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每则感悟(论语第四篇里仁)(1)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李泽厚】孔子说:“君子要少说话,多做事。”

【钱 穆】先生说:“一个君子,常想说话迟钝些,而做事敏捷些。”

【夜辰心得】

《论语》的教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行动至上。“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干了再说、以光说不干为耻,这是君子的品性。

为什么行动高于语言?《朱子集注》里宋儒谢良佐的说法:“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说大话简单,人人都可以说,所以君子不要轻易去说;而行动困难,一般人很难做到,所以君子敏于行动。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为什么这里会有个“欲”字呢?欲,是想。想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说明这事不容易做到,须时刻提醒自己:言语慎出,行动敏捷。讷,与巧相对,指说话笨笨的样子。孔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反过来,讷言就近于仁。这里的“欲”,还说明一个事,就是君子不是说话不利索,可能是伶牙俐齿,但他要努力克制自己,就好像庄子说的,把斗鸡训练成木鸡的样子,就战无不胜,人也是一样的,言语越谨慎,越不容易失言、出错。

突然有个想法,如果人类没有语言,一切都必须用行动来表达,也许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会更少,相处得更加坦诚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