作”,一件事情结束后的结果叫“业”。他认为,作业负担过重在哪里?一是“重复”,二是“机械”,三是“教考分离”。减轻作业负担,必须在“作”和“业”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如果追求“作”的“量”,而不顾及“业”的“质”,即使付出再多的“劳作”,也取得不了最佳的“业绩”,学生不仅身体累,心也跟着累,就会变成无效作业。

“双减”政策下,如何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呢?夏光清的想法与实践是:

一、关键在“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不是“复习”,而是“应用”,是在恰当的时候“用”起来。学以致用,学到的内容能够马上运用起来,内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喜悦。

二、一定要重视“授人以渔”。日常教学,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练习,或即使有了一定量的练习,却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的做法是,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量的作业,哪怕只是两三题,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没有完成的,就会判错。这样带有一种‘临战状态’下的作业方式,作业的可信度有了保证,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了训练。”

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孩子们在一起做作业,如果有同伴的互助,同伴的力量会相互影响,偶尔相视一笑,甚至开怀大笑一次,作业时就不再枯燥和乏味了。

四、“真实的反馈”胜过“及时的反馈”。作业的“真实”比“及时”更重要。对于个别学力弱的学生,不能来一句“订正好,送到办公室来批改!”一定要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独立完成订正。有的孩子答案似乎对了,你让他再口述一遍过程,结果什么也不会,说明不是真懂。有时候,为了节省学生作业的时间,不妨把“手写”改为“口述”,就是“说”作业,效果会意想不到地好。

五、想方设法来一些热忱的激励。学习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每隔一段路程,就需要有一个“拉拉队”为选手加油,让选手鼓起勇气跑出最佳成绩。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典型错题的价值,对的题只是复习和巩固,错的题才是提升和发展。老师的专业本领不是帮助学生‘跳’过去,而是让学生鼓起勇气自己跳过去,哪怕‘第八次’才成功!”夏光清老师表示,“慢慢找寻学生“作”与“业”的度,真正减负、提质、增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些“运动、劳动、读书、静坐、玩耍”等其他同样有价值的作业!

来源: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