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老师把他近年来陆续发表在《教师月刊》上写给一线教师的信件整理出来,取名为《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捧读新书,再一次感受到这位当代教育名家炽热的情怀、渊博的学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谆谆教诲与悉心引导阅读是全书的主题词经由个体阅读继而实现全民阅读,从建设书香校园最终达到建设书香社会是他不倦的追求全书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阅读主体,同时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阅读提出了诸多切实的建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阅读丰盈每一个日子)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朱永新老师把他近年来陆续发表在《教师月刊》上写给一线教师的信件整理出来,取名为《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捧读新书,再一次感受到这位当代教育名家炽热的情怀、渊博的学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谆谆教诲与悉心引导。阅读是全书的主题词。经由个体阅读继而实现全民阅读,从建设书香校园最终达到建设书香社会是他不倦的追求。全书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阅读主体,同时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阅读提出了诸多切实的建议。

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名不读书的教师也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这是朱老师经常用到的“朱永新名言”,在这本新书里,他也多次提及。在他看来,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阅读趣味与水平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一名忽略阅读的教师无法培植出热爱阅读的生命。面对一线教师对自身阅读和指导学生阅读时的疑惑,朱老师提醒大家: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教室里的“国王”。关起教室的门,你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总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所以,不妨从你自己的教室开始,晨诵、午读、暮省,从你自己的专业成长开始;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他强调,专业阅读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根据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孜孜不倦地成为终身学习者。如何实现专业阅读,成为最好的领读者?首先,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上自己领先一步带头读起来。榜样就是最好的引领,教师自己手不释卷,学生才会嗜书如命;教师自己享受阅读,学生才能趣味盎然。其次,教师要有鉴别书的好坏的能力,乐于阅读优秀的书,成为优秀的自己,引领更多的人爱读书,读好书。再其次,阅读不能太功利化,教师要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相信阅读的力量,以足够的耐心,用阅读涵养心灵,和学生一起静待花开、共同成长。

针对当前教师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和读书效果差的情况,朱老师给出了明确的意见,一是合理利用时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用力还是能够挤出一些来的。二是用心地“啃读”,特别是有关专业发展的书,重在精读。针对教师很多时候要忙于非教育教学事务的现实,他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表明立场:“应当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学,让他们从书籍这个最重要的文化源泉中尽量地充实自己。这是全体教师精神生活基础的基础。”只有让教师有时间、有机会不断学习,广泛阅读,认真反思,成为具有深厚积累、宽广胸怀、博大智慧的人,才能实现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所有的童书都是预言书

在这本书中,朱老师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他认为,儿童阅读决定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儿童阅读的深度决定了民族精神的高度。童话大王格林说,所有的童书都是预言书。因此,要用心研究儿童,用立体的思考对待儿童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对他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它能够塑造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美丽,要通过阅读去塑造儿童美好的人格,要通过儿童阅读去创造一个民族美好的未来。

儿童的眼光与成人是不同的,经典的阅读是需要成人指导的,儿童的阅读是需要成人陪伴的。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道出了家庭中父亲在教育孩子时的地位和作用。《朗读手册》里有一首小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首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母亲在家庭阅读的真谛。阅读是让孩子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家庭开始。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的作用也很重要。教师就是要把那些最能够满足儿童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充满智慧、情感和真善美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怎样引导学生读起来呢?一是读而有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二是读而有趣。教师要会说话,因为教师的语言是把书籍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推动力。没有这种推动力,书籍就像沉睡在图书馆书架上的巨人。三是读而有得。这就要求阅读的内容和方式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和成长之乐。

从“书香校园”抵达“书香社会”

“书香校园建设”是朱老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围绕这一行动,他提出需要六大载体:环境载体,让校园文化或班级文化通过各种事物外显;物质载体,各类图书在图书角、藏书架上呈现;活动载体,围绕阅读组织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载体,一群人因阅读成为成长共同体;课堂载体,通过阅读课程有序推进阅读;评价载体,通过激励等手段提高阅读水平。

做好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朱老师认为,学校里首先要有一个真正爱读书、懂好书,能够及时为全校师生推荐好书,带领大家共读的校长;第二,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一所充满书香的校园里,通常在醒目处可以看到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第三,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有一个藏书丰富而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第四,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是必要的;第五,应该有精彩纷呈的学科阅读,阅读是走进学科本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所有学科都有阅读任务,所有教师都应该热爱阅读;第六,应发挥学校的文化中心功能,通过开展亲子共读、组织读书会等,带动全民阅读,促进书香社会的建设。

在建设书香社会的过程中,朱老师认为,有三类人群特别重要。一是父母,二是教师,三是领导干部。教师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不待言说。父母是家庭中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最重要的首任和终身老师,亲子共读是点燃孩子阅读兴趣与热情最有效的方法。领导干部的视野与胸怀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所有工作的推进,而他们的视野、胸怀与阅读有直接关联。因此,教育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个彼此影响、相辅相成的生态圈。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和实验,如果没有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与协调,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在过去的20年里,朱老师引导广大教师用阅读丰盈每一个日子,他一直站在中国阅读推广的精神之巅。

(作者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5日第4版

作者: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