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井乡全山庄村妇女在家中编织绳结。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英红)初冬时节,北风冷朔,却依旧挡不住董新瑞风风火火的脚步。作为河北保定易县传统手工编织绳结企业负责人,她用一条条红绳串联起越来越多山乡群众的幸福追求与美丽向往。
在易县流井乡全山庄村的手编绳结培训教室,董新瑞刚一到,就被村里十几个大妈们、媳妇们围住。一听说她又带来了手工绳结编织的新花样,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操练起来。
五十多岁的李秀英,边看边学、边学边编,几分钟的功夫,一条五彩平安如意结手链就编织完成。她喜滋滋地打量着自己的新作品,对董新瑞说:“这以前过冬,我们就知道打牌、磨闲牙,没啥意思。现在,坐在炕头上编绳结,又乐呵、又挣钱。大家伙儿都得念你的好。”
今年32岁的董新瑞生自农家、长自农家,老家就在易县梁格庄镇梁格庄村。打小起,她就常见姥姥和母亲拿红绳编织些盘扣和装饰品,除了装饰自家之外,大多被亲朋好友欢喜的拿走。耳濡目染中,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手艺,学习之余还能帮称母亲赶些活计。
长大后,董新瑞去了北京做服装生意,但心里的“红绳情结”一直没有放下。2008年,在丈夫赵铁城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的“小瑞绳饰手作”在北京开张了,专营绳结饰品。在做精、做细产品的同时,小两口还瞄准网上市场,积极开拓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知名度。经过艰苦打拼,2015年新瑞的店铺冲上淘宝饰品排行前50名,2016年位居饰品行业北京地区销售第一名,在全国排名到28位。
图为董新瑞(左)指导村民沈春兰进行编织。
随着易县脱贫攻坚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2017年,董新瑞和丈夫决定返乡创业,带着家乡人一起脱贫致富。回乡后,公司里原有的绳结技艺老师大多选择离开了。缺乏熟练技师,培训跟不上、人员跟不上、生产跟不上,公司发展举步维艰。开弓没有回头箭,董新瑞没有退缩。她和丈夫咬紧牙关,既当工人,又做培训、忙订单、跑销路,常常是起早贪黑,顾不上吃一口热乎饭。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很快在梁格庄生产基地培养出一批固定技术员工,生产开始有序运转。在发展中,新瑞还积极研究挖掘家乡传统文化元素,把清西陵地区满族服饰、燕下都古风古韵等元素融入到产品创作中,后注册了“诚瑞轩”“魏银匠”“小瑞绳饰手作”等品牌和多项产品专利,独具特色的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公司发展逐渐壮大,他们在县城设立了总部,有了50多名固定技术员工,开了两家淘宝店、两家天猫旗舰店、一家京东旗舰店,还有一家阿里巴巴批发店。
致富不忘乡亲,为带动更多乡亲们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自2018年以来,董新瑞先后在全山庄、太平峪、小龙华等20个行政村建立起手工绳结编织基地,与贫困户签定加工回收协议,全方位保障乡亲们的收益。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开办公益课堂、开展入户培训,带动300余名贫困户、农村妇女成为编织能手,让他们有了收入,有了奔头。就拿全山庄村来说,普通农村妇女守家待地,每天可编百余条,月收入最高达到4000多元。
眼下,董新瑞正着手谋划残疾人培训工作,她希望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加入到手工编织队伍中来,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来说,编织绳结就是在编织梦想,也是在编织乡愁。”她用红绳的一头装饰着千千万万消费者的美丽生活,而另一头连接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质朴深情。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