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诗圣、诗鬼、诗豪、诗奴、诗魔,几千年诗坛,能有个名号当真是件很洋气、很了不得的事。而在这众多名号中,“诗仙”二字分量特别重。顶着“诗仙”之名,按道理水平自然要比一般的诗人高明不少,但事实上,有一种诗体李白却连有些二流诗人都敌不过,这就是七律。

一代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得志(为何七律连有些二流诗人都敌不过)(1)

唐代诗坛七律写得最好的几个人包括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名家,李白的七律长期输给杜甫也就罢了。当年还没写几首诗,充其量只是二流诗人的崔颢写了首《黄鹤楼》,据说硬是让李白搁笔了。《黄鹤楼》写得有多经典自然不用多说,李白是否真的有搁笔一说也无法考证了,但《登金陵凤凰台》确实是有模仿《黄鹤楼》的嫌疑。除了敌不过崔颢,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李白和温庭筠的七律,也会发现诗仙同样落了下风。

一代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得志(为何七律连有些二流诗人都敌不过)(2)

对于李白的七律,后世名家们虽然都个个视他为诗仙般膜拜,也不得不说了些实话。清代著名评论家潘德舆先生曾说:“观其一生,七律只得八首”,李白平生存世的作品共千首,七律也不少,但在潘先生眼里符合标准的只有8首。或许是因为律诗上确实水平不高,白居易甚至表示“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说李白的诗10首没有1首好的,虽然不是特指律诗,但显然也是对李白诗的工整度提出了质疑。

一代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得志(为何七律连有些二流诗人都敌不过)(3)

七律是最考验诗人们文字功底的,杜甫之所以被尊为圣,与《登高》等七律的出神入化不无关系。那既然李白的律诗写得这么差,经常出现失律失粘等低级错误,为何还能有这么高的诗坛地位,被尊为诗仙?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问了一下四川大学文学院的吴教授,他直言:李白写不好律诗,其实这是诗坛之幸,不然诗坛损失就大了。

专家的这话一语中的,确实如此,律诗讲究粘对和工整度,但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能把律诗写得出神入化的人,诗风中往往少了些许风神俊朗和浪漫洒脱。我们来看看李白的这些千古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一代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得志(为何七律连有些二流诗人都敌不过)(4)

以上三首是李白的经典作品,每一首都不工整,甚至写得毫无章法,所以它们不但成不了律诗,七言诗都算不上。第一首算是乐府诗;第二首专家们只能叫它杂诗;第三首是什么诗体大家争论了很多年,虽现在勉强叫杂言古诗,但南宋名家杨齐贤又说:“古无此体,自太白始”,古代根本就没有这种诗体。

一代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得志(为何七律连有些二流诗人都敌不过)(5)

事实上,李白不只是写不好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也算不得十分牛,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些很多人写不来的杂诗。正如吴教授所言,因为诗仙写诗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咱们才能得见一首首不守陈规、洒脱飘逸的诗作。什么章法、格律、对仗,在李白看来都不重要,重要诗要写得够痛快,够有感觉,这或许就是诗仙与普通诗人的区别。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