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在发现之前发明的吗 打工发明家重大发现(1)

  2020年3月14日,是人类第一个“国际数学日”,也叫国际圆周率日。这个节日的昵称是“π日(Pi Day)”。国际数学日之所以定在3月14日,也是因为“3.14”是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将每年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是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届大会上正式宣布的。

  在人类第二个“国际数学日”来临之际,一位80后小伙大爆料,称有重大发现:圆周率=π,不成立!

  小伙名叫常碾甫,河南汝阳县人,曾研究出一款可以测量三角函数功能的多用量角器,并创作学术专著《相对几何与极限空间的应用》。除此之外,他手头还持有两项国家专利,人称“打工发明家”。2009年,常碾甫在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评比中获得26万余张支持票,他对科学和梦想的执着精神也感动了许多网友。

  痴迷于数学的常碾甫发现,任意一个平面图形都具有两个周长(最大周长和最小周长),并且其实际直径为等比直径(平均直径)。换句话说,如果要探讨圆周率的本质概念,即任何一个平面图形是否具有圆周率广义性质,也就是任何平面图形的周长与其等比直径(平均直径)的比值是否也可以成为圆周率?

  《相对几何与极限空间的应用》给了我们肯定答案,阐述了圆周率的概念和相关公式的推导。因为三角函数与圆周率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可以通过公式相互计算的,并且可以推导出圆和任意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S=(L1²-L0²)/(4J) (J=cot(A/2) cot(B/2) … cot(N/2))

  说明:S代表广义圆面积,L1是最大周长,L0是最小周长,J代表相对几何中近似标准广义圆周率,也等于任意平面图形的内半角的余切值之和。

  “圆周率有其广义的性质存在,而π只是圆周率其中普通的一个数字,传统几何对圆周率的定义是不准确的。假设:圆周率=中国,π=北京。你可以说:北京是中国的一座城市,但却不能说:中国的城市就是北京。即:中国=北京,是不成立的。”常碾甫如是说。(王松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