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中国】

分享油茶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油茶产业助力粮油安全)(1)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卢 燕

10月中下旬的一天清晨,天还没亮,来自广东连南县的房细妹就招呼着120多位工友上山,抢抓晴天采摘油茶果。广东英德下太镇高洞村英德宏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像房细妹这样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采摘工人们在油茶树间穿梭,成为连绵起伏的油茶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房细妹说,他们来了十多天了,每天收入最高有200多元,少的也有170元到180元一天,估计还能再采一个月左右。

山上工人采摘忙,山下加工厂机器轰鸣。来自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的谢春苗是加工厂的一名工人,每个月在这里上班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以前在家种地打打散工,来到这里收入比较稳定,不用日晒雨淋那么辛苦,而且离家近方便很多,上下班开电动车只需要15分钟。”目前像谢春苗这样在加工厂上班的有近10人,大都是来自附近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英德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随着油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及茶油市场回温,英德全市油茶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目前,英德全市现有千亩连片规模油茶企业、合作社3个,油茶面积已达1.65万亩,今年产茶油量预计突破156吨,产值超过2500万元。至2025年,该市油茶栽培面积预计将达2.6万亩,逐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已经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目前,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5184万亩增加到2021的年6888万亩,茶油产量由2011年的30多万吨提高到2021年的90万吨,总产值由2011年的245亿元增加到2021的年1920亿元。10年时间,全国油茶林面积增加了33%、产量提升了166%、产值增长了近7倍。目前,全国油茶种植县近800个,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油茶大县200个,茶油产量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8%,成为我国植物食用油消费量前10位的油种,为助力粮油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油茶产业发展还带动2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享油茶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油茶产业助力粮油安全)(2)

↑油茶

高位推动 国之大者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粮油安全是国之大者,发展油茶是增加我国食用油产能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政治任务,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油茶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的《全国大宗油料作物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油茶纳入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大局中统筹支持。全国种植油茶的15个省区市党委、政府都印发油茶发展规划,出台油茶扶持政策。

2019年9月,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 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屋建瓴,立意深远,阐明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为新时代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油茶经济林的培育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20年,中央财政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纳入支持范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油茶产业发展指南》。

202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年8月,国家林草局发布的《“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广高产优质种苗和适用种植技术,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年产茶油200万吨。

2022年3月,中央1号文件要求“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到2025年油茶生产的目标任务。

2022年6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站稳国家立场,牢记“国之大者”,共担政治责任,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十四五”时期油茶发展目标任务。通知强调,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得占用耕地种植油茶。通知要求,各地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规划布局好油茶扩种、改造土地利用空间,制定油茶种植改造三年行动方案,并将2023-2025年油茶生产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建设任务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全周期精准管理。

2022年10月,国家林草原局印发了《全国油茶主推品种和推荐品种目录》,确定16个品种作为全国主推品种、65个品种作为各省(区、市)推荐品种,并首次提出了配置品种建议。16个全国油茶主推品种为: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4号、华鑫、华金、华硕、湘XLC15(湘林210)、湘林1号、湘林27号、岑软3号、岑软2号、赣无2、赣兴48、赣州油1号、“义禄”香花油茶和“义臣”香花油茶。目录还列出了各主推品种的特性、适宜栽植区域、造林要求和配置品种。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国家林草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班,采取超常规举措,在林中增“油田”,在山上建“油库”,坚决扛起新时期油茶发展的政治责任,同时联合印发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

方案明确,2023-2025年,全国完成新增油茶种植面1917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75.9万亩,建设200个油茶生产重点县,新增高标准油茶林3000万亩。

方案提出,要调整优化主推品种,优良种苗年供应量稳定在6亿株左右,油茶种植和低产林改造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要优化加工生产布局,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集群化发展的油茶产业示范园。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广转化,组织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推进油茶采摘机械揭榜挂帅项目实施。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适度规模经营。要开展油茶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消费。

方案要求,要建立健全生产用地、资金投入、金融信贷等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基层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油茶生产任务全部落地上图;要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油茶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确保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高标准油茶林达到4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

