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25日,我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开考,其中语数外科目首次采用全国卷三门科目分别考了什么?从中透露出哪些信息?对今年的高考准备工作有哪些启示?昨日,盐城市教科院分别就这三科进行了点评(记者姚梦整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盐城市2022年高三一模分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盐城市2022年高三一模分数
1月24日、25日,我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开考,其中语数外科目首次采用全国卷。三门科目分别考了什么?从中透露出哪些信息?对今年的高考准备工作有哪些启示?昨日,盐城市教科院分别就这三科进行了点评。(记者姚梦整理)
语文:走出套路,走向素养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落下帷幕,在之前对语文试卷一直有诸多揣测,现代文阅读怎么考?作文到底是什么形式?诸如此类,这次适应性考试给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即试卷整体结构类似于去年的山东卷,相对固定;但是其细微处因文设题,十分灵活,体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察。
一、试卷结构方向明晰
目前试卷的四大板块基本稳定,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强化学生的阅读势在必行。整份试卷文字量大概8500字,比2020年江苏卷多了近1000字的阅读量,处于2020年山东卷与全国卷的中位,我们本学期以来调整的方向与此基本一致。
1.强调综合导向
与以往试卷相比,本次试题的综合性更强,以语言文字运用题为例,江苏卷在考察时都是独立设点,但这份试题是用两个语段统领了5个小题,语段内容更丰富,考点更密,比如第22题“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在考查概括能力的同时还兼顾了句式,更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再以现代文阅读为例,不仅现代文阅读Ⅰ以群文形式出现,在辽宁、湖北、河北、广东四省考查的现代文阅读Ⅱ《国文教员》也是多文本形式,同时文本跨界跨类,这是之前罕见的。虽然江苏考生未考查此文本,但其中的倾向值得我们关注。
2.关注生活实践
整份试卷选材延续了以往全国卷和山东卷的选材风格,选材不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无论是现代文阅读Ⅰ的人工智能,还是写作的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都提醒我们,不能让学生们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们未来怎么样,中国未来就怎么样。试卷坚持反映时代要求,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想必考完其他几门学科试卷之后,学生也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
3.注重经典价值
选材在不避热点的同时,还坚持经典性。整份试卷文化色彩浓厚,现代文阅读Ⅰ在关注时代热点的同时还注重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再以文言文阅读为例,传主是霍光,是汉朝历史上画有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典型人物、精彩事件、经典篇目不回避也是本份试卷传递出来的有效信息之一,回归教材,重温经典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方向。语言文字运用Ⅰ选用的围棋题材也指向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是一致的。
二、题目形式比较灵活
试卷的整体结构虽然变化不大,但学生完成试卷的过程却绝不轻松,整份试卷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套路,无论是设问角度还是设问方式,都要让学生三思而后答。
1.依据材料设问,试题角度更具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这份适应性考试的试卷有效落实课标精神,依文设题,答题小能手们往往无套路可寻。比如川端康成的《秋雨》就淋湿了很多同学的心,第8题扣住“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和“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让学生回答其中暗示的内容,必须要真正读懂文本;第9题“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情感氛围”这一概念很多同学前所未闻,自然也无法套路化答题。2.注重学生素养,考查方式更多元
尽管适应性考试被认为是高考的风向标,但我们备考也不能亦步亦趋,而要透过具体的题目,看到其背后的命题原则和命题依据,看到其考查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语意的连贯这一考点,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是一个常见考点,但本次考试在语用题的第18题和第21题两次考查这一考点,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就比较少见了,这也看出题目的设问是依据材料而来,设问无定式。第19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修辞手法,2020年新高考Ⅰ卷则在第19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修辞,同一知识点,考查方式不同,考无定式是现在一直在强调的。
3.设计情境任务,问题答案更开放
伴随着新教材新教法的推进,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渐渐融进我们的语文学习,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也策应教改。金克木的《国文教员》第9题设问“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情境任务进入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中可能是一个趋势,新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写作文体都要关注。以前的考生还能借助死记硬背在名句名篇默写一栏拿到满分,现在情境任务的设计,使答题难度明显增大。而且,两个版本试卷的默写最后一题,答案都不是唯一的,答案的开放性也表明了命题中心的态度。包括现代文阅读Ⅰ的第5题,无论你是否同意题目中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高三同学要注重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加强基本素养,在阅读中注重对文本本身的内涵的发掘,抓住文本的独特性;在写作中要关注时代精神,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强化自身的思维广度、高度和深度。
数学:“刷题”老路肯定走不通
刚刚结束的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即八省联考,是国家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的重要举措,是新高考的全程模拟。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没有了考试大纲,没有了考试说明,最近的主要“依托”就是这次考试。我们从这次数学试卷的试题中能感知到什么信息呢?
