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讲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讲解(道德经第三章圣人之治)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讲解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上一章讲了美和善二字,本章又出现了贤字。这三个字,在道德经中,都是讲世间比较美好的事物。美,侧重于审美;善,侧重于方法;贤,侧重于功用。

贤,古体为贤。这个字由三个部分组成:臣,又,贝。臣指屈从之意,事君者为臣,走到哪里就被君王牵引到哪里,生怕跟丢了。又,一只手的意思。贝,金钱的意思。这三个字组起来,用一只手牢牢紧握着金钱,生怕弄丢了。古人造字,真的很形象。所以贤的本意,就是多财。

后来,贤的多财之意,被扩大化,泛指功用方面的优越。更多的也指多才,形容一个人有才能。用来指多财的贤,为什么后来被引申为指多才了呢。才,本意是指草木初生的样子,一丨两横,底下一横指土地,上面一横指刚长出来的两片叶子。草木之初而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萬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蕴也。所以才字,被引申为人的才能。贤,也有了指人多才之意,因为才能,也是一种优越的功用。

此句中,贤为其本意,指多财。尚字的本义,有重度过度的意思。尚贤,则是说,过度追求太多的财富。

不争,这个全书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第一次登场了。争字,本意指两只手互相拉扯东西。对道德经中不争地解读,分歧很大。这和道德经的立意太高有关,在道德经中,道不与万物争;圣人为有道之人,所以圣人也不与百姓争。那百姓之间,互相要不要争呢?道德经的给国家治理者圣人提出的建议是,让百姓不要太追逐财富,这样他们就不争了。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淡泊名利。

串起来讲,这句话就是说,使人们不过度地追求过多的财富,这样他们就不会互相争名夺利。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盗,同盜。后来上面的那个三点水被简化成了两点水。盜字,上面部分的那个字,同欲。下面则是一个皿。难得之货,和金钱还不一样,之所以难得,就是太稀罕了,有钱未必买得到。所以,人们但凡见到这种稀罕物,都会把它们藏在自己家里,找个坛子装起来封口,再挖地三尺埋到床底下,预期等自己的八代重孙哪天从祖宅里面挖出来重见天日,价值连城,能换万顷良田。

盗,私利物也,周公曰,窃贿为盜。欲皿为盜,故曰欲壑难填。先有金钱社会,后有叹服(谐音)成风。老子在几千年前就预言到了,如果一个社会,全民狂热地追逐金钱,社会必然的会叹服(谐音)成风。

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地追逐金钱财富。那么自然而然的,人们就会追逐比金钱更值得追逐的东西。此句,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一句的递进。从现代社会看,的确是这样,一个普遍的过度追逐金钱的社会,他们会进一步用已经掌握的财富,去追逐他们认为有更高价值的东西。被放大的私欲,永无休止的一天,它控制着人们不断地往一己之私的器皿中装东西,而人们却丝毫不知自己是被欲望操纵的玩偶。

这句话的解读:圣人应该使人们不要追逐那些稀奇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过度的私欲而互相的窃贿。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前面两句说,一个狂热追逐金钱的社会,会进化成一个窃贿成风男娼女盗的社会,那么,如果再往前进一步,这个社会会怎样呢?道德经说,如果再进一步演化下去,则会民心大乱。民心一乱,野心家阴谋家们则应声而出。

若要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给出的方案是:把能让人产生欲望和追逐心的东西隐蔽掉或者清除掉,那么民心就会渐渐地归于平和。

不是禁绝人们去追逐金钱和难得之货,打压他们的欲望,而是把这些被追逐的对象消除掉,或者使它们和人们隔离。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前面三句讲的都是从反面来讲的,不要怎么怎么样才好。那合理的办法,应该是怎么做呢,这句就是具体从正面给出的合理的治国方法。后世人,对这句话,误解很深。多数人认为,这是老子在提倡愚民之治。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的虚心,不只是简单的指谦逊,实腹,也不是简单地指吃饱饭。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让人返璞归真。返璞归真,不是愚民,而是把人从智巧中拉出来,恢复自身的淳朴本真。

单从摄生与修真的角度来说,这段话,字字天机。这里,泄露点天机吧。虚心,为降心火,以离中真阴,下济肾水,坎水充实,故曰实腹。肾水坚实,则生志,志多髓空,志闲髓实。虚心实腹,讲的是坎离循环,上为离火下为坎水。弱志强骨,讲的是精髓循环,上为髓,下为精。强骨,不是单纯地讲骨头的硬质外腔,更主要的是说,骨头内部的髓。