顶层设计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发力,为油茶产业发展送来政策东风。

分享油茶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油茶产业助力粮油安全)(3)

↑油茶公园全景

名副其实的健康树

11月初的一天,广西省岑溪市波塘镇奕丹油茶公司经理胡存宁正在忙碌着翻晒茶籽。他一边翻看着茶籽,一边算开了账:今年收获茶果5.2万公斤,产值有35.49万元,加上油茶麸的销售收入,总产值小40万。他从2009年开始种植岑溪软枝油茶68.2亩,2018年开始进入丰产期。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岑溪是软枝油茶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培育基地。近年来,岑溪市规划产业结构、引导种植品种,加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优势的苗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岑溪软枝油茶系列品牌。据了解,岑溪市现有广西油茶国家级林木良种育苗基地1个、油茶定点采穗圃1个、油茶良种苗木培育单位6家,每年育苗1500万株,产值1500万元。同时,岑溪市现有油茶专业造林公司5家、油茶造林专业合作社2个和油茶育苗专业合作社1个,造林规模达50-200亩的造林大户有28户,造林规模达2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公司)有17户。建成了自治区油茶“双高”示范点1个、现代特色农(林)业县级示范区2个、村级示范点3个、岑软系列油茶大杯苗造林示范点3个、低产林改造示范点2个。2021年,岑溪市油茶种植面积3.84万亩;2022年,岑溪市油茶种植面积4.04万亩,比去年新增种植面积2000亩。

自广西2018年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4年间选育出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的油茶良种31个,特别是通过认定的香花油茶良种“义禄”和“义丹”具有生长快、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油茶良种容器苗年产量达到7000万株。大力推行油茶“大苗大坑精肥”种植技术,推行新造林“三个100%”,即100%良种、100%使用2年生以上良种大苗、100%采用花果苗造林,确保新造林第三年即可挂果投产,5-6年即可达产,让油茶这颗健康树快产、多产并且质量更高。同时,广西已打造培育“桂之坊”“六道香”“九龙桂”“良大头”“岑王世家”等一批优秀品牌。并组织制定广西山茶油团体标准,指导“三江油茶”“百色山茶油”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当家树种,特别是其浑身是宝的特性,让其在2000多年的栽种历史中,健康树的标签越来越得到认可并得到证实。在湘桂黔地区自古有很多习俗从侧面说明了人们早就掌握了油茶对养生保健的知识。比如,侗族有“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的习俗。在湖南,早年一些地方嫁女儿有送粮油的习惯,流传着“一茶(油茶)二麻(麻油)”的说法,以示吃喝有余。在福建,一些地方有给新娘头发抹茶油的习俗。司仪在给新娘抹茶油时会唱民谣:“茶油滑,茶油乌,今年来,今年生查埔。”查埔即男孩的意思,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油茶的生产和发展源远流长。

油茶种子的脂肪油称为茶油,自古在我国隶属“皇宫御膳”用油。《天工开物》中有记“山茶油,油味甚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又云:“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病垢。” 《农政全书》等多本古籍,都记载山茶油可以“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等食用功能。

油茶浑身是宝。茶油营养价值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远远高于菜籽油和花生油,并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保健作用。茶油与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相似,成分间的比例还略好于橄榄油,因此素有“东方橄榄油”和“油中软黄金”之美誉。茶油也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用油,其高温稳定性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烹饪方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端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在国产高端植物油中的占比达到80%。 《中国中医药大辞典》记载:“茶油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可概括为: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茶油对女性皮肤管理也十分友好,因其油酸含量高、热稳定性好,可以起到润肤美颜的效果,自然成了优良的化妆品用油。相传唐朝杨贵妃用茶油沐浴以保持青春不老。

油茶种子榨油后的渣滓称为茶枯,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及茶皂素,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又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制造洗发香波等。茶皂素有强效的去污和杀菌杀虫能力,可制生态环保的清洁剂、消毒剂和杀虫剂。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作优质栽培基质。茶树干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

