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1)

肇庆有这样一条小巷,

如今处处飘散着生活气息,

充盈着市井情调,

竟是昔日卧虎藏龙之地......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2)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这里便是高墩里

它带着时光的印痕,

不停地诉说肇庆的城市历史.....

高墩里全长约300米,西接肇庆城区近圣里,东接入光明街。高墩里北侧,有四条横巷旧时分别叫杨家巷、宋家巷、高墩新巷和刘家巷。“文革”期间,这四条小巷改称为“高墩里一巷至四巷”,如今命名为高墩里正巷。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3)

为什么叫高墩里?

站在光明街中心市场附近远眺高墩里,

就可发现这条街路面

明显比周围路面高出三四米。

“高墩”顾名思义,

就是指高而平的大土堆。

高墩里,就是居住在大土堆上的人家。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4)

高墩里街巷始于明朝

据史料记载,明代行政区域的划分为:每个县管理着都、图和里,都相当于今天的镇或街道办事处;图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里相当于现在的小区。由此可见,高墩里的称呼从明代开始就有。到了清代,行政区域的划分虽然没有设置“里”这个机构,但高墩里的称呼一直沿用了下来。

像这样以“里”命名的街道,

在肇庆城区约有10多条。

如近圣里、兴贤里、五经里等等,

这些街道与高墩里一样均始于明代。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5)

据史料记载,明末时期,

高墩里居住着杨、宋、刘三姓

共20多户人家,

他们分别居住在杨家巷、宋家巷和刘家巷。

清康熙末年到咸丰初年,高要县人口剧增,高墩里的人口增至100多户。康照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帝为鼓励民众垦荒,减少瞒报户口,于是在广东试行,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赋征收,这一举措激起了历史上罕见的人口激增浪潮。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军经广宁等地造成社会动荡,使大量难民涌入肇庆城。高墩里由此住进李、梁等不同姓氏居民。

高墩里正巷,

旧时被称为刘家巷。

时至今日,

巷子仍然居住着10多户刘姓人家。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6)

这里曾走出“高加索中国茶王”

100多年前,就是这条普通小巷,走出了一位享誉沙俄以及苏联的“红茶大王”——刘峻周。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7)

他,就是被誉为

茶叶之父、红茶大王的刘峻周,

他曾开创了近代中国内陆

至格鲁吉亚、俄罗斯的另一条“海上茶路”。

他,不但传播了中国的茶文化,

还延续着中外交流的深情厚谊。

据史料记载,刘峻周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肇庆高墩里人。他曾经担任苏联政府国营茶厂经理。1901年获得沙皇奖励,1924年10月13日被苏联政府授予劳动红旗勋章。格鲁吉亚所产的“老(刘)茶”,就是以刘峻周的姓氏命名的。“刘茶”在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当地人称刘峻周为“高加索的中国茶王”。他的儿子刘泽荣曾被列宁会见过三次。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8)

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刘峻周是格鲁吉亚茶业创始人之一。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应俄国茶商波波夫邀请,受清政府委派,携带茶仔、茶苗到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阿扎里栽培茶树。刘峻周等人还与波波夫签订了聘任合同。他们花了3年时间在巴统地区种植了80公顷茶树,并按照中国茶厂的形式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厂。

在刘峻周之前,

俄国虽自清朝中叶之前

就开始从中国购买茶籽和茶苗,

发展茶叶种植业,

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茶叶技师,

多数中国茶苗在俄国自然条件尚可的地区

移植栽培均遭失败,

是刘峻周把中国茶树移种到格鲁吉亚

并取得成功。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9)

至1924年回国,刘峻周在那里以茶为业30年,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在格鲁吉亚巴统的住房也成了著名的茶叶博物馆,在阿扎里亚博物馆的档案中,保存着刘峻周的照片和他的自传。

从那时起到今天,

中国红茶在格鲁吉亚已种植栽培了100多年,

现已发展成6.23万公顷茶田,

茶叶年产量已达50万吨,

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红茶园地。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10)

这里有遍地可寻的清末民初遗迹

时至今日,

高墩里还保留着多处

清代民初的石板、石墩、石柱等文化遗物,

其中一块门墩还是明末的遗迹,

街坊如今将它们当作日常使用的

石凳、石桌、石阶。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11)

高墩里30号屋外有一处明代的红砂石门墩。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在高墩里30号的大门旁,

横卧着一块约1米长、60厘米宽、

30厘米厚的红砂石门墩,

它的中间有一个马蹄形石洞,

侧面还清晰地刻着“邑江”“叁”字样。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12)

高墩里65号前,还留有古代遗迹。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在高墩里65号民居门前地面上,

有一块清末花岗岩石阶,

刻着“瀛书”两个大字。

石刻应是清代书院或书室所有,

现在被用作为寻常百姓居民家中的踏脚石。

这些年代久远的文化遗迹,

不仅保存着城市的记忆,

还在守护一处人文。

◆ 西江日报记者 袁丽娟

◆ 编辑:邹泳琪

◆ 二审:易奇志 郭杏连

◆ 终审:刘伯明

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文广旅体局纪检监察组举报电话:2289173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委举报投诉电话:2781810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13)

世界茶祖在哪里(肇庆这条古巷走出了)(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