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根据古船年代和长宽比例推测,该艘古船可能为沙船。在崇明中兴镇滧西村,有一位崇明沙船制作的传承人沈企忠,会制作“同款”古船。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1)

走进沈企忠家,记者马上就被几艘制作精良的船模吸引。不仅是外观栩栩如生,桨、橹、帆等船舶配件也一应俱全,就连船舱的门、窗都可移动,完美复刻各项功能。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2)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3)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4)

不同于普通的船模发烧友,制作沙船曾是沈企忠的职业。16岁时,沈企忠拜师同村远近闻名的造船高手陆锦康,开始自己的造船生涯。“开始是为了学一门手艺糊口,后来渐渐入了门,也爱上自己的职业。”沈企忠随师父来到长兴岛海星渔业大队专门从事造船工作,一做就是十年。其间,沈企忠逐渐掌握了修船、造船的技能和要领,成为独当一面的“老师傅”。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5)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6)

崇明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是长江入海口的最大沙洲。沙船是过去崇明广泛用于交通、渔业等方面的水上运载工具。清乾隆《崇明县志》载:“沙船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太仓松江通州皆有”。崇明沙船船身扁浅,船底宽平,方头方尾,多桅多帆,肋骨多,舱面建筑少,不仅行驶快捷平稳,而且转向灵活,在沙洲之间行驶如履平地,倘遇搁浅,也是安然平卧,不伤船体。据沈企忠介绍,“沙船可以‘行沙’‘坐滩’,在沿海和江河都能航行,特别适合泥沙比较多的长江航道。”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7)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8)

据沈企忠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前,崇明的船只主要以沙船为主。随着工业化兴起,装有发动机的铁船逐渐成为主流,沈企忠的职能也随之转变。1975年至1976年,沈企忠被派往崇明船厂参加技术培训。“从前老师傅制作沙船都是没有工程图的,完全靠脑子记忆。”经过船厂培训后,沈企忠发现画工程图确实很必要。“工程图可以使制作过程规范化,之后对船进行修理、改造也比较方便。”

1985年起,沈企忠任上海市新渔船厂船体车间主任,兼任船舶制图和放样工作。既会纯手工制作沙船,也能画工程图造现代铁船,沈企忠融合了中西两种造船技法,经过他手的大小船只遍布崇明各地。

退休后,沈企忠也闲不下来,他将家宅旁的小屋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专门用以制作船模。与工作时一样严谨,沈企忠先绘制图纸,采用沙柳木手工制作崇明沙船,各项配件都是等比例还原,成品十分精美。2010年,受瀛东村书记陆文忠邀请,沈企忠为其渔具博物馆制作船模,前后共计为瀛东村制作大小十几艘船模,其中有一艘沙船还可以下水,载人航行,颇受游客欢迎。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9)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10)

南通的沙船(他做了一辈子的崇明沙船)(11)

从前是船厂里驶出的百吨大船,如今是工作室里产出的精致模型。过尽千帆,年逾古稀的沈企忠初心不改。“尽管沙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象征着崇明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崇明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智慧。希望我们的后代知道沙船的故事,把它传承下去。”沈企忠表示。


2022-12-11 14:16

来源:上海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