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赣南、闽西、粤东、粤北、珠三角东南部等南方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一般认为,客家大本营是客家四州即江西赣州、福建汀州、广东惠州、广东梅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 被称称为“客家祖地”;由于海外客家华侨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所以惠州又被称为“客家侨都”;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河源则被称为千年“客家古邑”;赣州则与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关系,被称为“客家摇篮”。

广西客家人分布(客家人)(1)

据统计,全球约有8000万客家人,其中约1500万人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牙买加、荷兰、缅甸、法国、毛里求斯、南非、留尼旺等。

客家大迁徙,除了在清朝时是因为人口膨胀而向外省搬迁外,其余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兵革互兴的时期,分别是:两晋时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与唐末的黄巢起义、宋朝的靖康之变与元军南下、明末的流寇之祸和清军入侵、湖广填四川,北民持续不断的南迁,导致了古代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客家人之根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记忆中原,老家河南”。五次大迁徙是接受度较广的论述,也有学者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客家人的南迁就已经开始。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再如广东话是秦汉时期的普通话,闽南话则是宋朝的国语,而赣南以瑞金为代表的客家话就是唐朝时期的国语,用瑞金土话朗读唐诗朗朗上口,比用普通话朗读更押韵。

,