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看到这张神奇的海报你会想到什么?
Sir数了数,海报上总共有21个电影节的获奖奖项。
口碑佳作?年度大片?
再一搜,原来是一地鸡毛。
电影叫《您好,北京》,一部下个月(11月)即将上映的电影。
但这些天,却很“热闹”。
先是原编剧王鹤鸣微博控诉曹茜茜剥夺了他的署名权,并将其告上法院。
后是把徐峥给拉下了水,还上了热搜。
但,最精彩的部分还是王鹤鸣对电影的这段“讨伐”:
一部烂电影还没有上映就可以获得26项大奖
想想中国电影有多烂
好家伙,这年头还有获得26项大奖,却这么“默默无闻”的电影?
再一看新闻。
嚯,又是“为华语电影扬名”,又是“携国产电影走出国门”。
电影到底如何,Sir今天先不评价。
但看着这二十多个电影节的奖项,Sir就有些不吐不快了。
这跟当年杨幂的休斯敦影后简直臭味相投。
在市场如此低迷的今天。
是否真的存在某部国产片,在我们不知晓的情况下“为华语电影扬名”?
01
都是啥奖?!
既然是“为华语电影扬名”,就得先看看它在哪扬的名。
众所周知。
国际电影节一般分为ABCD四大类。
我们常说的长片竞赛类电影节,一般指的就是AB两类,总共39个。
而《您好,北京》的获奖信息里……没错,39中0,至少竞赛单元里,能叫上名的一个也没有。
仔细看这二十多个奖项。
你会发现,吹得最厉害的,是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
什么是澳门国际电影节?
在中文维基百科上的标注是——由澳门电影电视传媒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举办的电影节,虽然是国际电影节,但主要颁奖对象还是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电影。
听着耳熟?
没错,在首届澳门电影节时,就有铺天盖地的新闻。
不过是负面的。
说是当年葛优作为第一届的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被电影节主办方弄得很不愉快。
以至于“黑脸走红毯”。
并且,参加首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马文的战争》制片高建文还发文“炮轰”澳门电影节的三宗罪:
乱收费;只参赛,不看片;涉嫌卖奖。
开场就有这样的“黑幕”,接下来的澳门国际电影节是否颁奖模式能让人心服口服?
近几年看来,历来颁奖的电影作品,都是历年票房最好作品。
2019年到2020年里,最佳影片分别是《流浪地球》《八佰》《长津湖》。
这三年的重要奖项里,登榜的作品有8分到3.2分作品不等,Sir想了很久,都不明白是什么评分规则。
而今年,《您好,北京》的三项大奖是什么呢?
——优秀新人、最佳男配、导演新人奖。
这通稿真是好大的口气。
前往澳门国际电影节的不知名作品,更像是在票房的流量池里打个滚,混个脸熟,为接下来的上映有更好的铺垫。
质量如何,Sir不能保证。
但,噱头有了,票房自然也可能就有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
在《您好,北京》获奖信息里,澳门电影节可能算是比较“中肯”的一个了。
至少人家最高票房最佳影片选的都不至于让人大跌眼镜。
但接下来这个奖项,可能就会让你哭笑不得了。
片方甚至还为它做了一个logo非常大的海报:
“第十八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入围。”
什么是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百度百科上说,这由美国鹰龙传媒公司(从事传媒和广告业务)在当地举办的电影节。
换句话说,这个电影节,连一个专门从事电影行业(机构)都没有。
而在过往的“战绩”里,它也是相当不专业。
在第16届的中美电影节里,郭麒麟成为年度最佳新晋演员。
凭的是啥片?
一部叫《宠爱》的电影。
先不说你看没看过这片。
即使你当年不小心看了,恐怕也不太会记得郭麒麟在里面演了个啥。
你说可能看中的是演技?
是潜力?
敬请欣赏“金天使”奖历年获奖电影。
红色的数字是电影的评分。
不难看出,这个奖项顺利为观众们将国产烂片挑了出来。
所以,logo放那么大,是生怕观众不会去搜吗?
大家图个乐,也行。
但接下来的俩,Sir也真是不吐不快。
为什么?
蹭得好明显啊!
首先是“芝加哥独立电影奖”。
不是“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也不是“芝加哥独立影评人协会奖”。
根据IMDb的线索,用英文的确搜到了一个Chicago indie film awards(芝加哥独立电影奖),但这个电影节也就只举办了4年。
而且获奖名单也不一样。
所以到底是什么来头?
Sir用中文搜索这个奖项名称,搜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您好,北京》的获奖消息,且已经是第14届了。
百度条目、维基百科?统统没有。
累了。
也许这种小奖,可能不会有百度百科?
那么再看一个——“戛纳丝绸之路电影奖”。
不得不夸一下片方的通稿,看下面这个标题,俨然一副金棕榈的王者姿态。
但,Sir兴致勃勃点进去,失望地出来。
我们知道有个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也知道有个戛纳电影节。
但,这个“戛纳丝绸之路电影奖”到底是什么东西?