圣人治理天下,倡导百姓返璞归真,人们都会身体健康,很长寿,而且内心平和,于是整个社会清宁而又太平。

反过来,如果实心虚腹,强志弱骨的话,那么社会就会变成前面几句里面讲的那样:狂热的金钱崇拜社会,男盗女娼的窃贿社会,民心大乱百姓为奸人操纵的社会。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这句和上一句一样,都是从正面给出的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方案。欲,在道德经一书中,当做欲望解的时候,其含义,是指人由于匮乏而产生的一种症候。肾水的匮乏,会产生心火。精髓的匮乏,会产生志。心乱志狂,则百欲丛生。

欲望生于匮乏,匮乏源于丧己于物。失去了自己,才会追逐身外物来填满自己的匮乏,而以身外之物,填身外之身,则越填越离本真的自己越远。只会助长了更多的匮乏,导致更多的欲望。

道德经里,是把过度的欲望当做一种病态来对待。并且认为,要治好这种病,就是反过来,回归本真:实腹,壮骨。肾水坚实,精髓充实,则自然地不会产生过度的欲望和追逐心。当然了,道德经,并不刻意的主张让人过苦难的紧巴日子,只是让人不要太出离自身,因为过度地追逐身外物,而丧失人的本真和精髓。

所谓的现代文明病,各种亚健康。说白了,都是心火旺,焦虑,坎水虚,更助浮阳之火上扬。而那么多的大脑方面的疾病,脊椎方面的疾病,则都是因为,志多伤骨,把身上的精髓耗光了。

朴散以为器,道散以为物,物各命其名,格物以为知。在道德经中,作为知识智巧来讲的时候,认为,知识和智巧的产生,是因为对道的丧失。人因为失去了本真,而产生了匮乏,于是就有了欲望。人因为失去了道,而迷失在万物丛中,进而产生了知识。

倘若,人们都能做到存其真,抱其道。那么社会上的一些居心叵测的智巧之人,野心家阴谋家,也就没有可乘之机,不敢为非作歹了。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是欲的后续动作。有什么样的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为。无欲生无为,有欲生有为。

为无为,指的是倡导百姓返璞归真。让百姓复归于淳朴。

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虚心,实腹,弱志,壮骨。以上合在一起,它描绘出来这样的一副社会图景:人们普遍的比较淡泊淳朴,不会狂热的追求过度的财富,互相争名夺利。人们不会窃贿成风,更不会有男盗女娼。没有野心家阴谋家们煽风点火制作社会混乱作奸犯科。每个人内心都很平和,因为精气神充实,所以他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寿命也都很长。因为存真抱道,他们不会为一些不道的言论和观点所蛊惑,他们的精神面貌,看上去是那样的质朴而古雅。

无为,这个全书中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对无为一词的解读,分歧比较大。多数人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要不干预的意思,放任自流。真是这么简单,人人都可以当圣人了。甚至,放头猪,或者放一块连意识都没有的砖头在那个位置上更好。

无欲,并不是把所有的欲望都排遣禁绝掉,就是无欲。无为,也不是把所做的全部事务都停下来,就是无为。无欲不是和欲望博斗,并消灭它们。无为也不是和事务博斗,并终止它们。人在生存活动中,排遣禁绝掉食欲和性欲,起码就会饿死和绝种。连起个床也算是在做一件事务,把起床这种事务“无为”掉,躺不了几天就饿死了。不耕不作,没有粮食吃没有薪酬,很快也能把自己饿死。所有教导人和欲望博斗的人,都是无道的愚人。

本章中,反对的是过度的欲望,尚贤,贵难得之货,这些都是超出正常生存和生活所需的过度欲望。让百姓从这些不必要的过度的戕害自身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安乐与朴素自然健康的生活,圣人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做,百姓就能自在自得自乐的生活下去。

以无观无,而生无欲。以道充体,而生无知。以真事道,而生无为。这才是道德经真正想说的。

人皆存其真,又何须治理呢。天下无须治,故无不治。

以道德经为纲,学习《黄帝内经》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为什么活不了这么久呢?就是我们前面岐伯老师告诉我们上古就是真正知道的人是会法于阴阳、和于术术的,而且他会顺从这个天地的规律去生活。所以可以善终,就是度百岁而去。但是时代变了,那今世之人他不通天道以后,接收不到老天爷的那个天命了,就会开始胡来了。然后看后面就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把酒当饮料喝。黄帝时期那个酒,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提纯的高度酒还不太一样。那个时候是我们小时候喝的那个大米酿的醪糟,回味甘甜的那个酒,可以通经脉。 而且让人非常心情非常愉悦,黄帝那个时候用它来治病的。但是后来就是以酒为浆,你过度了以后就对身体不好了。

