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多少周年(内蒙古自治区诞生的前前后后)(1)

1947年5月1日,当选的自治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在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

20世纪初的内蒙古高原,内忧外患,内蒙古各族民众处在帝国主义、王公贵族、汉族地主的残酷统治之下,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民族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了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内蒙古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探索民族问题的杰出代表。

早在20世纪初,毛泽东在《湘江评论》杂志中就使用了民族的概念,在《湘江评论》第2号《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使用了“中华民族”的词语。1920年,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的信中提出既要“在中国做事”,也要“在世界做事”,“如帮助俄国完成它的社会革命;帮助朝鲜独立;帮助南洋独立;帮助蒙古、新疆、西藏、青海自治自决,都是很要紧的”。

1923年,来自内蒙古地区的一大批蒙古族学生进入北京蒙藏学校。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对蒙藏学校非常关注,派早期革命活动家邓中夏、赵世炎等到北京蒙藏学校开展革命活动,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邓中夏等革命活动家和蒙古族青年学生谈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讨论蒙古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问题。这种接触和交谈,加深了北方党组织对内蒙古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加深了对蒙古民族问题的认识。党组织通过谈心、介绍进步书籍、吸收蒙古族青年听讲座等方法,传播马列主义真理,启发青年们的觉悟。1924年下半年开始,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佛鼎、乌兰夫等人陆续转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中共蒙藏学校支部。蒙古族中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兴起的年代产生,对内蒙古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京蒙藏学校也成为内蒙古革命的摇篮。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进华北,并进一步向内蒙古西部入侵,企图灭亡整个内蒙古地区。12月20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宣言》庄严宣告:撤销国民党在内蒙古设置的所谓热、察、绥三行省及其行政组织,将内蒙古之全域归还内蒙古人民;内蒙古人民自己有权解决自己内部的一切问题,内蒙古人民有权组织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政府;内蒙古范围内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发展民主主义,享受平等权利。《宣言》特别强调:“蒙古民族素以骁勇善战见称于世,我们相信你们若一旦自觉地组织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于内蒙古领域以外,则谁敢谓成吉思汗之子孙为可欺也。”

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少数民族,特别是内蒙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威胁之下,正在起来斗争。其前途,将和华北人民的斗争和红军在西北的活动,汇合起来。” 毛泽东的这一系列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精辟地阐述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命运和少数民族的解放与全国革命的关系。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国难当头,各民族只有同仇敌忾,共同抗日,才能形成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敌人,共同的使命,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国内各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团结抗日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和基本政策,总方针是:“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瑶、彝、番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毛泽东在报告中还提出了民族工作的四项基本政策:“第一,允许蒙、回、藏、苗、瑶、彝、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第二,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省县政府的一部门,管理和他们有关事务,调节各族间的关系,在省县政府委员中应有他们的位置;第三,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应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发展用各族自己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国民党反人民集团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为‘宗族’。他们对于各少数民族,完全继承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政策,压迫剥削,无所不至。这是大汉族主义的错误的民族思想和错误的民族政策。”10月23日,中共中央向晋察冀发出《关于内蒙古工作的方针》的指示电,指出“在目前我党控制热、察,发展东北,取得华北优势的方针下,内蒙古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适当解决内蒙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内蒙民族的解放,而且能够建立我党我军巩固的后方及和苏、蒙取得直接联系的有力地位”。中央提出了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首先是从各旗开始,争取时间,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建立自治政府”,“准备建立内蒙自治筹委会的组织,统一各盟旗自治运动的领导,党内亦应有统一领导与政策”。

至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北面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胜利后,内蒙古迅即成为国共两党展开争夺的重要战场。同时,内蒙古地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下,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蒙古民族运动。蒙古族各阶层不同政治倾向的人们,在民族解放的口号下迅速集结起来,进行了以“内外蒙合并”“独立”或“高度自治”为目的的民族运动。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其中明确提出,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针是平等自治,不是独立自治,并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才能实现。能达成这一共识,是乌兰夫有针对性地做了东蒙主要代表人物工作的结果。

由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的有力影响和党耐心细致的工作,蒙古族各阶层很快团结在了党的周围,一些民族运动的组织者也放弃了不切实际的“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之中。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民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5月1日,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朱德在祝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贺电中满怀深情地指出:“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

解放战争初期,在决定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关键时刻,我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府诞生了。这不仅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加速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进程,也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绥远方式”,促成了绥远省国民党军“九一九”和平起义,为以后内蒙古东西部统一地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早在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为了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恢复内蒙古的完整版图,就决定将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从辽北、热河两省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管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中央有关领导人专门讨论了内蒙问题。毛泽东提出要为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12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乌兰夫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9月,中央批准将察哈尔省所辖多伦、宝昌、化德三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2年9月撤销了察哈尔省建制。1952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于1954年3月将绥远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撤销绥远省建制。1955年7月,又撤销热河省建制,将原属热河省的翁牛特、喀喇沁、乌丹、赤峰、宁城、敖汉等6个旗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至此,全部撤销了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在内蒙古设置的热、察、绥三个行省,实现了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曾为蒙绥合并发表了题为《中国历史上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的社论,赞扬“这是中国历史上以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精神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是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全国各民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进一步解决民族问题,推进国家建设事业的正确的、必要的措施,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的中国才可能出现的伟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