油茶还是一种长寿树,不与粮食争田地,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其稳产收获期可达几十年以上,而且采果时节正好错开老百姓干农活的时间,是我国南方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绿色油库”。

分享油茶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油茶产业助力粮油安全)(4)

↑枝头挂满油茶果的油茶树

触之入目的“美丽树”

11月28日早上7点多,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南环村护林员张良甲就在晨雾未散时出发了,他要去茶冲组查看那500余亩的茶子冲油茶培育基地的施工情况。沿着刚辟出的泥泞山路前行大约一公里多,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张良甲的眼帘——挖掘机、运输机轰轰作响,这是在在拓宽道路、运输砂土。作为油茶培育基地项目的责任人,这山路他不知走了多少遍,为的是设计最优路线。这不仅关系着运输,还关系到以后村民的出入,他带着人清理山上的杂树,再结合盘山公路的设想改造山坡,方便大家以后采摘、运输。不但他全身心扑在项目上,项目的进展牵动着当地村民的心。

望着经过翻新已经大变样的山林,当地村民介绍,以前这里也种植着油茶林,每年也会组织大家摘茶果、打茶油,还颇有名气, “茶子冲”这个地名就是这样来的。但随着油茶林老化,油茶树渐渐不挂果了,没了收益,就连山上的路都没了,这里成了一座荒山。后来,村上计划重新打造油茶培育基地,“茶冲组、瞿家组将559亩山林交由村上打理,待村上将油茶树培育好后,三年后再将山林归还给村民。这些举措让大家对油茶培育基地的建设特别期待又很有信心。”张良甲说。为此,他还专门出去学习,了解茶树的特点和养护知识。一片茶林需要3年培育期,待基地建好栽种树苗后,张良甲将全面担起油茶林的看护工作。他表示,经过学习,自己有信心通过科学、精准的养护,培养好每一株油茶苗,推动500多亩油茶培育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冬天正值茶花花期。在马场组的实验基地,一株株一米多高的油茶树挂满了花,黄心白瓣,若有若无的香味飘来,景色迷人,香气醉人。这是在规划前,南环村就已经开始试验种植油茶树的基地,通过种植来确定油茶林不仅能养眼,养生,还真能为村民带来效益。3年前,南环村在这里试种了20多亩油茶树,同时也在桎木组和华山组种植了280多亩,刚刚过去的10月,传来油茶林亩产80多斤茶油的好消息。 “试种结果一出来村民就纷纷来问,说他们买的油茶苗还没长多高呢,怎么村上的实验林就都收成了,希望能推广种植。”南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兰花说。她相信只要选择优质的油茶苗,养护好油茶林,一定能盘活山林、激活产业。

如今,南环村的油茶林已经突破1100亩。

油茶秋季开花,也是果实成熟的时候,可以在同一棵茶树上看到饱满的油茶果和洁白的茶花。油茶果还有别名“寒露籽”和“霜降籽”,霜降节气后正式进入采摘期。秋天的南方,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开,让那里的风景独好。而不少地方利用油茶的文化底蕴把油茶基地打造成特色文旅项目,给美丽乡村建设添彩,让油茶树的美丽得到延伸,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就有这样一个特色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当地文旅项目的典范。他们创造性地将原常山轴承厂老厂房改建成未来乡村文化集市,以“宋韵芳村油茶原乡”为主题,建成包含“五芳中心”(芳创、芳油、芳展、芳馨、芳邻)会客厅,配套油茶工坊、茶馆、汉服馆、图书馆等体验型场景,打造了一个 “宋韵 油茶”产、文、景、游一体化的山区特色示范区。“依据原有的轴承厂内部特点,精心定位,打造了会客厅‘五朵金花’、8.7公里乡村慢行系统等41个以‘宋韵芳村·油茶原乡’的建设项目,千年宋镇文化和常山油茶这块金子招牌相结合。”常山旺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旺说。从2006年起,黄志旺总共流转了2000多亩林地种下22万多株新品种油茶苗,面对近年来常山本地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油茶林渐渐失管的局面,他带领群众通过油茶基地带动、 又通过“木龙榨”的传统榨油技艺的传承提升油茶的产量质量,“常山油茶”这块金字招牌越发亮了。

