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1)

家有“小哭包”是种怎样的体验?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

不知道遗传自谁的性格,我家儿子从小特别爱哭,大事小事动不动就哭一场,而且每次只要哭起来,就像南方的梅雨天,泪水连绵不绝,持续时间极长,我一度好奇,为何他的泪腺如此发达。

小时候,抱着儿子走亲访友,就算被陌生人多看两眼,偶遇邻居随口开上一句玩笑,“小哭包”也会忍不住“嘤嘤嘤”,使身为老母亲的我十分尴尬。

稍微大一点,拼积木,拼一半总是拼不好,“哇”的一声哭出来;同学来家里玩,到时间舍不得人家走,“哇”的一声哭出来;刚对他说了一句狠话,立即委屈地掉下眼泪,“哇”的一声哭出来。

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2)

孩子总有这样的反应,实在很愁人。

后来因为担心孩子动不动就哭,长大后性格会软弱、胆子太小,我曾查阅过很多资料,也忍不住狠心纠正,但一直收效甚微。

最后,还是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点醒了我: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件坏事,和那些总是“忍住不哭”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优势很明显。

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3)

“动不动就哭”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长大后这3个明显差距

1.性格不同

心理学上认为,哭,是孩子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孩子之所以会哭,往往是有强烈的情绪需要表达,当孩子有了哭泣的需要,却一直忍住时,很可能不是“天生坚强”,而是曾有过某些不好的体验,性格上受到了影响。

比如有家长看到孩子哭时,会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制止,久而久之,孩子性格很容易变得内向敏感,不敢轻易地在他人面前哭泣,即便是长大后,情绪表达能力也很差,就算内心翻江倒海,外在表现也会压抑沉默,性格偏向于抑郁消极。

反之,如果孩子“动不动就哭”,反而能习得释放情绪的能力,承受能力更强,性格更积极,长大后人际交往也会更顺利。

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4)

2.心理防御机制不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人习惯于用层层伪装包裹自己,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情绪、真实想法,还有些人则是容易敞开心扉,喜欢和朋友交心,活得随性自在。

其实,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不同。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愿意将自身情绪展示出来,遇到挫折困难后,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强。

而那些“忍住不哭”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心理防御机制很强,会习惯性地掩盖自身情绪,用冷漠、麻木来伪装自己,可一旦被“破防”,反而会不知道如何调节身心,情绪波动极大。

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5)

3.共情能力不同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名叫“钟摆效应”,意思是指一个人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会像左右摇摆的钟摆一样,呈现对称状态。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负面情绪表达能力强,那么他们对正向积极的情绪感知也会强烈,反之,共情能力则会受到影响。

比如娱乐圈中的知名主持人,何炅、蔡康永都曾多次在节目中哭泣,正是因为他们的共情能力很强,能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才会更容易被触动心弦。

所以,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富有情绪感知能力,更容易与人共情,对他人表现得更关心,而“忍住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对情绪变化越来越不敏感,无形中变得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堪忧。

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6)

哭是孩子的天性,宜疏不宜堵

在很多成年人眼中,“哭”是软弱的、羞耻的、令人嗤之以鼻的行为,于是每当孩子掉起“金豆豆”,家长都会教育他“不要哭,要坚强”、“男子汉大丈夫”。

其实,哭和笑一样,都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让孩子将情绪释放出来,宜疏不宜堵。

比如当孩子一直哭个不停,我们不要出声指责,也不要刨根问底,只要耐心在一旁陪伴就好,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作为家有“小哭包”的经验之谈,在情绪爆发时,孩子和女人其实没啥区别,都是“油盐不进”,听不进去道理的。

所以我们应该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再去找到其哭泣的真正原因,尝试与娃共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基础,以正确的方法、态度处理,才是化解孩子眼泪的最好办法。

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就哭(孩子忍住不哭和)(7)

歪妈结语:

每个孩子脾气秉性不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其将情绪释放出来,给予陪伴安慰,而对那些忍住不哭的孩子,我们要查明孩子压抑情绪的原因,进行疏通引导,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娃健康长大。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