于是搜了一下,今年戛纳国际独立电影节(CIIFF)才举办到了第三届,由哈萨克斯坦导演发起,在10月1日到3日在戛纳举行。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戛纳这个地方举行一个国际独立电影节,但跟戛纳电影节,没有半毛钱关系,纯属就蹭了“戛纳”热度。
够了够了,不想再看了。
02
别糊弄人了
说起来好像是“缺啥补啥”的一种做法。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走不出去的今天。
他们走进野鸡电影节的频率,也加快了。
伴随着三大电影节的次次轮空,我们随之认识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电影节。
往好听了说,是镀金——电影不需要在国内上映,先拿出国溜一圈,里里外外拿个奖,镀层金,回国后,宣发上也有话题可以说。
往难听了说,是欺骗——也不管这个电影节是真是假,是正规还是野鸡,花点钱买个奖回来,糊弄一下观众,也成了基本的营销手段。
在《您好,北京》里的的获奖信息,就有这么一位“老熟客”。
可以这么说。
过去了的几年里,它为华语片的国际奖项贡献了半壁江山——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奖。
百度百科里介绍,这个电影节的最大卖点是:
每年有数千部参赛影片,有15%-20%的影片会获奖。
什么概念呢?每年要颁出去150-200部优秀电影奖,甚至,还有设有最佳故事片、纪录片、新媒体、音乐电视、电影剧本等12个单元评选,并且下设200多个分项。
翻译一下就是,奖项类别分得越细,能颁的奖就越多,提高中奖率。
来了,就不会让你空手回去。
国产片可爱死这个电影节了,就看着近几年获得雷米奖的国产电影,是越来越多,上榜的电影,也是越来越冷门,甚至,在2022年获奖的四部电影里,有三部上映之后,在豆瓣连评分都没有。
特别是在2017年,中国电影更是扬眉吐气,几乎要囊括雷米奖各大分类。
而电影质量——最佳电影《逆时营救》4.7分,最高荣誉评委会大奖《美容针》4.5分,评委会特别奖《一纸婚约》2.7分。
好嘛,休斯顿人的眼光可真“特别”。
会场氛围呢?
你肯定记得,当时,杨幂凭借一部《逆时营救》获得雷米金奖的最佳女演员。
但,你看着皱了吧唧还没拉平的背景布,以及上面眼花缭乱排布如牛皮癣的赞助商,还有这PPT做的简陋介绍页,外加一个山寨小金人。
甚至,在背景板上还有不少中国的赞助商logo。
如此接地气的国际电影节,也是让当年看到这条新闻的Sir, 格外意外。
俗话说,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夫妻兵。
无独有偶。
在杨幂获得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的后几个月,刘恺威也得奖了。
不过不是休斯顿国际电影节。
而是第一届“美国亚洲影视节金橡树奖”。
凭借的作品,是豆瓣4.6“高分”的《继承人》。
什么是金橡树奖?
新闻通稿里写的是:美国亚洲影视节携手纽约电视节共同打造的“中国日”系列活动由此应运而生。
说白了,还是“中国特供”奖项。
看明白了吗?
随着中国电影人越来越有钱。
中国电影人“特供”的奖也就越来越多。
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你听过的没听过的或者多听了几次就耳熟的四面八方向我们涌来。
怎么分辨?
总结下来,无非是以下这么几类。
一,“杂牌军”。
一些没有听过名字的小型电影节。
比如唐嫣,就曾经靠电影《露水红颜》里5分钟不到的演出,获得了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的最佳女配角,而这一年,《匆匆那年》还获得这个电影节的最佳电影。
比如赵又廷,凭借4.4分的《九层妖塔》,荣获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
黄晓明呢,则是以3.8分的成绩,在《何以笙箫默》里的油腻出演获得中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更厉害的是毕志飞,没错,大名鼎鼎的《逐梦演艺圈》。
当年获得了2015年“美国加州帝王国际电影节”的官方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
这些电影节基本上都是确实存在的。
因为钱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乐于颁奖给中国的明星们。
二,“伪装军”。
用大牌电影节的名字,加个“国际”或是换个地名,就能做出一个山寨电影节。
你以为是某个知名电影节,但,仔细一看,三无产品。
像是法国中国电影节,与巴黎中国电影节无关;旧金山环球电影节与旧金山电影节也不是同一个电影节。
用这样的方式,一些电影节就可以张冠李戴,滥竽充数,不认真看清楚这些电影节的名字,国内的观众也很容易被骗了。
比如“柏林华语电影节”。
5.7分的《万物生长》,当年获得了这个电影节的影后奖。
但,这个“柏林华语电影节”与柏林电影节的关系,更像是李鬼跟李逵的关系。
在百度上写明:柏林华语电影节的宗旨就是为中国电影人在德国搭建的国际平台,摆明就是为了中国电影特意办的电影节。
比如“东京电影节中国电影周”。
吴亦凡曾经以《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获得首届电影周的最佳男主角。
但有意思的是。
在这一年,真正入围正主“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国产电影不是没有,有且只有一部,就是《暴雪将至》。
不知道拿奖的时候,吴亦凡看着正主入围的消息,会是什么想法。
第三,是“特供小队”。
的确是有这样的电影节,而且电影节噱头也不假。
但,就是专门为中国电影开辟了一套绿色获奖通道。
2014年,国内各大媒体出了一条新闻:
中国演员景甜好莱坞电影奖获国际奖,卷福称帝摩尔封后。
没错,那一年景甜的确获得了“好莱坞国际奖”。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的确获得了“好莱坞电影奖”的影帝。
但仔细看。
就不说“好莱坞国际奖”隶属于“好莱坞电影奖”这种事了吧,甚至于,整个“好莱坞电影奖”历史上,这个国际奖也只出现过一次。
就是景甜得奖的那一次。
你说是特意加上去的呢?还是特意加上去的呢?
