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名,汤姆叔叔应该是主角,然而在这部被誉为直接挑起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主角汤姆一直是善良、正直、忠诚的化身,他作为一种殉道式的人物,让人同情,又为他的斗争性不足而感觉惋惜,因此,我更愿意写一写书中的女性角色。

汤姆叔叔的小屋文学常识(汤姆叔叔的小屋书评)(1)

书中有像小伊娃那样的天使,仿佛来到世间的短暂数十载,就是为了给那些苦难的人留下爱的慰藉,有像伊娃的母亲玛丽那样性情多变,毫无人性的奴隶主妇人,有像克莱扎那样因不堪忍受女子分离,铤而走险离家出逃的大无畏的年轻母亲,有像奥菲利亚小姐那样代表北方土壤里自律,理性和解放奴隶的希望之光,有像凯茜那样在压迫中奋起反抗最终改变命运的斗士。

而我最想写的,也最难以忘记的,却是女孩托普西。

托普西是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因顽劣成性,被之前的奴隶主殴打,浑身都是伤疤,后来被善良的奴隶主奥古斯丁买过来,交给来自北方的堂姐奥菲利亚教养。托普西十分顽劣,正常的教化、殴打对她都没有什么作用,她就像一个顽固的化石一样,按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行事,她认为自己做错事就是因为她本性坏,而做了错事别人打她就是应该的,她深信自己本性就是坏的,因为她的皮肤是黑的,所有人都是这么定义这类人群的。也就是说,这个小小的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带来的后果都了如指掌,而且已经默认为正常。

她看似已经无法再改造,因为你无法唤醒一个不愿苏醒的人,你可以击打她的肉体,用恶毒的语言去贬低她,但是你就是没有办法让她改头换面。

奥菲利亚一开始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边进行着耐心的教育,一边也会对她偷东西和撒谎的行为严惩,这严惩的手段包括殴打和关小黑屋,然而,正如文章所说:

“鞭打和辱骂就像鸦片酊一样,敏感性下降后,剂量就得翻番。”

“托普西总是炫耀自己的罪孽和恶劣的行径,显然她认为这些事儿让她特别脸上有光。”

“我希望你来回答,怎样对待一个只能用皮鞭管束的人,而皮鞭对她已经失效了。”

奥菲利亚小姐对她几乎无计可施,她不愿意使用暴力,她几乎要放弃对托普西的教育。

托普西最后是被天使般的伊娃感化的,伊娃用她真诚的眼泪,发自内心的怜爱与关怀,感化了托普西。

奥菲利亚也终于放下了自己内心隐藏的以为别人看不见的种族成见,真正接纳了托普西。

最后,托普西被奥菲利亚带到了北方接受教育,托普西曾经的顽劣、花样百出都变成了她更加突出和灵活的学习能力,而且,她最终入了基督教会,去非洲做了一名传教士,终生在世人中积极行善。

托普西的成长 ,带给人的思索很多,在小说的情境里,代表的是作者基于当时的制度下,已经与白人对立的放弃自我追求的黑奴们,一旦解放后人生出路的一种探索,她认为黑奴的未来需要有基督教的教义感化,还有不带偏见的悉心教育与启蒙,而这样的成长土壤存在于北方。

托普西的事例表明,暴力有时候是多么无效的一种方法,多少战争中,那些掌握着高端武器的侵略者,最后却莫名其妙深陷一些装备低端的、几乎不堪一击的抵抗战;那些历史上的暴君、暴政,大多认为掌握着生死大权,拥有令被统治者不寒而栗的血腥手段,就可以奴化对方,江山永固,然而最后得到的几乎都是被统治者近乎疯狂的前赴后继的反抗,视死如归的崛起式的革命斗争,直至最终烟消云散于历史的舞台。

人心是世界最坚硬的东西,碰到又冷又硬的东西,它就会表现得坚如磐石。

人心又是世界上最容易软化的东西,有时候只需要一滴温柔的眼泪,一句温暖的关怀之语,就足以让它毫无招架之力,从此变得不再有任何刚毅的姿态。

历史就留给那些创造历史,或者想要改变历史的人去思考吧。

对于我们这种平凡人而言,所要思考的,是倘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托普西式的孩子,我们又当如何?

“我的学习一直不好,可能真如父母所言,我就是比别的孩子笨,我就是学不会这项知识。”

“我的作业总做不完,可能真如老师所言,我就是一个拖拉的孩子,怎么也改不了这个习惯。”

“我喜欢撒谎,是因为我从小就不诚实,撒谎是我的本性。”

“我杀人了,那是因为我本性就很坏,我妈从小就说,我遗传了我爸的暴力。”

.......

上述这些就是托普西式的思维方式,她给自己的一切不良表现都找到了注解,这些注解恰恰是她身边的人给她灌输的,托普西的世界里,她的奴隶主告诉她,她是黑人,天性就是坏了,除非剥皮换色,否则不可能变好,这好像是她的性格基因,所以她就按照这样的行为准则去发展自己,因为她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成为另一种可能。

这个世界上,一切有问题的孩子,大概童年的时候都有创伤。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本身并不带着善与恶的基因,他人生的路径,是他的成长环境无意中指引出来的。

当你的孩子出现一些托普西式的表现时,请停止使用暴力,无论是身体或是语言的暴力,试着放下姿态,用温暖和善良去感化吧。

这大概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给我最深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