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鄂西纪行 2·船游神女溪(附图·下)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八十一篇(图帖之三)
(2016年游事)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行叙事部分不消再作赘述。因本文所涉画图尤多,是以附图分为上、中、下三组(上为江行沿线直至到达神女峰前所得之景,中为神女峰主景及神女溪口一带,下为船游神女溪所得来),发布时亦即将其分为三次。
附图(下),选发10幅。余者参看作画手记——
转入游此神女幽溪一带题材。依次得:1、《船入神溪 回眺巫峰 尽融朝日》。2、《游艇驶入寒溪内 转望大江 但见万峰浴清阳》。两画意味略近,唯视象并色调有所不同,皆作溪口水道入处,崖岸雄奇,而船行悠悠。则渐渐远去之巫峰,已自淡化于清朗晨辉之中矣。3、《舟行溪谷深邃处 静观高天云白 却忆峡外神峰 尽在冬阳微照里》。幅间布溪崖高峻幽险,与渺小游船形成鲜明对照。极远处犹隐见峰峡,是为先前感觉之延续也。4、《船游神女溪》,转而呈现兹溪本身极其逼仄幽杳之境。断崖千仞,溪谷呈作狭隘而微觉水道可通。两岸荒落,绝无人家,但见水波摇荡,昊天云白。5、《七女塘》。船行处,偶见岩壁之上有此地名,并侧旁有石阶隐贯云峰高处。见而浮想联翩,遂得此澹然画境。字壁前静泊扁舟,船头有子独坐,当为达某神游于是。6、《幽杳云光下 扁舟一叶独逍遥 》。仍返身游此实境,崖岸沉厚挺拔,色墨清森,雄放洒脱笔触间,亦未失刻画细致之意。7、《月亮石·但知其为游此神女溪之回航处 并不识由来也》。崖湾一道,壁间镌字,岸滩之上,犹存一旧式屋宇,却不知乃是复修古迹,抑或纯粹今之“旅游景点”。得画甚感清爽,阔放笔触,舒展有致;尤其萦绕于是之浅澈幽溪,最觉可爱。8、《此地亦名一线天》。似也因见其石壁间题字而得来。其名也,各地多有,故尔画作斯题。幅内峰崖雄沉高峻,溪流回折幽深,另具一番情致。用笔则于阔大粗率中见其浑和柔厚,实为吾画内难以一见者。9、《神女驻足处 丽痕焉可觅》。仍取那“月亮石”景物,唯着意将其夸张幻化:通幅七彩斑斓,日色幽艳亦复清朗;高崖之上,祥云轻盈弥漫,微茫间,似乎也难识其究竟。画儿本身,笔意循环往复,色墨于庞杂中犹见干净利落意趣,乃属我蜕心堂尝试探究技法之作。10、《但见石上存罅隙 并不识其由来也》,取船行途中偶得景象,画面感觉庞然丰厚,散乱笔触之内,自有森严之序存焉。11、《船行幽杳地 回眺险峰几重重》。写游艇来至那山岸峻奇之地,境界立时微觉悚然。仰望高险诸峰,或阴或阳,而一水净静空明,尤感飘浮之味。画作笔触复沓而富隐显层次,色墨也甚是沉厚幽艳,也算是吾箧内偶然一见之作。12、《幽溪无尽处 抬头皆是树与崖》。自是此行中常见之境,而因跃出一己实感,顿觉具其情味:船儿悠悠而去,一带蓊郁崖树难见尽头;崖间薄薄烟云掠过,则似感已将行出这片森渺之地,而前路已然可见明媚清阳矣。13、《溪谷内 树崖幽深 石峰高险》。船仍行荒寂水道,则两旁崖岸壁立,植被丰厚,景色清雅。画作本身,笔触阔大且复从容不迫,细节展现亦敛约有度,整体感觉浑厚兼而平柔,实为吾箧内不甚常见者。14、《崖岸荒险 神溪深处 达者何觅瑶姬行迹·老童纪游也》。荒幽滩岸,崖壁方折厚实,隐见溪流曲回以向峡谷间。船儿迟疑般徘徊于那厢;天穹淡白无物,则神女行踪,焉可觅之?15、《今我泛舟青森地 初识瑶姬碎步痕》。一反前画之感知,自觉兹行也,毕竟于峰崖溪壑荒幽之处,暗感那杳远传说中之巫山神女,或真亦无处不在。以是画作中特地安排这船头触向石岸,岩坎间似隐约可见一溜巨梯蜿蜓而上,并留有若干细碎之痕。——那果是瑶姬所遗欤?则昊天茫茫然漫无边际,缕缕白云,默然径自归彼大荒。16、《千回万转出幽壑 远外依然江峡开·游神女溪毕得之》。此行终是有涯:船儿不觉又已返航至初入斯境之溪口一带。崇山峻岭间,大小水域比对鲜明,而此溪行之事,既若此画作笔意般亦成斑斑碎痕,那此前已然稔熟之大江峡谷及高渺神峰,又渐行渐近矣。画至此,不唯这神女峰溪之游事毕,吾整个“川东鄂西小游”之事,亦毕也。
2018、1、3-28
(总 1104 篇之第 1081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敬请关注童山雷jndzt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