原因,大概只有景甜知道了。
或是,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一个老牌A类电影节。
但,在2016年开始出现了“中国电影竞赛单元”,在这一届里,中国电影单元的金、银奖,颁发给了《夜孔雀》与《陆垚知马俐》。
并且,在2017年的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始人兼主席塞吉·洛塞克宣布,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将永久保留中国电影单元。
2018年的第42届。
中国电影竞赛单元金奖作品,颁发给了一部犯罪喜剧故事。
打败了《我不是药神》。
2019年的第43届……抱歉,2019年,该电影节因债务问题而解体。
直到今年,才传出意欲重启的消息。
但有意思的是。
该电影节的新浪官方微博,这期间,一直在正常运营。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03
要奖?要脸。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往自己的身上挂野鸡奖牌?
简单来说。
一为名,一为利。
名是虚名,利是实利。
最终的指向只是一个词——忽悠。
显然,业内人是有辨别能力的。
哪怕稍资深一些的影迷也会知道哪些奖是正规奖哪些是野鸡奖,所以奖牌挂满身,想忽悠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些对电影行业不甚了解的普通观众。
片方需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
对于片方来说,他们有这么做的“理由”。
当年一部《白日焰火》,本来只被当文艺片看待,柏林拿了奖,结果国内票房过亿,这样的神话,任谁都会艳羡。
三大节自然是没机会了,怎么办?
于是只能靠眼花缭乱的“量”来忽悠。
但问题是。
当奖项变成了一种买卖,便没有人记得拿奖的目的是什么了。
曾经,我们是为了证明自己去争奖。
是为了证明电影的“含金量”,演员的“含金量”,是用一块奖牌去证明制作过程的艰辛与努力。
很公平。
譬如《霸王别姬》,譬如《活着》,大大小小的电影在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上无限风光,但其背后,肯定的则是他们所付出心血,以及以此取得的成就。
以至于这些电影,在这么多年之后再看还是一个字,服。
曾经,我们也可以为了证明自己不去拿奖。
许冠英。
在《僵尸先生》火遍整个香港时,许冠英因为这部电影还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等多项大奖提名,但,他拒绝了金像奖。
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才是电影的主角。
梁朝伟。
《辣手神探》,无论是戏份的长短还是表演的出彩都可以被认为是电影的主角,但金像奖最终提名他最佳男配角。
他也拒绝接受。
原因?
并非现在所说的争番位,而是对自己努力成果的坚持,与对评选规则的反抗。
再一个例子,老戏骨许还山。
1992年,许还山因《筏子客》提名当年的金鸡奖。
但后期因为去了别的剧组,没法为这部电影配音,所以角色声音由配音演员完成。
虽然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但,竞赛章程规定,电影必须是演员原声。
就因为这个理由,他拒绝掉了当时含金量还非常高的金鸡奖。
要不什么时候看到这个奖在家里头
都觉得是偷来的
所以,当“奖杯”成了与资本对冲的筹码时,这种奖杯毫无意义。
拿奖,是成绩的证明。
不拿奖,是对得起自己的尊严。
而现在呢?
我们一边诋毁着三大奖。
骂那些不过是外国人的价值观,颁奖是别有用心。
吐槽所谓专业奖也不过是小圈子奖,没什么含金量。
另一边,则是靠关系靠资本获得大大小小的莫名其妙的所谓“肯定”。
无论你听没听过,偌大个logo都会打满整个海报。
越烂越包装,越包装越烂。
当然,我们鼓励走出去。
这些年,虽然不多,但也确实有那么几部电影走了出去。
就拿三大节来说。
《隐入尘烟》入围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兰心大剧院》入围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春江水暖》成为72届戛纳“影评人周”创立57年以来“首部华语闭幕影片”.......
很可惜的是。
《兰心大剧院》叫好不叫座。
《春江水暖》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隐入尘烟》……怎样的结局大家都已知晓。
但那又怎样呢?
当我们很多年后回想起这些年的电影。
能记得的,不会是那些挂满了野鸡奖的电影。
不会是迎合当下的三流烂俗片。
而是这些真正有质量的作品。
是的,质量。
与其用野鸡奖项P满海报来寻求安全感。
不如收起那些小聪明。
把精力放在质量上,做出一部真正可以走出去的作品。
做到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毕竟。
当一个人的身上挂满了野鸡奖标签的时候。
其自身,无论质量如何。
都有可能会成为野鸡奖的一部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