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全域绿色发展(打造无差别城乡)(1)

顾渚“画溪谷” 常轩 摄

顾渚“画溪谷” 常轩 摄

中新网湖州9月27日电(记者 胡丰盛 施紫楠)今年6月,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政治使命。同期,浙江公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名单中,湖州市和安吉县分别被列入缩小城乡差距领域和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首批试点。

前不久,湖州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湖州市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缩小城乡差距)》(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聚焦绿色共富、加速城乡融合,率先打造“无差别城乡”。

一场大会、一个概念,在共同富裕赶跑之路上,湖州正以开创性思维,绘就自己的城市“新名片”。

湖州全域绿色发展(打造无差别城乡)(2)

埭溪美妆产业 何伟卫 摄

底气: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何为“无差别城乡”?

湖州的定义为:是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突出数字化改革牵引,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以“人的‘三感’(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差别”为核心,以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绿色样本为愿景,以居民收入均衡化、宜居环境高品质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高效化、数智进程同步化为主攻方向,聚焦绿色共富,加速城乡融合,率先基本呈现共建共享、充满活力、“差别”消亡、普遍富裕的城乡关系新形态。

从历史维度看,当下中国城乡关系已经发生革命性跃迁。据有关专家研究,随着80后、90后、00后成为劳动力迁移主力军,农民与土地的黏度发生变化,乡土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营制度等都呈现新的特点。

眼下,“乡土中国”已演变为“城乡中国”,城乡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湖州提出率先打造“无差别城乡”的更高阶段,底气何在?

在湖州主政者看来,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绿色发展、城乡均衡已然成为该市鲜明特质和显著优势。手握三张“王牌”,湖州以乡带城,由点及面,最有条件打造长三角的中心花园,构筑美丽繁华新江南。

湖州自古富庶。2020年,该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244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5%,增幅居浙江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8:1,是中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可以说,这些都为湖州率先打造“无差别城乡”奠定了基础,既有天时,也占地利。

正如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顾国良所言,“湖州打造’无差别城乡’,是重塑城乡关系、推进共同富裕的特色探索。”

湖州全域绿色发展(打造无差别城乡)(3)

湖州埭溪美丽乡村 何伟卫 摄

改革:加速打造“无差别城乡”

从近两年的发展势头来看,湖州此次率先“起跑”,不足为奇。

早在2015年,湖州就率先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此后,农地入市等其他城乡体制改革也走在中国前列,为其打造“无差别城乡”创造了良好条件。

翻阅《行动计划》,湖州提出的“无差别城乡”,着重强调其制度供给的均等化,而非功能形态的同质化;是发展机会的平等化,而非发展结果的一样化;是品质生活的共享化,而非生活方式的平移化。

“举个形象的例子,吴昌硕在安吉吃咸肉春笋,赵孟頫在湖州吃‘太湖三白’,尽管吃得不一样,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是一样的。”湖州主政者强调,“无差别城乡”不是口号,而是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核心的城乡关系新形态。

眼下,以民众可感的民生实事为切入口,湖州正在谋划创新推出一趟趟“共富班车”,带领百姓驶向“无差别城乡”幸福终点站;以其自身为样本研究制定“中国无差别城乡指数”,为中国缩小无差别城乡、共同富裕探路;运用农村“三块地”领域“第一拍”“第一宗”等先发优势,加快推动农村供给侧改革,打出一套从改革到创新到治理的组合拳,撬动“无差别”城乡落地。

其中,“形成以‘强村公司’为品牌的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机制”,成为湖州打造“无差别城乡”七个预期标志性成果之一。

“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德清乾荣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是8月初刚成立的“强村公司”,公司负责人张兴根说,相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公司一定会越做越强,真正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运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湖州正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共同富裕试点工作,形成“无差别城乡”的“护城河”。

湖州全域绿色发展(打造无差别城乡)(4)

德清新市古镇 大庆 摄

叠加:在湖州成就美好人生

从“人”的视角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城乡逐步实现“无差别”。

此次审议的《行动计划》,便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为统领,围绕“绿色发展、共建共富”主题主线,破除城乡“居民收入、宜居环境、优质服务、要素流动、数智进程”五类差距,打赢五场战役。

那么,湖州如何在浙江“共同富裕”的试点地区中取得先机?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导向,开辟新赛道,选择‘以质突围’的特色路径,避免走单纯拼比率、拼规模、摊大饼式的城镇化老路。”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中校一语中的。

“高品质”“低成本”,正在推动湖州,这个新势力城市加速在浙北崛起。

当下,湖州在悟透“红与绿”、解构“大与小”、平衡“快与慢”、拿捏“攻与守”中,正打出重估湖州价值、谋划面向未来布局生产力的湖州节奏。

通过创新实施“五谷丰登”计划,持续推出“湖八条”“湖九条”“湖十条”等人才招引政策,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开工建设沪苏湖高铁,设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

当下,湖州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成为长三角势头强劲的项目人才集聚地,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一片热土。

而《行动计划》的通过,更让世人知晓,湖州正通过目标引领与倒逼的方式,确保到2023年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更高水平的“无差别城乡”。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

“十三五”期间,人们对湖州价值的重估多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入“十四五”,湖州将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持续释放充足“后劲”,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湖州正在大胆喊出新的口号,“在湖州成就美好人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