福建省德化县祥山大果油茶公司的“阿嫲家油主题馆”项目被评为“省级观光工厂”“德化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尤溪县开展“互联网 油茶产业”区域化链条化试点,沈郎油茶公司已成为集油茶种苗培育、种植、主副产品生产加工、市场培育、产品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

四川省荣县围绕现代油茶现代示范区建设,将打造1500亩体验园、200亩科普园附属旅游项目。其中,在大湾村油茶园区规划建设体验园、观景台各一处,集油茶观光、休闲、体验、娱乐于一体,对民众开展油茶植物学特征、生态价值、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科普宣传,以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山野乡间的“生态树”

6月中旬,全国首个山茶油碳中和产品获得认可。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认定,某品牌有机山茶油实现碳中和,成为广东省内首个获得权威认证的碳中和食品,也是全国首个山茶油碳中和产品。而这个产品就来自广东韶关近3000公顷的有机油茶种植林地。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显示,这批某品牌有机山茶油(2L装)共计约96000桶,生产期间的总碳排放量预计为577.53tCO2e,预估碳汇增量为537.888 tCO2e,同时注销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为40tPHCER,两者之和大于生产总碳排放量,实现产品预先碳中和。

近年来,广东某农科机构对油茶林基地进行了生态改造,从过往的单一作物改为油茶林与碳汇阔叶林混种,减少油茶树数量,却带来了鸟类和昆虫,实现了生态平衡,油茶授粉自然完成,农药使用量下降,总体经济价值提升;同时在生产环节,采用光伏独立发电。多管齐下,韶关的有机山茶油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和运输全生命周期内达到“净零”排放,成功实现了产品预先碳中和的目标。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植树造林。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重要的贮碳库。森林固碳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的优势。而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碳汇,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人工林。从生长周期看,森林中的成熟林、过熟林因生长速率下降,碳吸收、释放基本平衡。而属于幼龄期的人工种植的树苗,因生长旺盛,固碳速率最高。油茶正是大力发展人工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茶是常绿树种,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具有耐贫瘠、适生范围广的特点,被誉为“瘠土明珠”,常被用来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此外,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生态效益不可小觑,是“绿色产业、健康生活”的理想之树。

另外,油茶中的很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调控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吸滞大气污染物,提高空气环境质量上具有显著效果。

油茶有非同一般的滞尘作用,但也因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如冬季叶量少,甚至落叶,滞尘能力较弱,而夏季滞尘作用最强。植物吸滞粉尘的能力与叶量多少成正相关。据测定,即使在树木落叶期间,它的枝丫、树皮也有滞尘作用,也能减少空气含尘量的 18%-20%。油茶具有庞大的树冠,加之叶片表面的分泌物等,对灰尘、粉尘具有很强的阻挡、吸附、过滤和黏着作用,从而可以净化大气。

同时,油茶基地建设对山场绿化,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提升了森林抵御火灾能力都大有脾益。可见,油茶确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树。

分享油茶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油茶产业助力粮油安全)(5)

↑油茶果成了致富果

实实在在的“致富树”

“开榨啦!”阵阵撞击声下,11月1日,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油茶产业示范园里,老油车的木槽里流出一股金黄的茶油。这是2022年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油茶产业示范园在举行今年的茶油起榨仪式。同时,通城县2022年首届黄袍山油茶采摘节开幕,县油茶专业合作联社成立揭牌。期间还有油茶果收购对接签约,特色美食品鉴,直播带货,油茶产品展销等活动。

地处幕阜山区通城县,有500多年油茶种植历史,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建设。近年来,该县立足油茶资源禀赋,不断改良油茶品种,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扶持龙头企业,持续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油茶果变身富民强县的“金果果”。

