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亲子关系的散文诗(征文亲子共读)(1)

网上曾有次“死活都读不下去的书”调查活动,《红楼梦》位居榜首。这个结果虽不能认真看待,也侧面反映了《红楼梦》不能普遍产生“悦读”体验。但旷世杰作的宏博内涵又确实需要去更多感受。王蒙说:“《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女儿12岁,她的人生经历和阅读感悟肯定不及一般的网友。让她走近经典感受其魅力并不容易,只能借小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尝试引入。睡前我读一段,周末共读,我俩交替各读一段。

如果说大观园是一座景观园林,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随便沿一条路穿枝拂叶,都是曲径通幽,风光旖旎。

01 情节故事自然延伸

第二回中读到的宝玉生日抓周。这种民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很是亲切,也拉近了我们和作品的心理距离。人们认为小儿抓的物件,代表他的人生志向。宝玉“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便不甚爱惜”。说到这一习俗,女儿问:“我小时候抓周了吗?”“抓了,你好像抓个钱包,疑似财迷。”我俩笑后,顺便说钱钟书“抓周”抓书,名为“钟书”的雅事。

后面读到宝玉挨骂挨打时,再回看“抓周”的伏笔,她对人物的印象和理解就加深了。我稍加解读,“抓周”是整部书父子关系的生长点。宝玉的天性和父亲的期待两拧,一种矛盾两处痛苦,好比是苹果树,被期待长成橘子树。今天这种实例也不少。

描写亲子关系的散文诗(征文亲子共读)(2)

第二回中,贾雨村和冷子兴交谈:“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这里解释名讳的文化现象时,顺便讲起李贺的故事。他因父亲李晋肃名中含“晋”字,和“进”同音,不能考进士。韩愈为此还专门撰文《讳辩》,为他鸣不平。韩文甚至极端举例:有人父亲名“仁”,那儿子还不能做人了吗?我俩边聊边感慨,又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名讳小故事。这样的读书延伸轻松随意,她兴趣渐浓。

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初入红楼,如入迷魂阵,各种晕圈圈。我们自家的亲属关系女儿还没弄明白,于是,从记忆深处,打捞出魔性的摇摇车金曲,“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感觉也没啥帮助。人名与称谓常张冠李戴,我便以自家亲属“套关系”解释书中的血缘裙带等。家庭成员都出场,也不够例说姑嫂、叔侄、妯娌等,我就在纸上画谱系图,犯迷糊便比对重捋。结合人名的辈份、配套、隐喻等特点,说次数多了,主要人物她大体能对号入座。

假期她在手机上学画思维导图,主仆对位,嫡庶分别,主干关系基本弄清,也体验了另一种趣味。我俩边梳理边闲聊,说亲属关系在英文中几个词就能解决,而中国文化中很繁复,这些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各有利弊。

描写亲子关系的散文诗(征文亲子共读)(3)

02 诗文典故用心体会

第七十五回,贾政看完贾环的诗,对宝玉和贾环一起评说:“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二难(nán)”是难兄难弟的简称。东汉时,陈寔的两个儿子元方、季方都卓荦不凡,陈寔感叹:“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以此赞扬兄弟都好,难分高下。贾政这里反其意而用,批评俩儿子都不爱读正经书,顽劣难成材。

“二难”使我想到“别人家的孩子”,顺便问女儿:“三国里孙权很厉害,还记得曹操怎么赞他吗?”她还记得:“生子当如孙仲谋”,我说:“生子如元方季方也很不错。”女儿嘻笑着发挥:“生女儿,也可以说,生女当如×××(她的名字)。”我俩大笑这厚脸皮,我感叹:“傻丫头,大言不惭吧,愿你的实力不辜负豪言。”

讲到迎春订亲,书中写道:“(孙绍祖)体格健壮,弓马娴熟……贾赦见是世交之孙……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解释“青目”一词,从熟悉的“青睐”说起阮籍能作“青白眼”的故事。平时在家,女儿我俩往往一言不合,她就向我翻白眼,还伴着“呵呵”的嘲讽。讲到青眼了,我请求她以后也能对我青眼相待,她却再次对我“呵呵”伴白眼。见孺子不可教,我便气恼地感叹“古今不肖无双”,她想了一下接“天下无能第一”。

曹雪芹以西江月词给宝玉画像,出现在第三回。文词比较通俗易懂,但初读时女儿因对宝玉陌生而无感,我们一带而过。后来,熟悉宝玉的性情了再重读这首词,她很容易就理解了。文词合辙押韵,她觉得好玩,读几遍有些语句就能脱口而出了,这和作业的背诵体验全然不同。曹公对宝玉虚贬实褒,我俩在家打闹常用其上下句实贬互怼。有次她对着镜子臭美,头发一会梳高一会梳低,还故做姿态眨媚眼娇声问:“妈咪,这样好看吗?”我故意逗她:“好看,无比好看,纵然生得好皮囊,咳咳……”她听了马上变身女汉子,指着我的脂肪肚还击:“腹内原来草莽”。我凶她:“在政老爷跟前,你早被打死了。”

描写亲子关系的散文诗(征文亲子共读)(4)

《红楼梦》的文化信息密集,原装的浓缩精华不易消化吸收。分解成小颗粒故事较适合孩子,再前后对照反复体味,其中的风神意趣便能缓释散发出来,也更接地气。人物的音容性格渐熟,严肃的大部头渐有立体书的感受。

03 课堂内外建立联结

贾赦选孙绍祖为东床娇婿。这里讲了东床袒腹。东晋时郗鉴派门生去王导家选女婿。王家的青年才俊,得知信使来意不免拘谨。只有王羲之在东床袒腹如常,后被选中。

女儿觉得王羲之袒腹好玩,就在床上想象模仿,滚来滚去摆不同的pose,问我哪种像。我笑说:“没见过王右军当时情形啊,大概这样随意不拘吧。”女儿又觉不对,说那样像鲁迅家的长妈妈。说着又模仿起长妈妈的睡姿,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笑她穿越并感慨:都是挑女婿,郗鉴有识人之智,盲选都比贾赦厉害。若心有灵犀,神遇比目视更重要,接着说不要以貌取人。这样随兴所致,常聊得离题万里,要很长时间才能“书归正传”。

描写亲子关系的散文诗(征文亲子共读)(5)

图\全景视觉

王羲之和元方季方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记载。女儿开学上初一,学到《世说新语》二则,分别是谢道韫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于是,说起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和“旧时王谢堂前燕”。顺便也温故“二难”的故事,新旧勾连,孤立的人与事逐渐搭桥联网,生发趣味。

这些小故事,文言只是短浅的几行字。借着课文的指引,让女儿试着自己看,她已知了故事,再看原文便大略能读懂,个别字句稍作讲解即可。以熟带生读文言,她不觉有多难。我顺势鼓励:“这像小马过河,不要被文言难学的说法吓住,‘绝知此事要躬行’。”

《红楼梦》像故事压缩包,解压后如珠玉满盘。主干故事中拉杂枝蔓又关联其他,融合书中情节映衬生发,可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更符合其理解和接受能力。

-END-

责编 |张子清

实习编辑 | 宋佳妮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