不仅以酒为浆,还以妄为常,就是天让你干啥你就不听,然后自己想干啥就干啥,谁也管不着。这个就叫以妄为常。就是天黑了,我们都不睡觉,然后天亮了也不起。一看周围人都是这样,还以为熬夜是正常的。那该睡觉不睡觉,该结婚也不结婚,该生孩子也不生孩子,就是和老天爷的命令反着来的。所以会发现现在的人,基本上都过着以妄为常的生活。这样子的一种生活,怎么会不生病呢?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又怎么讲呢?人们天天把酒当饮料喝,然后喝醉了以后,不节制的去同房。

这样的话,那人体的这个精很快的就会枯竭了。那精坏了以后,形就会坏。形坏了以后,神也会跟着散掉了。

人的精气它就像存款一样,对日常我们要省着一点花,余额越多就会越健康。天天熬夜,它就是一种挥霍,它熬的是什么呢?肾精。再比如整天刷手机、追剧、刷抖音从早看到晚。然后你看手机,看电脑这些中医里面讲酒是伤血,这个耗的就是他的肝血,这就叫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怎么理解呢?不知持满是指的是形的方面,不时御神,讲的是养神的方面,就是御神怎么御呢?

御神的本质就是和天保持沟通,天人合一。老天爷让干嘛,然后就干嘛,这就叫御神。以常为常,这就叫御神。

那今天的社会我们都在追求的是什么呢?

在追求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现在很多人追求那种非常廉价的满足感,就是脱离自然的那种人为的享受。那我们叫享乐主义,心里面想干啥就干啥,这就叫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看有些人就非常喜欢玩那种密室逃脱 ,然后还有蹦极这些运动。那这是什么?这种就是通过寻找刺激来追求,来获得快乐的这种项目。然后反过来啊,如果说你去山间听一听天籁,喝一喝山泉水,再在那里悠闲的住上一晚上,太美了。就像鱼儿置身于水中一样,是天人相合的快乐。这两种快乐,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追求刺激和这种生命本身的快乐,它完全不一样。所以那些很庸俗的那种寻找刺激的快乐,就是逆于生命的本身,那种就是叫逆于生乐。

我们接着继续往下讲,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个怎么讲呢?就是说起居无语节,就是不懂养生之道,经常昼夜颠倒,然后以妄为常。最后五十多岁就变成小老头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我们继续往下面讲,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个虚邪是什么意思呢?虚邪它是相对于实邪,那么实邪怎么说呢?比如被火烧到,被水呛到,或者是被毒虫咬伤了,这种有形的它就叫实邪。

那么虚邪,就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这样一些对我们的伤害呢?虚邪就是像中医里面说的那种六淫,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人就叫做虚邪。平时我们说受风了,着凉了、上火了这些,还有那种穿堂风。这种风邪和寒邪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他伤到了,就可能着凉感冒了。

所以这种就叫做虚邪贼风。上古的圣人,身体是非常的敏感的,就会主动的去避开它。我们现在的人,不仅不懂得避开,反而还会人为的制造出来空调、冷气这些虚邪贼风来伤害自己的身体。很多自以为是很好的东西。其实在古人看来,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一些麻烦。

我们继续往下看,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句话很经典,大家好好琢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我们先来讲这个真气,这个真气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指我们呼吸的气,这种呼吸的气再加上我们胃里面的水谷之气,它合并起来滋养我们整个身体。这个就叫做真气。恬淡是什么意思啊?恬淡其实就是心里没有啥事。很平和,整个身体和精神处于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这种状态。当我们的这个身心都放松的时候,这个真气就会运行的非常顺畅。但是一旦心里面要是有事儿或者有压力的时候,眉头和肩膀都会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

这个状态气血就流通的不顺畅。而且久而久之你的这个经脉就会被堵塞了。所以我们平时要有意识的去放松一下自己的形和神,让自己变得恬淡一些。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怎么讲呢,平时如果观察别人的话,观察周围人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人他不能安静的呆着,独自呆着的时候,就感觉好无聊,百无聊赖。非要找一点什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个就叫做精神不能内守。精神内守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精神内守的人,他就觉得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时候,就是最幸福的时候。身外的那些东西也进不去他的内心,就算是能够进去的话,也是快进快出。所以身外的那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办法烦扰到他的内心。就是庄子所说的这种物我两忘的那种状态。反观那些精神外弛的人,总是被外物所驱使,就是为外界事物所烦恼的时候,又会为自己烦恼。

