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江南房叔

前言:

在南京本土作家苏童小说《城北地带》里是这样描述燕子矶-尧化门的:“城北的天空聚合了所有的工业油烟,炭黑和水泥的微粒在七月的热风里点点滴滴地坠落。香椿树街人家的窗台便蒙上黑白相杂的粉尘,如果疏于清扫,粉尘在几天内可以积存半寸之厚,孩子们往往误以为是一层面粉。”

“而化工厂烟囱,是一种美丽的桔红色。苯酐的刺鼻的气味环绕着烟囱的圆柱袅袅扩散,从化工厂门口走过的人们偶尔会仰视化工厂的烟囱,即使他们了解苯酐、樟脑或洗衣粉的生产过程,有时也难免产生一种稚气的幻觉。”

前两天,市委萱萱带领房叔等一行媒体,去位于尧化门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学习。站在兴智科技园的的展馆里,大家兴趣盎然,热烈讨论着“新港变兴智”的美好期许与未来。

突然,人群中不知是谁悄悄嘀咕了一句:“看!炼油厂的大烟囱怎么还在啊?”语音不高,众人循声望去:不到2公里外,高高低低的大烟囱们,还在缓缓地吞云吐雾呢。

“别瞎说!厂区早晚都会搬迁的!尧化门地区早已今非昔比,打造紫东新一极。”又有人不失时机地出来打圆场:“以后这里也要盖数百万方的科研CBD,是城北楼市风向标。”

确实,参观的印象彻底改变了尧化门在我们记忆力的形象。作为科技新城,尧化门正在用科技改变旧城,早已不是苏童小说里的样子。

当然,今天本文的真正主角,不是南京城北的那个老经开区,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家级高新区:它在地缘上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骄傲地把持在江北新主城西北角的上风口,与江边的各种大烟囱“保持最疏远的距离”。

最重要的,是它无时无刻不想强调,并证明自己“不是那些无知的人狭隘想象中的屌丝”。事实上,它正在全力打造的,是一座集智慧、知识、居住三位一体的“南京最强知识型宇宙中心”。

自成一体,但站位一定更高,更“硬”。才能俯瞰众神。

(一)

提到宇宙中心,多数南京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首先是河西,然后是江北核心区,大校场......

但,随着南京房价近年水涨船高,进入上述热点头部地区的门槛,也随之迅速提高。渐渐地,也就导致了另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怪异”现象:

一边是“万人摇号”抢不到,拖家带口哭坐在售楼处门前。且深深迷恋,并反复沉沦于财富保卫战的狂欢盛宴。一边却是购买力有限的刚需们(不乏知识阶层)背地里悄悄抹一把泪,觉得那些所谓的“神盘”天团们可望而不可及。

尤其在国家级江北新区,类似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板块割裂”现象似乎更为明显:很多新来乍到的买房人,抱着资金却不知道从何挑选?于是,各种声音交头接耳:“买核心区,以后肯定涨?”“自贸生活区,听说也挺牛的?”“五桥马上通车了,客官要不要来看看?”

每到这个无比喧嚣、吵闹的时刻,我们总是无法忘记:有一个沉默已久的“潜力股”板块,静静地横卧在江北新区直管区的“北大门”之上。它并不偏爱过度的自吹自擂,也无视那些昔日关于“价值论”的争议与质疑。而是在默默地修炼内功,做好自己。

它的名字,对于老南京人来说,再熟悉不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现在应该叫它“基因之城”,也是江北新区唯一的“知识型宇宙中心”策源地。

高新区现场,高新区硬起来了(1)

曾几何时,从2012-2016年的4年内,高新区也曾迎来短暂“井喷”的高光时刻。随着新城香溢 花漾、绿地悦峰、弘阳时光里、朗诗未来街区等一大堆品牌新盘入市,这片土地也曾在江北楼市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亲,还记得吗?几年前,均价1万出头就能在高新区买套房!”

“亲,还记得吗?那个捂盘惜售的亚泰山语湖,收官之战竟然吸引12583组买房人排队,成为江北历史上首个万人摇盘!”

有意思的是:“开挂”的高新区难得一遇地在“兴风作浪”的时候,那个被神化的江北核心区,反而瞬息鸦雀无声了。

从过去,到未来。这片位于桥北以北,更具活力与无限想象的160平方公里土地,正在代表着百万“创智人群”,共同的选择,与殷切的期盼。

南京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请大声喊出你的名字!

(二)

“2016年之后,高新区开始逐步沉寂。除了个别单盘入市外,几乎没有过多的大动作。它究竟在鼓捣什么?”