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发展到32.5万亩,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300多家,年综合产值20亿元,成为全国油茶重点县、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通城油茶)建设试点县,“黄袍山油茶”已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同一天,在湖南省平江县岑川镇新福村爹爹岭油茶基地上一派繁忙景象,一株株油茶树青翠欲滴,金黄色的果实迎风摇曳,油茶种植大户刘尚华和村民们正在采摘油茶果。“我这300多亩油茶林是2014年新造的,自去年就进入盛产期,现在每年靠种植油茶和搞林下养殖收入可达160余万元。而且我能解决长期和季节性用工20多人,让村民不出村都能致富增收!”他高兴地说。

平江县是全国34个油茶重点县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油海”之称。近年来,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力争重振“油海”雄风。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列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每年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全县现发展油茶林面积达73.4万亩。

12月8日上午,首届江西油茶文化节在赣州市开幕。本次文化节以“江西山茶油·赣出好茶油”为主题,共分为“瞰见秀美江西”“品茶油忆乡愁”“享美食乐游玩”“搭建商贸桥梁”四大部分,活动期间主要开展“我为江西山茶油、赣南茶油代言”短视频创作及“油茶花开·飘香赣鄱”油茶摄影大赛、媒体记者采风活动、大型无人机表演秀及系列宣传预热活动。

初冬时节,正是油茶采摘的旺季。赣州市上犹县社溪镇龙田村村民方传春忙得不亦乐乎,“我现在种植油茶树60多亩,每年有20多万元的纯收入。”他介绍说,自己2016年初从广东回乡种植油茶,收入逐年提高。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万星村61岁的油茶种植大户张卿柳在先后种植李子、脐橙等失败后,选择种植油茶大获成功。“别看今年大旱,凭着种油茶有30多万元的收入,比去年还多。市、县林业局的科技专家经常上门为提供技术服务。 种植油茶不但让荒山绿了,更让我们农民富了。”他说。

赣州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生态王国”“绿色宝库”的美誉,森林覆盖率达76.23%,是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适生高产分布的中心地带,2013年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截至2021年底,赣州市油茶林总面积达到306万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141万亩,老油茶林165万亩。油茶种植加工注册企业52家,其中茶油精深加工企业12家(取得SC证)。赣州选育出5个“赣州油”系列良种被列为全省主推品种。“赣南茶油”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2022年,连续5年登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被授予中国首批农产品地域品牌标杆品牌,品牌价值66.85亿元,2021年全市产茶油4.8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亿元。

据介绍,2021年,江西省油茶营造林完成面积69.8万亩,营造林面积较往年明显提高。油茶产业总产值达416亿元,油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二位。今年江西油茶营造林计划任务为150万亩,截至6月30日,全省共完成油茶营造林面积63.32万亩。

“油茶已成为我们赣南的绿色富民产业。”江西省赣州市林业局局长叶日山说:“赣州通过发展茶油产业,绿了山头、富了百姓,共辐射带动5.89万户2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9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山上,工人们忙着除草、浇水。油茶树长势喜人,饱满浑圆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村民李芬芳忙得不亦乐乎,高兴地说:“油茶园扩大了,以前只有农忙时才会帮工,最近天天都得来。活儿多了,收入也就多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来越好。”

如今,小小的油茶果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3年来,信阳每年举办茶花节、采摘节,打造“互联网 物联网 油茶”油茶认领认养新模式,带活旅游、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实现由“卖好油”向“卖好游”转变,每年收益达2.7亿元。

3年前,在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种油茶绿色环保,一亩百斤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

3年后,河南通过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油茶综合产值从12亿元增加到26亿元,增长了116.67%,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3年来,河南省林业局党组17次专题研究油茶产业发展,并先后5次向省委、省政府作专题报告;制定《关于支持全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油茶产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区、适宜区、潜力区,明确10项支持措施。

油茶生产健康优质的食用植物油,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树”;油茶花果扮美乡村,是触之入目的“美丽树”;油茶优化植被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山野乡间的“生态树”;油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更是实实在在的“致富树”。发展油茶产业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生动诠释。一颗小小的油茶果包裹着国家粮油安全、绿色发展的大乾坤,也诉说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传奇。油茶产业也必将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做出更大的贡献。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2 年 12月号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