第一、考试的依据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新、旧标准的交集,不再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立体几何可以这样考:还原立体图形、记忆圆台的体积公式,不见了空间的角与距离;双曲线可以出现在21题上;出现了结论开放性的填空题、含有逻辑推理的选择题。
第二、基础知识的考查都带有了综合性,不再是把分数送到你的口袋里再拉上拉链。集合考查了子集、并集、补集;复数考查了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一道解几的选择题集抛物线、圆、直线于一身,如果不能认真分析选择支提供的信息,运算量足以相当于一个大题。
第三、没有特别的难题,但关注考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建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8题需要构造函数解决问题;关注考生应对陌生情境问题的能力,如第21题新定义了几何体的曲率。还有许多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只有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答案。为此试卷有很高的区分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接下来的复习迎考中首先要尽快建立、完善高考数学的知识网络,每一个节点都不能忽视,因为它有可能出现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而且还要明确它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差异,因为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概念、方法才能解决带有综合性的基础题。其次要提升研究高考数学常用模型的能力。如函数性质的探究路径;数列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几何图形的研究策略;方程、不等式的解与证明等。最后想强调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新高考一定有新面孔,平时要做这样的练习,注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识别与转换。
应对新高考要有新路径,我们以前有很多考生都是在走“刷题”应对高考的老路,现在肯定是行不通的,新高考它遵循“一核、四层、四翼”,数学学科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降低大量刷题、机械训练的收益。所谓的新路径就是要通过深度学习,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以便将来走上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
1月24日下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英语试题揭开了其神秘面纱。试题一经流出,受到了各方面相当大的关注。我们仔细研读这份试卷,期待从中捕捉到一些2021届高考英语试卷的信息。
启示一 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
本次试题命题类型稳定,试题内容和选材与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高度契合,突出了核心价值导向和新课标中的学科素养要求,落实考生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同时,试卷各题型主题紧扣并全面覆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三大主题。这点认识是高三后期选择训练素材的重要方向和依据,高三后期应该考什么?怎么考?这份试卷应该是后期训练的参照物和风向标。
启示二 试题充分凸显了阅读的地位,说明“得阅读者得天下”。
试卷中共有七个语篇,分值占比为53%,另外包含一篇读后续写中的阅读文本。四篇阅读理解的文本中三篇涉及说明文,都是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更多关注三大主题语境,选择与主题语境相关的素材作为训练内容。训练素材的体裁应该向说明文倾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结构,以及说明文的命题方向。
阅读理解的15道题以细节信息题居多,但每篇阅读都涉及到了主旨大意的考查,如A篇21题,B篇24题,C篇28题,D篇35题。也考查了推理判断题,如C篇31题。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除了抓准细节信息,更要训练学生要有语篇整体意识,强化学生对文本主旨大意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外,试题还考查了考生对长难句的理解能力,如B篇的第27题,以及语法填空题第三小节第二句长达49个单词,且在其中设置了三个考点(59、60、61),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意志都是较大的考验。因此在阅读中加强长难句的分析能力势在必行。
启示三 试题重视语言输出,写作成了重头戏。
试题中的写作共40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应用文写作,写一封求助信,李华向外教求助英文诗朗诵比赛事宜,属于半开放型作文。试题给出了提示点,要求考生围绕所给的提示点合理想象,并进行具体拓展。在真实的语境中考查了考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下转A16版) (上接A03版)第二部分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综合语言能力测试。讲述的是作者在路上车抛锚后向路人求助,但无人理睬,在快要放弃的时候有一个墨西哥家庭鼎力相助的故事。所给的两段开头语,暗示了故事的情节发展方向。考生应该在读懂文本,理解文章立意,抓住提供的开头语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后的语言输出。
在写作教学中,要更多地创设真实的语境,培养学生在符合他们身份的真场景中用英语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后续写的训练应该是高三后期训练的重点,但不可重写而轻读。没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很难做到有质量的输出,因此要去阅读对场景、心理活动、行为活动、人物对话等描写丰富的素材。同时,续写的方法与策略,也是研究的重点,而不可随意而写。
启示四 试题中反映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知识。从本次语法填空试题来看,语法基础知识是本题的考查重点。语法填空考点设置与平时训练有所变化,有提示词从之前的7个变为6个,无提示词则增加了1个,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试题难度。有提示词的考点依然是词性变化和非谓语动词为主,这就需要学生对词汇及词性词形的变化加以重视,同时加强对句子的结构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