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境生态良好,风景优美。图为海洋乡风光
美丽灵川——桂北新城
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图为三街镇小溶江移民新村
着力加大乡村风貌改造力度。图为改造后的潭下镇山口村
坐落在灵川县境内的桂林西高铁站
灵川旅游业方兴未艾。图为游客在大境瑶族乡漂流
灵川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图为位于灵川境内的桂林动车所一角
这里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的“地灵人杰山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之地; 这里是:紧邻桂林市区、坐拥漓江上风上水黄金岸线的“北大门”; 这里是“五纵三横三环”的“楚粤往来之要冲”。 这里是灵川——日新月异的灵川、高速发展的灵川、幸福满满的灵川、充满希望的灵川。 在过去五年,灵川县紧扣“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开发甘棠江、建设高铁园、打造桂林北新城”的思路,在甘棠江畔谱下了奋斗、辉煌的灵川之歌。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张俊斌 数说发展篇——(1) 数字是发展的直观注脚。一组数据让您看到正在昂首阔步的灵川:“十三五”期间,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2020年达173.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7%,达104.6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7%,达135.3亿元; 高铁(桂林)广西园(灵川县区域)落户项目46个,投资额超150亿元; 城镇化率47.55%,高于“十二五”末3.7个百分点; 100个区外境内投资项目“抢滩”灵川,实际到位资金超341亿元,是“十二五”的1.05倍,亿元项目达60个; 2020年民生支出2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高于2015年5.4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067元、18169元,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8.3%、64.5%; 7106户2439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划上了句号…… 数据曲线,绘出的是灵川“增长、增长、还是增长”的强势发展劲头。 精彩回眸篇——(2) 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实事。 回首五年灵川的发展,不难看出,实干担当是灵川发展进行曲中的“最强音”。 五年来,灵川坚定不移跟着党的政策走,主动作为、主动融入,一二三产业强、优、精,项目抢滩入驻,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风貌焕然一新。更美、更好、更幸福,成为了灵川人民的集体感受。 三产持续发力 经济奋进高歌 工业是发展之筋骨。五年来,灵川形成了以高铁(桂林)广西园(灵川县区域)为主园区,灵勃工业园、三街工业园、潭下工业园、花江智慧谷等为分园的发展格局,构建了以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结构。壮大和创新磨粉机系列产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获“广西磨粉机之乡”称号。 园区是产业“结金瓜”的载体。到“十三五”收官时,县属园区规划面积由“十二五”末的32平方公里增加到111.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9.04亿元,改建了八里四路、八里五路等27条主次干道;建成污水、雨水、给水、燃气管网21.5公里;收储土地5635.7亩;建设标准厂房22.1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4%,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比重达90%。培育44家工业企业上规入统。 项目是发展之龙头。“十三五”以来,灵川先后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3亿元、政府债券16.13亿元。投入26.15亿元实施51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桂黄公路景观大道、八里四路西延线、西二环路、滨江路、绕城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了四条大道联通桂林市区的路网新格局。推进G322灵川经五通至苏桥、G357灌阳洞井至灵川潮田等国省干线工程。投入4.27亿元实施160个“四建一通”工程,新改建公路189.83公里,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硬化通自然村道路110条190公里,硬化率88.7%。 产业是发展的“牛鼻子”。五年来,灵川县积极从一二三产业链条上“掘金”,搅活发展的“一池春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战场。五年来,灵川做活“农业、农村、农民”三篇文章,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1%,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蔬菜、水果种植面积比2015年分别增长20.5%、21.4%。创建桔红甘棠江田园综合体,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88个,实现水稻、食用菌、蔬菜、养殖、林业、水果产业全覆盖。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建设高标准农田11.65万亩,畜禽粪污处理率达92.4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46%,高于“十二五”末21.2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超60家,其中区、市级龙头企业19家;累计注册专业合作社633个、家庭农场121家,带动5万户农户共同发展。品牌建设持续发力,培育“三品一标”农业品牌16家,认证品种20个。脆蜜金桔、漓香牌提子获“广西名优农产品”称号,葡萄一年两收及果蔬套种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打造“桂金晨”“丰茂源”“大野神芝”等一批食用菌优势品牌,食用菌生产面积超706.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69%。 农业旅游融合“深一度”,灵川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通过“金色海洋”“三月三”“姑娘节”等乡村文旅活动,打响“漓江福地·古韵灵川”的知名度。海洋银杏、三街油菜花、公平紫云英、灵川镇花海、潭下蜂蜜、九屋云上瑶寨等美景和产业相继登上央视。打造了7条休闲旅游线路,现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 数据显示,全县休闲农业园区、农庄、农家乐等达300多个,经营主体比“十二五”末增长12.64%,银鑫种植合作社等20个示范点获自治区级以上称号。“十三五”期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年均增长14.93%,收入超90亿元,年均增长17.89%。 