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加强对数字、数量和数名的认识。

2、认识10以内数字的奇偶性。

3、发现奇数、偶数的规律。

活动过程:

1、将数字按照1-10,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摆放。

2、从1开始,指着1说“这是1”,然后在数字1下方摆放上相应数量的物品。后面的数字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摆放上相应的数量,在摆放的过程中要2个2个地对齐摆放,奇数的最后一个摆放在左边一列。可以让孩子加入摆放的过程中来。

10以内数字比较大小怎么讲(10以内数字的奇偶性认识)(1)

3、引导孩子观察摆放好的数字和数量,告诉孩子“1的后面没有好朋友,2的后面都有好朋友,3的最后面没有好朋友,4的后面都有好朋友,5的最后面没有好朋友,6的后面都有好朋友,7的最后面没有好朋友,8的后面都有好朋友,9的最后面没有好朋友,10的后面都有好朋友。”

4、告诉孩子“像1、3、5、7、9这些最后面都没有好朋友的,叫做奇数;像2、4、6、8、10这些后面都有好朋友的,叫做偶数。”

10以内数字比较大小怎么讲(10以内数字的奇偶性认识)(2)

5、引导孩子反复认识奇数和偶数,让孩子指出一个奇数或偶数。拿出一个数字,问孩子是奇数还是偶数。

引申内容:

1、奇数和偶数的变化规律:奇数加1或减1是偶数,偶数加1或减1是奇数;奇数的相邻数是偶数,偶数的相邻数是奇数。

2、数量1减少1个变成0,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3、当孩子有加减运算能力后,引导其发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4、100以内数字奇偶规律:看末尾数字,末尾数字是奇数,这个数字就是奇数;末尾数字是偶数,这个数字就是偶数;0在数字末尾,这个数字也是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