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中午,包头城云黑如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暴雨一直下到五点多才停。山洪自附近大小山沟猛冲直下,项刻水深没顶,冲向西城。

康熙年间黄河大水发生地(光绪三十年水刮西包头)(1)

因洪水冲下大量的柴草杂物而淤堵了水道和西城门,使洪水无法流出。洪水越聚越高,后从西南城墙漫墙而出,形如瀑布。西城一带水淹、房塌压死有好几百人(旧时多为土坯房),洪水经过街道冲倒淹死的也有几百人。晚7点左右,洪水中的一根大房梁(大圆木),恰好冲入西城门。房梁撞开了城门的堵塞物,洪水从城门流出,才避免了更多人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康熙年间黄河大水发生地(光绪三十年水刮西包头)(2)

《绥远通志稿》载:“七月二十日大雨淋漓、及正午时,云黑如墨,霹雳一声,山石为开,天晦冥,暴雨大至,交申时始止,城内东西瓦窑沟山洪汹涌而下,冲向西城,经流通街商铺德茂兴、同祥魁、永义元数家,及西端口袋房、粉房各巷,立成泽国。水过草市、牛桥面西泛,柴多捆拥至西门,门壅水积,水道又为沙物堵塞,愈聚愈高,由西南越城墙而出,势如巨瀑,西城一带,水淹房压而死者数百余户,而西北城角尤甚。街衢中冲倒而淹死者,亦数百之多,酉时初,忽漂一大屋梁,直入西门,大梁撞开堵水之物,水才从西城门泻出。幸免全城鱼腹之巨劫。”

康熙年间黄河大水发生地(光绪三十年水刮西包头)(3)

传统小戏二人台《水刮西包头》即根据此编成,流传极广。

光绪三十年整,众明公不知情;

当天一疙瘩瘩云,空中捣雷声

瓢泼大雨看不见人,二龙戏水要刮包头镇。

大水刮了个回回馆,捎带了个跑堂的人;

满堂的家俱刮了个净打净。

刮了两个站岗的兵;

刮了个锡蜡铺,捎了个剃头棚;

水刮"祥泰吉",刮得实苦情;

淹了个口袋房,刮了些黑毛绳;

把一个毡房刮了个净打净。

水刮"同祥魁",大水实在凶;

刮下一只大油柜,挡住了西城门;

水刮"永合成",刮得实怕人;

刮下个大油梁,撞开了西城门;

西滩的人们才逃生,

这一次西包头刮了多少人?

有的说八九百,有的说一千还挂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