一连串的荣誉随着红火的农业旅游经济纷至沓来:灵川以全区第一名成绩获评“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8-2020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大圩古镇、东漓古村成功创建4A级景区,成为广西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考察点。 品位不断提升 城乡风貌展新颜 提升县区品位,刷新城乡风貌,擦亮“桂林新北大门”名片。到2020年,总投入逾10亿元的甘棠公园基本建成,建成环江休闲步道10余公里,甘棠江试验坝成功壅水,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县城水系公园之一。 开工建设一批旧改项目,建设时代春晓、甘棠府等高品质小区。特色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12个乡镇全部开展风貌改造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初步建成县、乡、村一体化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完成大圩、灵田、三街、潭下、九屋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工程,推进海洋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工程,大圩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显著。 紧邻市区,坐拥漓江上风上水黄金岸线,灵川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发展要环保先行。五年来,灵川持续推进“四乱一脏”整治行动,完成漓江流域采石场复绿工作。投入7000余万元拆除青狮潭库区周边污染养殖场322家。投入6660万元实施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饮用水源保护等26个良好湖泊项目。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漓江上游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年均值、月均值均达Ⅱ类水质标准。135个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交由第三方运维管理。灵川县因此获得“自治区生态县”称号。 幸福成倍放大 奏出“最美和声” 民生是老百姓心中的“幸福GDP”。安居、乐业、甘食、美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五年来,灵川累计完成392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2.97万人,社保“五险”实现应保尽保。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灵川县入选自治区级集团化办园试点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居全市前列。累计投入资金4.15亿元,新建学校(幼儿园)15所,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9所,新增学位10620个,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逐步缓解,大班额比例从2016年的28.41%下降到2020年的1.35%。县职业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健康灵川”逐渐从构想照进现实。“十三五”以来,灵川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投入2.3亿元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入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县;被评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顺利通过自治区卫生县城复审,定江、灵田、大圩、潭下、三街5个乡镇和55个自然村被命名为自治区卫生乡镇(村);获2017年度全市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考核第一名。 平安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近年来,灵川县加大力度推进“平安灵川”建设。实施“雪亮工程”“百姓天网”工程,安装监控探头13000余个,“八里街智慧警务模式”获上级肯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安全感从84.42%提升至97.72%,满意度从88.96%提升至98.09%。 按照国家要求,灵川还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7个、饮水安全工程项目114个,改造危房3113户,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新建60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34个农家书屋,实现全县128个行政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标准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建成。 高处展望篇——(3) “十三五”的力已经蓄满,如何向着“十四五”的靶心射出“第一箭”?灵川对此早已运筹帷幄。 据灵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灵川县将积极主动融入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新格局和桂林市重大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开发甘棠江、建设高铁园、打造桂林北新城”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加快灵川与桂林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国家物流枢纽区域性中心、建成“桂林北新城”。 这些目标体现在数字上更为直观:到2025年,灵川城镇化率要达到55%以上,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3.8亿元,年均增长5.8%(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8.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5%、18%。 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是接下来五年的精彩伏笔。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年份,灵川将从工业振兴、乡村振兴、三产扩容提质、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深耕细作,构建起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十三五”已落墨钤印,“十四五”刚刚启幕。在接下来的五年,灵川人将用实干、敢干、巧干,在甘棠江畔放歌新时代,谱写出属于“桂林新北大门”的动人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