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上海墓对比(上海老大杜月笙)(1)

“人这一辈子有三碗面难吃,人面,情面,场面”。一代枭雄杜月笙常说存钱不如存人情,从人情世故来说,他已然通透自持,生前是上海风光无限的黑帮老大,权力与财富可谓应有尽有,可离世后墓地却残破不堪,仅靠一位老人默默守候。

“莱阳梨”削出个未来

烟雨蒙蒙的江南,迎面拂来的春风没有给杜月笙带来过任何畅然暖意。他自幼生活极其悲惨,4岁左右父母相继去世,就连照看他的继母也被拐卖,孤苦无依下只能跟着混混为生。

十几岁时他在水果行做了个学徒混日,那时觉得小混混格外霸气,杜月笙瞅准机会便加入青帮,成为了上海龙头大亨黄金荣的跑腿小弟。

在黑白颠倒的年代中,黄金荣是先行一步利用权力贩卖鸦片发家的赌场大亨。在这位大佬的身边,杜月笙眼明心亮,事事留神,很快发现了这个帮派的实权人物黄夫人林桂生。杜月笙靠着在水果行练出的一手削梨绝活,想方设法讨得了林桂生的欢心,在日复一日的跟班生活中学到了处世之道。

杜月笙上海墓对比(上海老大杜月笙)(2)

在林桂生的安排下,杜月笙顺利得到重用升迁的机会,他独立负责运营着最挣钱的赌场。这下他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给自己打下了丰厚的人脉基础。

某次杜月笙用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营救出黄金荣。因此与黄金荣结拜为义兄弟,正式跻身上海滩帮会大亨行列。杜月笙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帮派等各系人脉大肆敛财,其后又用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着上层人物,从而为自己积累下雄厚背景。

毁誉参半的“上海老大”

1925年,杜月笙成立了“三鑫公司”来垄断法租界鸦片,这一年他的身份地位达到了巅峰,彻底取代了黄金荣,成为商会主席兼华人会监察,可谓是只手遮天的“上海老大”

杜月笙热衷结交名流,借此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他有个最具智慧的交往原则,如果接济他人,杜月笙极为顾全别人的体面,给钱从不让第三人知晓。不得不说,杜月笙成事后的心机手段确实滴水不漏。

他持续多年给贫困家庭购买药水,也精于劳资纠纷调解问题,每逢灾害时还主动出面组织赈灾。诚然锦上添花常有,雪中送炭难得,人心自然归顺他处。

杜月笙上海墓对比(上海老大杜月笙)(3)

瞬息之间,杜月笙的长袖善舞,独具一格,使得政界、金融界种种厉害角色自动编制成了一张强大的关系网。此外还有法租界给他做靠山,手上可操纵上海最大实力的黑帮,杜月笙的逆袭直接升华到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1937年,眼见中国的风雨飘摇,杜月笙又摇身一变成为身怀民族大义的商界代表,不仅是后方粮草,就连军用装备他也竭力筹集后送给八路军使用。上海彻底沦陷后,杜月笙终归还是坚持了高贵的民族气节,甚至多次公开与日方作对。为国家民族尽心,其实都是他“存人情”的手段而已。

一代枭雄,归西后传奇失色

杜月笙的晚年时期最终选择了相对自由的香港居住,不过他还是坚持帮会活动,不仅出任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上海工会主任委员等重要职位,还组织了一系列地下活动。1941年后,杜月笙前往重庆奔走,一边开公司向沦丧区输送物资,一边还不忘中饱私囊,持续干着满足个人私欲的勾当。

杜月笙上海墓对比(上海老大杜月笙)(4)

所幸这位帮会领导者,在国家危难之际,还是保持着一致对外,誓与日军抗争到底的民族情怀。等到抗战胜利以后,租界已不存在,不再需要帮会势力从中作用,这个时候杜月笙开始被全力支持过的国军置之不理。认清形势后,杜月笙只得继续在商业领域发展。

这位“上海老大”终于懂得上海再不是由着自己翻云覆雨的地盘了,年老时开始胆怯昔日的罪孽深重,不敢再有任何举动。杜月笙刻意摆脱掉与政界的关联后,再度前往香港生活。1951年,一代枭雄正式落幕。

生前最后的时光,杜月笙明白自己一死,整个家族则再无人能庇佑。昔日的青帮大哥,驰骋了上海滩半世,临终的财产却仅剩10万美金和一堆欠条。

他明了大恩如大仇的道理,千叮万嘱自己的家人不要追债。想来这位纵横生死的大佬,看透了形形色色下的世态炎凉,故早为后代做好了打算。唯一没有料到就连自己墓地都会走向残破不堪的场面

杜月笙上海墓对比(上海老大杜月笙)(5)

杜月笙去世时,葬礼异常隆重,可谓一时万人空巷。身后的一切荣耀恰如烟云转瞬即逝,位于台湾今新北市汐止秀峰国小后山的杜月笙墓地,冷清沉寂,早已无人提及。

他长眠后的第55年,一位路过的老人意外发现风云人物的墓地居然只剩一地狼藉,就连金色的挽额和牌坊都被风蚀成黑色。老人心中格外不忍,一看到便立即动手清理墓碑上的青苔,退却岁月的斑驳侵蚀。

老人对无人问津的杜月笙墓地,不无感概,现在的人只知道利用杜月笙的名号来挣钱,却没有学到他身上的人情剔透与世事练达,人生最是黯然莫过于人亡人情也亡。

难以置信声名显赫的上海滩老大,死后墓地杂草众生,落叶枯木破败至满目疮痍,连个打扫的人都没有。这位善良的老人便从2006年起,定期坚持为杜月笙扫墓,还在坟墓四周种上花草,养护环境,默默守护着这位帮会枭雄的美丽安息地。

杜月笙上海墓对比(上海老大杜月笙)(6)

人生在世,不管是传奇辉煌还是籍籍无名,最终也免不了云断雨绝的一场结局。每个人在疾风前行时从不可单凭一己之力达到成功彼岸,背后往往都是交织着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同行。

生无可选,更无从逃避,面对命运肃杀的风,凌冽的雨,哪怕摔得鼻青脸肿也要怀抱初心前行,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反思,温柔且倔强地实现为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