让我们把时间线回溯到两年前:2018年7月,《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直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整合》首次对外公示,将无数人的视线再次拉回桥北以北的广袤土地。当然,在该版控规蓝图中,为了体现“雨露均沾”,也包括“江核”、桥北、化工园等“直管区成员”。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规划的重点,“表面”是整合386平方公里直管区范围内的11个批复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但实际上,江北官方希望特别突出“南京唯一国家级高新区”的产城优势地位已经不言自明:即结合新形势下高新园区发展及自身特色合理确定功能定位,进一步研究功能结构与用地模式,保证高新产业主导功能,为“南京北大门”的城市规划与精细化开发提供指导。

因为,也就在2018那一年,南京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宏伟口号。同时,为了最大程度落位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扬子江新金融中心)的战略产城目标。必须要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抓手,为“引流”各类知识型人才赋能。

这座在自身DNA上完全有别于江北核心区(新金融中心)、五桥 三桥自贸区(芯片之城)两大竞品区域的另一座“天选之城”,也就是“历史悠久”(1988年诞生),城市化起步也最早的南京高新区。

高新区现场,高新区硬起来了(2)

为了“脱胎换骨”,摘掉“老南京”固有的思维定势帽子,身为“直管区长子”的高新区近年借着国家级江北新区成功落地的“东风”,打出一系列土地置换、产业升级组合拳。只为呈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知识型城市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

1,软件及电子信息产业

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信导航信息安全、电力自动化及智能交通、移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IC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并着力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目前已拥有软件企业500余家,其中双软认定企业170家,收入超亿元级别的企业50多家。

房叔点评:软件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老本行”,也是多年跻身国家级园区的基石。

2,生物医药产业

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拥有绿叶思科、健友生化、微创医药科技等生物医药企业超过200家,建有专业研发孵化大楼、中试区、生物医药专业技术平台、动物实验中心等,符合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和孵化需求。从事高端研发生产的生物医药企业。园区拥有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国家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国家林化所生物化学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基因药物研发中心等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

房叔点评: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区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的“天使双翼”,意味着大量从事医药科研产业的“高知人群”、科研工作者将成长于斯,留于斯。高新区也就是他们“第二个家”。

3,卫星导航应用产业

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打造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目前已引入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企业50余家,重点引入芯片及元器件制造、精密定位终端、卫星通讯设备、导航设备终端生产及产业链相关企业。

房叔点评:如果说打造世界级的生物医药谷是高新区的“左拳”,那么卫星导航产业堪称是它的“右拳”。上到保家卫国的“空天一体”利器,下到民用导航市场大有可为,“钱”景一片光明。

高新区现场,高新区硬起来了(3)

综上所述,立足江北新区“4 2”主导产业,以千亿级生命健康、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为“双龙头”的高新区,已经在近年逐渐完成“润物细无声”的内功修炼与蜕变,如果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加速”:

加速传统产业区的腾笼换凤、新陈代谢。加速新拓产业区的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加速构建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为动能的发展结构。全方位打造江北智慧发展高地、产业创新之城,为国家级江北新区成为南京新的增长极发挥“关键先生”般的头部引擎作用。

这,才是32岁的高新区一直深藏不露的超级野心。不,也是它的真正面目。

(三)

“从今天起,请站在龙王山顶,大声叫我基因之城。”

2018年,全江北的目光,投向了核心区。但在2020年,全南京的目光,应该更多地聚焦于高新区。因为,她必将成为江北新区下一个黄金原点。

“高新,高知,高阶。”一条星火路,串联起这片江北高校知识圈 技术型企业最密集的地区。截至目前,园区以南汽、中车、世和基因、苏美达等名企为龙头,拥有各类企业4000多家,经济总量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是南京最具活力的“产城学融”经济增长点。

毕竟,作为老牌产业升级转型的高科技“基因之城”,也是南京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它一直以低调、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前进著称。虽然话语不多,但转眼就把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比如徐庄、白下、麒麟等)远远地甩开了。

更何况,它不仅“染指”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等多个高技术产业。还正在建立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产业聚集地。在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排行榜中位列前15名。

“不妨想象一下,除了软件信息人才,还有生物医药人才,卫星导航人才和航空航天人才大量涌入。这块神奇的土地,又将发生怎样的蝶变?”

所以,现在确实应该承认:高新区,有望扛鼎下一个“知识型宇宙中心”了。

更何况,它的“羽翼”还在不断壮大:在高铁城际交通上,一座7.9平方公里南京北站枢纽区即将动工,意味着“与南站相同轨道数量”的、体量惊人的航母级北站渐行渐近(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在已建轨道交通上,S8宁天城际与3号线双轨交汇,共计五座地铁站“合围”高新区。在学校配套上,有浦外中小学,以及拟建中的金地07 09地块国际学校(未来引入据说“全美排名前1%或全英本土排名前30”的国际硬核教育资源)。在医疗配套上,有中大医院。在商业配套上,有龙湖江北最大22万方天街MALL,以及热火朝天在建中的35万方景枫商业综合体......

高新区现场,高新区硬起来了(4)

是的,当所有的重量级资源逐步汇聚。这,注定将共同支撑起南京国家级高新区下一个十年的“盛世与未来”。

对了,差点忘记说了:就在今年7月,高新区的亚泰山语湖一套87.15㎡三房成交单价达到32703元/㎡,打破区域二手成交价最高记录。

嗯,所以掐指一算:在高新区,那块唯一的纯新宅地(06 08地块)是不是也快要入市了?据路边社消息,这个“孤品”项目有点不简单:拟将打造“超大窗墙比”、南向极致采光面、配齐地暖新风中央空调“三大件”......就连户型也很“纯粹”:89三房一卫,105三房两卫。

甚至,还有人悄悄告诉房叔。不,是提前轻轻地“剧透”:89平户型的南向阳台,面宽竟达到5.2米。105平户型的阳台尺度更牛,约6.3米级。如果想亲临现场一睹为快?正巧,那个号称“高新最美”的学院派示范区据说本月8号全城公开。

听说,为了更好地匹配“高知人群”的身份。她还起了一个挺文艺的名字,叫都会诚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