我们继续往下看,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个志闲而少欲不是说让人没有志气,啥都不干,然后躺平。它是指我们的欲望啊不要杂,不要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要,一定要专注,要专注在很重要的这种事情上面。

那些因为虚荣心生出来的不必要的欲望就可以去掉。其实观察自己也会发现,当人欲望越多,精神内耗就会越大。然后人这个时候就会越容易心累。

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就是说当这个精神很强大的时候,心就会安定,心安定了以后,就不会一会儿慌这件事,一会儿慌那件事,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就是各种慌。不慌就属于那种心安而不惧的状态。形劳而不倦,就是说圣人,虽然说在形体上面可能一直在劳作,但是因为精、气、神内守,所以又特别的足够,所以身体上就不会觉得疲乏。同时精神上也不会觉得厌倦,也说明他的身心都不累,这就是叫形劳而不倦。

通过这样一个讲解,我们可以想象在天真社会人的这种精气神是很平和的。人的气是很顺的,做什么事情人的气都能够第一时间跟得上去,精气神也是跟天同步的这样一种状态。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成,从而实现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我们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为什么总是会勾心斗角。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大部分人精神就不能内守。当一个人不足的时候,他就不断的向外界去索取。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互相伤害呢?因为每个人都不足。然后总想从别人那里拿一点东西,那最后大家都互相争夺。最后导致皆不得所愿,每个人都过得很痛苦。

所以让社会变得很美好的一个关键就是每一个人他的精神都应该很富足。

我们接下来继续往下看原文,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我们讲一下,这一句就是说天真社会的人,他都是什么精神自足的。日常的这种衣食住行,都会过得很怡然自足,人和人之间他都不会互相羡慕、嫉妒。它就叫做高下不相慕。那后面的这个其民故曰朴呢?是说每个人都很淳朴,淳朴的前提是什么?是天真。因为保持天真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淳朴。那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普遍不淳朴了呢?是这个环境、时代变化了。因为现在人为的东西他越来越多了,所以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淳朴。

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时候,没有这种传媒去扰乱我们的思想观念的时候,其实人本身是淳朴的。当有了我们现在所有的这一切,你就会发现人失去了天真,他剩下的是什么呢?他剩下的就只剩下这个人为了。

大家看一下这个人和为他合起来是一个什么字呢?伪。汉字是蕴藏着很丰厚的智慧的。

我们继续往下看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我们讲一讲,这里的嗜欲和淫邪,它指的是什么?是指过度的不正当的欲望,这个淫它指的是过度的意思,而不是我们现在的字面意思。

邪是指不正当的。举个例子,吃两个馒头就吃饱了。但是非要吃十个馒头,这就叫淫。不吃馒头,非要去吃玻璃,这就叫做邪。淳朴的人是不会被这些淫邪扰乱自己的心神的。

打个比方,比如说神农架有一个野人,突然看到个几千万的跑车,我们觉得他看会觉得很羡慕吗?他一定会有无感,而且会觉得很好奇,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很高大上的东西。在他眼里不是这样。因为他就没有这种观念。

圣人,是嗜欲不能劳其目,根本不当回事,也不会惦记这些。然后淫邪不能惑其心怎么理解呢?是说当心神非常强大的时候,就不会去爱慕虚荣了,也不会去追求那些不正当的东西。

当生活中没有淫也没有邪的时候,我们身体上的大多数毛病都不会有的。人为什么会变得不正常呢?是心里面先改变的。

改变了以后,就会开始追求淫邪,正常情况下可能每天满足衣食住行就活得很快乐了。但是想要开个跑车,还得整个别墅,还得请几个保姆。这么一弄完,生活就真的变得好有压力了,而且会有操不完的心。对照我们生活中去分析,就会发现人的压力和烦恼,其实是来自于过多的欲望。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这个怎么讲呢?这句话是说聪明的人和笨的人,因为愚和智,贤和不孝是一个反义词。贤是有才能的人,那么不孝是说无能的人。是说聪明和笨的,有才能的和无能的人。

所有这些人都能够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而且每个人都过得怡然自得。你开你的跑车,我做我的普通人,大家都不内卷。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生命,生存的条件完全不取决于外界的这个环境以及人和事。所以这样的人就没有软肋,没有软弱的地方,不在乎这些东西,没有软弱的地方让外界因素去侵袭。所以精神上也不会感觉到恐惧。因为外界根本没有东西能够撼动他的内心。总是非常平静的对待外界的事物,这就叫不惧于物,故能合于道。

不得不说古人这种境界豁达,超然物外。就像站在太空去看地球一样那样一种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